1個月內,6個城市拿到地鐵“準生證”

1个月内,6个城市拿到地铁“准生证”

1个月内,6个城市拿到地铁“准生证”

1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的批覆。由此,武漢成為2019年被批覆軌道交通建設的第一個城市。

而城叔(微信ID:urban_evolution)注意到,在這之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國家發改委網站上已經密集發佈了重慶、濟南、杭州、上海、長春五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批覆,算上新獲批的武漢,總投資額高達6803.82億元。

1个月内,6个城市拿到地铁“准生证”

1個月內,6個城市拿下地鐵“準生證”,這樣的頻率並不常見。事實上,早在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曾提出要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軌道交通建設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軌道交通發展的速度體現了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活躍度,反之,一個區域成長髮展再提升的程度,同樣取決於軌道交通延伸的廣度。

順著新一輪的批覆,我們來盤點一下這六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發展近況,誰家獲批線路最多,里程最長?

1.上海領航,濟南殿後

根據城叔統計,集中獲批的六個城市裡,無論是獲批線路數還是里程數,上海可以說是“傲視群雄”,以總長286.1公里的9條新線的成績,排名第一。

作為國內的地鐵超級樞紐,去年12月30日,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13號線二、三期開始載客試運營。由此,上海運營總長增至705公里,繼續穩居全國首位。

不僅如此,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當月,上海另還有4條線路、共計128.3公里城軌項目在建,預計開通時間都是2019或2020年。

城市軌交獲批線路數及所涉里程(公里)

1个月内,6个城市拿到地铁“准生证”

城市進化論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數據統計

排名第二的是武漢,獲批總長198.4公里的8條新線。在以上眾多城市中,武漢是唯一一個規劃獲批至第四期的城市。據公開資料顯示,此前全國範圍內第四期城軌規劃獲批的城市只有深圳,2016年其地鐵公司在全成本核算方式下實現盈利,成為全國首個盈利的城市地鐵公司。

去年年底,武漢和重慶相繼跨入城軌300公里“俱樂部”的城市。

去年12月28日,重慶軌道交通環線東北半環、四號線一期,共計49公里通車運營。隨著新線開通,重慶運營線路達到8條(段),運營里程一舉達到313公里,位居中西部第一,全國第五。

而武漢全線網運營里程,隨著近日地鐵紙坊線的通車試運營,增加到了305公里,與重慶不分伯仲。

獲批規劃建成後城市預計通車裡程(公里)

1个月内,6个城市拿到地铁“准生证”

城市進化論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數據統計

城叔注意到,國家批覆進度與各城市規劃進度有關。

上海、武漢、重慶的軌道交通發展在東中西部地區相對領先,此次獲批的更多是新線路。而今年1月1日才剛通車首條地鐵的濟南,以及線路數暫只有3條、尚未完全成網的杭州,在此次集中批覆中,則以已批覆線路的調整為主。

相關城市已通車線路數及里程(公里)

1个月内,6个城市拿到地铁“准生证”

城市進化論根據公開數據統計

以濟南為例,規劃了二十年、建設三年之久的“泉城地鐵”,今年1月1日才終於建成通車。濟南,成為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最後一個進入地鐵時代的城市。因其自身規劃晚於其他同規模城市,國家的新線批覆少於其他城市也就不足為奇。

今年1月4日,在武漢城軌第四期建設規劃的正式批覆通知公佈的當天,涉及5條線路的濟南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及線網規劃修編環評,才剛剛通過濟南市政府網進行第一次公示。於是,去年12月14日公示的對濟南的正式批覆,自然以調整已有線路為主。

另一座以“調整”為主的城市杭州,首條地鐵線路雖已於2012年11月正式開通,但截至目前,其已通車的線路和里程,卻仍在集中得到批覆的城市中排位明顯靠後。

放眼全國,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最新發布的《2018中國內地城軌交通線路概況》顯示,在內地已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的35個城市中,杭州也僅僅排名17位。在這樣的情況下,杭州得到的最新批覆,也主要是對3號線一期工程、5號線二期工程的調整,只新增機場軌道快線一個項目。

無論是上海武漢,還是濟南杭州,中鐵二院地鐵院線規分院分院長陳福貴告訴城叔,國家批覆軌道建設的規模,主要還是看線路建設緊迫性,跟城市財力的匹配情況,“現在更提倡量力而行有序推進”。

2. 武漢為何這麼“秀”?

1个月内,6个城市拿到地铁“准生证”

單就近一個月獲得集中批覆的城市而言,除軌道交通發展一直是“獨孤求敗”的一線城市上海之外,獲批線路數、里程數、投資金額最多的城市,非武漢莫屬。

實際上,武漢城軌的起步並不算早。2004年,全長10.234公里的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才以“觀光線”的方式進入運營——而官宣的“首條地鐵”2號線一期,則在8年後才開通試運營。

因長江、漢水穿城而過,把大武漢分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等地理原因,“過江難”一直是武漢城市交通的痛點。“堵城”名聲在外,讓武漢痛下決心加速修建地鐵。

從2012年的“一年通車一條線”,到之後的“一年通車二條線”,再到2017、2018年連續“一年通車三條線”,武漢城軌的成網速度越來越快。

公開資料顯示,僅在2017年一年之內,武漢地鐵新開工線路就有5條,同步在建線路高達16條,在建里程360公里,建設規模和強度位居全國前列。

截至目前,武漢已通車運營11條線路,運行長度達305公里。更有地鐵界人士指出,根據里程數、客流載荷量、線路和站點數等指標估計,到2024年,武漢將可望躋身全球十大“地鐵城市”之列。

1个月内,6个城市拿到地铁“准生证”

圖據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

隨著線路成網不斷加速,武漢地鐵的客運量也隨之加速攀升。數據顯示,到去年10月24日,武漢地鐵線網累計客運量已突破40億乘次。

武漢地鐵年客運量(億次)

1个月内,6个城市拿到地铁“准生证”

城市進化論根據公開數據整理(2016年數據未知)

軌道交通的加速發展,帶來的是地面交通的持續改善。根據《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武漢市道路擁堵延時指數,在全國主要城市中的排名,從2014年的第7位一路退居至2017年的第47名,在全國十座超大、特大城市中擁堵排名最低。

嚐到了甜頭的武漢,更加重視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了。2017年,武漢將“加快建設世界級地鐵城市”正式寫入其黨代會報告。去年6月,時任武漢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的周先旺強調,加快建設世界級地鐵城市,要以地鐵引領公共交通。

武漢地鐵正處在大建設大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緊盯‘到2020年通車裡程超過400公里’的目標。規劃報批、建設提速要‘兩手抓’,全力爭取第四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儘早獲批。

“念念不忘,終有迴響。”作為近期軌交規劃集中批覆的二線城市中最大的贏家,武漢未來將進一步擁有第一條兩穿長江、一穿漢江的地鐵環線,第一次擁有時速達160公里/小時的4條市域快線。

不僅如此,根據最新批覆的規劃,武漢地鐵還將第一次跨出武漢,抵達鄂州。對此,陳福貴認為這將對其區域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同城化進程大有助益。

而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看來,武漢地鐵的發展,從“一字型”到“工字型”再到“網狀”,直至向武漢城市圈延伸,正是武漢城市地位上升、功能拓展的需要,更是武漢由市域走向區域,實現區域同城化、一體化發展的需要——可謂“大勢所趨”。

文字 | 黃名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