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央行今天一起釋放了重磅信號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2019年中國經濟怎麼幹?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央行三大部委15日聯合釋放了幾大政策信號。

更大規模減稅降費

在當天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變化。2019年財政政策重點是要做到“加力”,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和加大支出力度。

對於“乾貨滿滿”的2019年減稅降費政策,許宏才介紹了以下幾方面主要內容。

首先,對小微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

第一,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徵點,月銷售額3萬元(人民幣,下同)調整到10萬元,即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不用再交納增值稅;

第二,放寬小型微利企業認定標準為:企業資產總額5000萬元以下、從業人數300人以下、應納稅所得額300萬元以下,按應納稅所得額不同,分別採用所得稅優惠稅率,其中,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以下,稅負是5%,低於標準稅率20個百分點,應納稅所得額是100-300萬元之間的,稅負是10%,低於標準稅率15個百分點;

第三,對小規模納稅人交納的部分地方稅種,可以實行減半徵收;

第四,擴展初創科技型企業優惠政策適用範圍。

此外,中國還將深化增值稅改革,繼續推進實質性減稅;全面實施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好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減輕居民稅負;積極研究制定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社會保險繳費負擔;清理規範收費,加大對亂收費查處力度。

許宏才表示,通過放寬小型微利企業認定標準,將有更多的企業會被認定為小型微利企業。根據有關數據測算,認定為小型微利企業戶數1798萬戶,佔全部納稅企業的比重超過95%,其中,民營企業佔98%。

不搞“大水漫灌”強刺激

三部委官員在發佈會上指出,2019年中國經濟政策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對於2019年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表示,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並不意味著一成不變。貨幣條件要與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保持鬆緊適度,既不能過鬆,也不能過緊。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增強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針對性。把握好鬆緊適度的“度”,既要保持總量合理,也要著力優化結構。

對於鬆緊適度的“松”,朱鶴新表示,要把握好總量,為實體經濟提供足夠的金融支持,同時,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朱鶴新表示,要精準把握流動性的投向,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做好定向調控和“精準滴灌”,特別是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三農”、扶貧、鄉村振興、雙創以及推動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財政政策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宏觀政策要強化逆週期調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這一表述引發外界對官方要“鬆綁”地方財政、放鬆地方債務管理的猜測。

許宏才表示,“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不意味著放鬆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要在發揮政府規範舉債積極作用的同時,進一步規範債務管理,嚴格控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前門’開大了,堵後‘門’要更嚴”。此外,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是要加大對當前穩投資、促消費的支持力度,優先用於解決在建項目“半拉子工程”、存量隱性債務項目政府拖欠工程款問題等,在具備施工條件的地方抓緊開工一批交通、水利、生態環保等重大項目。

投資方面,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中央經濟會議提出,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重在形成精準投資、有效投資,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在投資決策上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補短板、穩投資、防風險相統一。

多措推動金融向實體經濟傳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朱鶴新表示,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需要打通貨幣政策傳導的“最後一公里”,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如何進一步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如何對金融機構建立正向的激勵機制,使其主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目前央行正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打通環節,提高效率,解決好金融機構傳導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確保金融向實體經濟傳導的關鍵。朱鶴新表示,目前中國金融對小微企業信貸的投入已經有了很大增長,2018年11月末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7%,遠大於13%的各項貸款增速;年末小微企業的授信戶數已經超過1800萬家,同比增長28%。顯示出金融對小微企業的惠及面更寬,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得到了支持。“當然現在面臨一些經濟下行的壓力,給我們帶來一些挑戰,包括傳導機制上還要做很大的努力。”

朱鶴新表示,下一步要持續通過政策來引導,通過平臺的搭建來支撐,解決一些銀行不敢貸、不願貸、不會貸的問題。一是要繼續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逆週期調節做好。二是督促商業銀行加大主動投放的力度,通過調整內部機制、發揮監管部門作用,更好地實現對企業願意放、能放貸、會放貸。三是要用好債券、信貸和股權三支箭。最後,要推動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的作用,推動這一補償機制、分擔機制落實好。

“把政策的合力、向心力傳導給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讓他們真正得到實惠,讓我們的經濟更平穩一些,讓我們的控風險能力更強,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和出發點。”朱鶴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