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到底能不能被培訓?

寫在前面:

關於“產品經理到底能不能被培訓”,一直是個被爭論已久了的問題,也是一個三節課總是會被面臨到的質疑。

在近期,俞軍和Kentzhu連續在知乎和微信公號發佈了幾篇相關的內容之後,這個問題又一次被推到了大眾的聚焦點上。

如下,是三節課聯合創始人布棉老師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思考。

某種意義上,這也與為什麼我們覺得我們做的並不是“培訓”,而是“學習”有關。希望你能認真看完,並有所思考。

以下是正文部分

作者 | 布棉

一、產品經理能被培訓嗎?

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是一個讓我很尷尬的話題。當產品經理圈內人知道我在做三節課,問的最多的是這一個問題。當我和圈內人交流的時候,我問他們最多的也是這個問題。

說尷尬,是因為如果我說自己是做產品經理學習的,這是沒人聽得懂的;但我說是做產品經理培訓的,圈內人懂;但我說是教人做APP的,就連賣菜的阿姨都知道我在做什麼事情了。

二、為什麼產品經理培訓是一個尷尬的話題?

現在的教育行業,幾乎等同於培訓行業。但教育和培訓真的是一個東西嗎?在一些固執的產品總監眼中,你說自己是做產品經理培訓的,那幾乎就等同於說你是做保險的了。大家眼中的保險銷售員,都是騙子,從事保險行業的人,看起來也像是騙子的幫兇,而好的保險從業者,也被汙名化了。

這也正常,因為產品經理培訓現在已經是一個很熱門的現金奶牛課程了,所以市場變得很奇葩。當大家看到以下百度的競價廣告時,不被汙名化才見鬼了。

產品經理到底能不能被培訓?

我招人的話,是絕對不敢招學這玩意兒出來的人的。7天入門,15天精通,這不管放到哪個行業,都是天才吧?富士康生產線的員工,能做到基本入門,也得十天半個月的,你真當產品經理是條狗啊?即使訓練一條狗在固定的時間、地點吃飯,15天也不能保證不復發啊。

不過很悲劇的是,據說這玩意兒賣得很好,賣得很好,賣得很好。呵呵噠。

三、產品經理是天才還是後天努力?

按照俞軍在知乎的回答,他對一個PM的“天分”是高看幾分的,如果是100分的天分,他們是不需要培訓也有大量的實習、工作機會的。慧眼識珠是俞軍的能力,所以,拿中國足球來舉例的話,俞軍就跟裡皮一樣,把天才挖掘出來並給予機會培養。有這樣的伯樂,是行業之幸。優秀的產品經理如張小龍,這樣的天才,也是行業之幸。

但是,中國的足球市場,不可能全是天才,做產品又不是參加奧運會,並非象牙塔頂端的人才有資格去做產品。因為市場太大,行業需求太旺盛,但天才太少。市場需要大量幹髒活累活的基層球員,比如我這樣的產品狗,市場對基層員工的渴求是強烈的,作為創業公司,才招不來天才呢。

做產品也不是開專車,只有北京戶口才能提需求,具有產品的思維是每個人都可以掌握的一個基本的能力。我自認為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人,所以,我只能是努力讓自己穩定達到80分這樣的產品經理而已。

四、那麼,產品經理究竟能不能被培訓?

你要問我的答案?我會說,產品經理當然不能被培訓,因為產品經理的能力根本不是短期培訓能達成的。但是,產品經理可以被培養,這種培養是提升學習效率和加速成長的。說白了,如果正常路徑下,3年才能到達中層核心骨幹,現在是不是可以1年半就能達成了呢?如果可行,那一定能找到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但這個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培訓,是通過一個短期行為快速達到一個結果。比如,你花了3萬報了公務員考試突擊培訓班,目的就是通過公務員考試,最終的結果無非就是考過了或者沒考過,過了覺得值,沒過就不值。

正因為培訓是短期行為,所以產品經理培訓都會走向畸形,比如某機構的宣傳是這樣的:“產品經理培訓,3個月高薪入職,簽訂對口就業保障合同”。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了課程中超過30%的時間在講如何美化簡歷,如何提升面試技巧,剩下的70%的時間,則是“如何作出一個看起來真實的項目”,目的是在簡歷中看起來有豐富的經驗。

而學習,則是在一個相對長期的階段內,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達成一個學習的目標,功利的結果是後置的,自然而然得到的。

比如,小舜(我司的專題課負責人)最近在工作中經常會用到數據分析,但是自己對數據分析不擅長,預計未來1年會在這塊遇到瓶頸,於是她開始學習,通過看書、線上學習,然後重新梳理已經做過的數據,做了大量的重複練習,使得自己對工作中的數據處理做得到遊刃有餘。如果不能在公司內獲得晉升的機會,就算她出去找下一份工作了,懂數據分析這個點,也會在她面試時成為關鍵加分項。

而作為我個人和三節課來說,都希望大家不是抱著“看乾貨”、“包就業”、“學完一針見效”的心態來學習,而是首先確定一個學習週期,在這週期裡面專注學習,輔以大量的練習,然後把知識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學習知識不是目的,熟練掌握並融會貫通才是。

學習和培訓,是有本質的區別的,三節課不做培訓。

那麼,是為三個月的結果去培訓,還是為三年後的目標去學習?相信你已經有結論。

五、學習的效率如何提升?

產品經理的學習有捷徑嗎?能不能快速成才?這也是個好問題,也是一個讓我感到無奈的話題。

很多新入行的同學、大學生,都會問這個問題;很多公司邀請三節課的老師去內部分享、內部培訓也好,都希望通過一天兩天的課程,就可以把產品經理的任督二脈完全打開,所以會問這樣的問題;當我和行內高手交流的時候,我也經常問他們這個問題。

你要問我的答案?所有的學習都沒有捷徑,因為學習本身就是痛苦的過程。學習痛不痛苦,你回去思考你讀書的過程吧,十多年的學習,你很快樂?不覺得,但你可以讓自己樂觀對待。你也可以通過提升學習的效率來減輕痛苦,讓自己更加自信和樂觀。

對於產品經理從業者來說,無非兩種人,天賦異稟的人和普通人,天才型的產品經理數量很少,能力極強,但現在來說,大部分的從業者都是隻普通人,比如我自己,絕對是一個普通人。

天才型的產品經理的學習、成長通道都是滿血的,他們自帶捷徑。

而常規型的產品經理基本不可能通過自身努力成為天才型選手,但我們可以儘快找到一條可以儘快提升自己能力的學習路徑,成為一個穩定的從業者。

那麼,如何提升產品經理的學習效率呢?對症下藥是關鍵。我們來看產品經理能力與學習進階過程。

產品經理到底能不能被培訓?

如果你是產品經理、總監級別,那麼,你不應該強調學習,而應該更多地強調工作實戰和對外輸出,這也是為什麼產品經理不能被培訓的原因。在這個階層上,培訓只是開拓思路而已。

如果你是產品實習生、助理、主管級別,那麼,你應該特別強調學習,快速入門然後進入成長通道。如果是偏技能性的,如原型圖、流程圖等,其實也不用太多去學習,大量模仿練習的效果是最好的。而偏創新方面的部分,重點是看大量的案例分析練習,這也是三節課產品課程的核心關鍵點。

產品經理到底能不能被培訓?

產品經理的能力我認為大概分為兩類,一類叫產品技能,也就是硬實力,一類叫通用技能,也就是軟實力。硬實力不行,回家種地最好,你在位一天,坑隊友一月。軟實力不行,找能搭的就行。比如我的市場營銷能力就比較差,找到黃有璨就行了,他每天一萬字,能堅持寫十年,我是做不到的。但你做產品經理,你產品設計、需求分析做的很爛,那做啥產品呢?

軟實力,其實內容滿世界都是,因為這些內容最容易講,滿滿的道理和雞湯,隨便找個人生導師能給你講一堆,但軟實力的訓練其實就是看得多,體驗得多,基本上就可以懂。快速提升軟實力,我總結就一點,臉皮厚。

比如,產品經理的溝通能力,拿需求評審會來說,剛開始做誰都緊張,被研發罵,你死皮賴臉再來一次,我不信你做了30次需求評審還緊張出汗。比如渠道管理能力,多看不同渠道的數據和表現,投放投放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而硬實力的提升則沒那麼容易了。硬實力靠的是兩點:覆盤、練習。

所謂覆盤,就是深度分析別人的和自己的產品功能等等。所謂練習,就是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能不能把一個點練習十遍一百遍。

舉例,你想提升原型能力,你先別看什麼技法,你就對著美團外賣的所有頁面,先手繪,然後Axure高仿做十遍,這原型基本你就過關了,這時候再去看技法,頓悟的感覺是很爽的。

然而,現在卻是很多還沒入門的同學,在看產品總監講出來的乾貨。乾貨很好,但聽眾必須學會選擇,選擇對你的成長有幫助的內容,否則容易噎著。比如下面這篇,新產品從0快速做到千萬用戶。

產品經理到底能不能被培訓?

裡面舉例的產品,絕大部分根本不是產品驅動的,而是強運營、強資源驅動的,按照這個方法,做出千萬用戶的可能性為0,看的時候很爽,用的時候好像哪都不對,就是這樣的感覺。

乾貨,彼之良藥,吾之砒霜,對於經理總監級來說,聽聽這個開拓思路,取長補短是很好的,但如果你是一個2年級以下的產品經理,或者是未入職的在校生,上面的這些標題和內容就是毒藥。它只是讓你自我感覺學了很多,然而面對高階的人,幾句話就知道你只是個司機,火車司機,滿嘴跑火車講方法論的司機。

我幹了十年產品和運營,總結出那麼點“乾貨”,還被人噴說這點乾貨還好意思出來講,我就不信你啃完這乾貨,1周就懂了,就頓悟了,肯德基的雞再速成,也還得一個月呢不是?

當大家都在談風口的時候,你最好談養豬,當大家都在談養豬的時候,你可以提高豬出欄的效率。

那麼,是做大量的案例拆解和練習,還是圍觀大量的“乾貨”?相信你也已經有結論。

六、最後,說一點正確的廢話

產品經理不是神,在自以為可以改變世界之前,先把基本功打好,然後找到一兩個能力點,突破它,你會改變的點越來越多,其實也就在改變世界了。

我的前老闆好未來的張邦鑫內部分享過一個話題:“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現在的結果,其實幾年前就註定了,所以想看到幾年後你的樣子,那麼現在做來得及。

本文作者布棉,三節課聯合創始人。如需轉載,請聯繫三節課微信公眾號(ID:sanjieke),並註明出處。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看到Kentzhu關於“產品經理是可以培訓出來的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