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訴就不用還錢?坐了牢就一筆勾銷?別再聽信這些“鬼話”了

當今社會,因債權債務引起的經濟糾紛屢見不鮮。借了錢逾期不還而被起訴,被判一次性還清所有款項、滯納金等等的案例非常多,老賴入獄的也不少。

被起訴就不用還錢?坐了牢就一筆勾銷?別再聽信這些“鬼話”了

事實上,“老賴”越來越多的原因,除了自身原因外,還有外在原因。畢竟人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是老賴,更多的是遭受後天的教化。其中有一些觀點,就是造成這些現象的罪魁禍首。

他都告我了,我親戚朋友都知道了,我幹嘛還要還錢?

這是債務人最常見的想法。很多原本願意還款並且有能力還款的朋友,因為自己的通訊錄被爆了,自己被一紙狀書告上法庭了,最後導致自己在親戚朋友那邊丟臉了,所以乾脆不還了。

被起訴就不用還錢?坐了牢就一筆勾銷?別再聽信這些“鬼話”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這裡要引用一個概念——社交貨幣(具體釋義大家可以自行某度一下),通俗一點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情”。債務人認為自己辛苦維繫起來的社會關係被被債權人摧毀了,他的社交貨幣被因此消耗掉了,潛意識中認為這個債務已經“還掉了”。

但在法律層面上,社交貨幣這一概念並不適用,不能與賬面上的數字債成對等關係。我國是法治社會,你欠了多少數字債,那麼你就得還多少數字債。所以還是那句,錢債錢還,千萬別因為一時氣憤,落得一身麻煩,那並不明智。

被起訴就不用還錢?坐了牢就一筆勾銷?別再聽信這些“鬼話”了

“坐牢後出來後就不用還錢了?

這是典型的法盲表現。

在我國法律上,根本不存在坐牢就能抵消了債務這一說法,所以別抱任何僥倖心理。因欠債不還而坐牢,坐完牢該還的債還是要還的,並且不會因為坐牢就消失或者減少。這種情況下,債務人的刑事責任與原本還債的民事責任二者並不衝突,刑事責任的追究是因為被執行人拒不執行還款的判決、惡意透支信用卡等。

被起訴就不用還錢?坐了牢就一筆勾銷?別再聽信這些“鬼話”了

而在借貸糾紛中導致的處罰,會對債務人的財產進行查封、拍賣等強制執行措施,如果債務人的財產不足以還清債務,那麼即使是坐牢出來了依然要還清剩餘部分的欠款。

此外,因坐牢導致產生的合理利息或者遲延履行金也是需要繼續償還的,並不會因為坐牢就停止計算利息或者將這筆債務閒置處理,所以不存在“坐完牢就不用還錢”這等好事。


其實無論是針對民間借貸還是其他經濟糾紛問題,我國法律都是在司法實踐中不斷總結問題,不斷改良。在解決債權債務糾紛的過程中,如果遭遇不公對待(比如高利貸等),可以尋求法律專業的人士幫助,比自己瞎投亂闖靠譜很多。

如果你或你的朋友遇到債權債務問題無法解決的,也可以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尋求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