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使用石炭來看,當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發達沒有哪個城市比得上

如今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改編自關心則亂的同名小說。原著是穿越到架空的大周,劇中反映的是北宋的故事。故事開頭揚州官宦盛家小妾的侍女小蝶以討要炭火拉開了序幕。


從使用石炭來看,當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發達沒有哪個城市比得上

女主這一房受欺壓,大冬天不給炭


從使用石炭來看,當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發達沒有哪個城市比得上

這侍女不錯,有理有據


從使用石炭來看,當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發達沒有哪個城市比得上

炭石?


從使用石炭來看,當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發達沒有哪個城市比得上

哦,原來是些木炭


說起來,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列為第一位,大概是由於與人的溫飽問題有極大關係,溫暖需要柴;吃飽肚子也需要柴。

以前發工資叫發薪水,薪還列在水的前面,足見柴的重要。

在北宋的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卻不用柴。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全城人民都是用石炭。(是石炭,不是上圖說的炭石。)

從使用石炭來看,當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發達沒有哪個城市比得上


宋代莊綽編寫的《雞肋編》中有:


“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然薪者。”

就是說汴梁幾百萬戶人家,都是用石炭,沒有一家用柴。

石炭,就是如今人們用的煤炭。

從使用石炭來看,當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發達沒有哪個城市比得上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煤的國家。

《山海經》中稱煤為石涅,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 ”。

魏、晉到宋朝稱煤為石墨或石炭 。

唐代貫休寫的《寄懷楚和尚二首》中有:


“鐵盂湯雪早,石炭煮茶遲。”

我國最早以煤炭為題的詩,是北宋蘇東坡寫的《石炭》。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關於煤炭最早、最具有文獻價值的文字記載,由於“於州之西南白土鎮之北”的煤發熱值高、發熱穩定,“冶鐵作兵,犀利勝常雲。”用它來鍛造兵器,比平常的兵器要鋒利。

煤這一名稱是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首次提出使用。

煤被廣泛使用,是在18世紀末的產業革命開始在工業生產中用作工業生產的燃料。

從使用石炭來看,當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發達沒有哪個城市比得上

而在我國北宋,都城汴梁已經全城用煤,而不是用柴火做飯、取暖。資料顯示:這個生活水平就算我國1949年解放後的各大城市都沒有達到,足見當時社會經濟的發達。

當時的開封四周沒有高山森林,城中燃料匱乏,但市民全部燒石炭,都是靠外地運來。在《清明上河圖》中,就畫有當時運石炭的驢隊。

從使用石炭來看,當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發達沒有哪個城市比得上


《汴京遺蹟志》中寫道:汴梁“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

當時的汴梁是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市;一百多年後,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人口也不過10萬。從石炭的使用情況來看,當時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發達沒有哪個城市能比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