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盤山顯化寺

「五律」盤山顯化寺

禮佛不憐足,諸天異境行。

寺高依雪立,松老宿雲橫。

時有煙霞積,偶聞鐘磬鳴。

試看朝日處,的的石蓮生。


「五律」盤山顯化寺

後附:盤山顯化寺簡略,盤山顯化寺為明代建築,位於大同市天鎮縣城東南四公里的盤山中,俗稱盤山寺。始建於明宣德二年,為佛、儒、道混合寺院。據光緒《天鎮縣誌》記載,明宣德二年,有本縣姓馮的樵夫,見三人坐石上,是穿紅、黃、綠衣,對樵夫說:“斯方古剎,報官建寺。”馮姓樵夫驚駭,奔告欽差鎮守天城太監傅公,公快速趕到盤山,焚香叩啟,果顯神容,言訖不見,遙望三人乘鶴、騎鹿飛起山巔,而遺足印在石,是時傅公奏報朝廷,賜建顯化禪寺,郡守號令境內眾民,捐資共贊其事,凡殿宇塑繪名山神祠二十餘座,宣德三年建成。顯化寺由此而得名,成為遠近馳名的香火聖地。

「五律」盤山顯化寺

寺院坐北朝南,佔地面積二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有:韋陀殿面闊三間,懸山頂。殿內塑有釋迦牟尼三聖像,龕後塑護法神韋陀;釋迦殿面闊三間,單簷懸山頂,兩側有鐘鼓樓,皆為歇山頂;文殊樓面闊五間,兩層硬山頂,樓上塑文殊菩薩像,樓下為窯洞式建築,稱阿彌陀佛洞。中央塑阿彌陀佛像,兩側房間為方丈室和僧眾寮房。院外有玉皇閣,兩層重簷歇山頂。西北面有奶奶廟,真武廟各三間。

「五律」盤山顯化寺

寺最後面有小方院,正面有石窟,上建小樓閣,居中為九仙殿。其餘為寺內和尚所居。全寺殿堂橋徑,高下相依,鱗次櫛比。盤山原來有草蘆,嵌石門,豎木坊,有石臺階數十。寺內原塑有眾多佛像,寺外還有塔,名阿育王塔,相傳為盤山第一代方丈的衣冠冢塔。

「五律」盤山顯化寺

顯化寺不僅寺廟壯觀,而且內有八景,因而成為歷代不衰的遊覽勝地。寺院東門怪石參差,名石蓮峰,大石峭立,百丈有奇,中有一脈,泉洩澗底,為八景之一“一線泉”。東山峭壁上有石窟二,左窟鑿石蹬三十餘階,內有石佛三尊,藤蘿壁掛,苔蘚拂面。右窟愈加虛玄,仄峭壁,臨深谷,無徑可入,從旁作石蹬,窟外嵌石,石上懸木,側身攀巖可渡之,內設床一,亦為八景之一“鴛鴦洞”。

「五律」盤山顯化寺

東山腳下有大石坪,相傳三仙在此對弈,至今石上留有清晰的足跡,也為八景之一“大小腳印”;寺周圍山勢高聳,日落返照成霞,精緻堪為叫絕;此外,尚有“唐松”、“牡丹”、“水打鼓”、“槐抱榆”等合稱八景。獨特的精緻,招來了無數文人墨客,留有多首詩詞佳作,為文過長,不易引錄。

「五律」盤山顯化寺

原創:張夢章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首部詩集《鳴玉集》即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