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引言-

近些年很多留學生家庭不再以拿到畢業證書為留學目標,而更多的希望孩子能在實習階段或畢業時拿到一份海外企業offer,既可以增加職場經驗也可以提升自身實力。然而現實是大多數同學對國外就業市場和職場文化都不太瞭解,從而導致了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處處碰壁,浪費了許多時間。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得到海外公司的offer的那些事兒!

留學生畢業後,在國外有工作經歷有多重要?

據統計顯示,同時擁有 2年以上海外留學經歷 1年以上正式海外工作經歷 的海歸最受國內企業歡迎,其中已經在企業中擔任中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技術人員的比例超過9成,來看看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

// 網友評論 //

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來源 | 知乎網友@Tao SUN


可以看出,在海外工作的經歷不光提高自己專業技能,還能鍛鍊、激發出自己的潛能然而,如何做到有機會和能力留在國外工作呢?繼續往下看吧。

中國留學生留美的關鍵因素

1)硬實力&軟實力

拿美國職場來說,如果應聘者不同時具備“硬實力”和“軟實力”,那麼很難戰勝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溝通始終是企業和組織存在的基礎,如果連基礎的溝通技能都沒有,就算掌握再多的技術也很難有用武之地。

在知乎上也經常看到有人說,留學期間,最大的難關就是英語交流。

// 網友評論 //

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來源 | 知乎網友@DarouwanChen


有不少中國留學生即使出了國,也沒有離開華人圈。這無形中讓他們失去了許多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也錯失鍛鍊自己溝通交流的能力。

這也導致了,外國人在講笑話的時候,你沒有get笑點在哪裡;外國人說俚語的時候,你不懂什麼意思等這些情況出現。

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2)設定職業目標

一些中國留學生缺乏系統性地職業規劃以及相關職業發展意識。僅憑想象,一時興起,隨便選擇了一個職業。

甚至有一些中國學生在國內上學階段,自我意識還很模糊,報考專業的時候也會聽從家長的意見。

家長覺得學金融會計專業,以後肯定好找工作。但結果,學生並不喜歡這個專業,而想跨專業發現也已晚。這些反而為以後就業規劃增加了難度。


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至少從留學開始,中國學生就應該進入自我管理、自我設計的階段了。留學則是一個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設定個人定位的階段,而職業發展也必然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將留學與海外工作結合起來考慮,也是大勢所趨。

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3)人脈資源的重要性

就美國來講,在美國找工作有80%的成功率靠內推。簡單來說就是你要在留學期間積極的建立起你的人脈。而建立人脈的途徑有很多,大學校園裡通常有與專業相關的學生俱樂部,在這裡經常會邀請到業界的專業人士來參加講座,這些專業人士都有可能成為你有效結交的途徑。

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除此之外,大學教授們也有著非常廣的人脈,通過他們也可以獲取業界人脈資源。首先,你需要和你的大學教授們建立起聯絡,

這就用到了上述所說的“軟實力”中的社交技巧。


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4)簡歷的重要性

為什麼只有你的簡歷石沉大海?你可知道,如今有90%的美國500強公司都在用機器人ATS(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篩選簡歷。因為經常會有一個熱門的崗位,成千上萬的人都在申請,這就需要機器人來提升篩選候選人的效率。在眾多簡歷中,如何脫穎而出就是你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簡歷究竟有多重要,讓我們聽一聽HR在知乎上的回答:

// 網友評論 //

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來源 | 知乎網友@胖虎妞



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來源 | 知乎網友@愛琴海

看到沒?一個好的簡歷,不光能覺得你能否參與公司面試,在某種程度上還會決定著你的薪資待遇。

提升中國留學生的競爭力

中國留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成績也很優秀,這是一個優勢。但大多數的中國留學生如果還帶著應試教育的慣性出國讀書、以拿文憑為學習目標的話,勢必會讓他們選擇一些比較“水”的課程,對未來的就業也增加難度。

面對這樣優勢,如何提升競爭力,從眾多留學生中脫穎而出?我們可以總結以下幾個方面:


你去留學還只為拿個文憑?得到海外offer的他們是這樣做的

其中,職業路徑規劃是中國留學生必須提早做準備的一項工作。只要有了清晰的就業目標,才有以後的規劃,才能在硬、軟技能上下功夫,知道自己與崗位的差距。

從而在留學期間,提前規劃課程,安排時間去實習,吸取新技能。這樣才能確保畢業時就具備就業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