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說:閉上你的臭嘴,讓別人走路!

驢說:閉上你的臭嘴,讓別人走路!

毛驢有話說

在一則寓言裡,有兩個人和一頭驢走在路上。這兩個人是父子關係,這頭驢是他們的財產。這故事很老,想必你已經聽過,但都是從人的角度來講的,現在我把它從驢的角度重新講過。對於四足動物來說,能在路上走總比被拴在樹上要強。何況春日融融,兩個人都沒有騎在它身上,所以它感到很幸福。我不知道驢子知不知道這樣一句古話,叫做“樂極生悲”,但這意思它絕不陌生。走著走著,遇到一夥人,嘀咕了幾句,兒子就騎到它身上來了。讀過這則寓言的人必然知道,他們遇到了一夥農婦,她們說,瞧這兩個笨伯,有驢不騎,自己走路。按照人的概念,這夥娘們是在下蛆、使壞。但驢子毫無怨言:它被人騎慣了。

驢載著人往前走,又遇到了第二夥人,又嘀咕了幾句,兒子就從驢背上下來,換了老頭騎著。驢子知道自己傻,所以誰愛騎誰騎,它一句話都不說。

在寓言的原本里,驢子遇到的第二夥人說:瞧這少年人,騎在驢身上趾高氣揚,讓老父親在後面跟著。人心不古,世道澆漓,到了何等地步。老年人的屁股硬一些,但對驢來說也沒有什麼。糟就糟在又遇上了第三夥人,這是一夥少婦,七嘴八舌地說:這個老頭太可恨,自己騎驢舒服了,全不顧自己的孩子,讓他拿兩條腿來攆你們四條腿。

從驢的角度來看,這話講得沒道理,什麼“你們”?這四條腿都是我的!既然此驢不騎不可,誰騎也不可,兩個人商量了一下,乾脆就一齊騎上。一隻小毛驢,背才是多大的地方。老頭騎著脖子,小孩騎著屁股。驢子難免要嘀咕道:我就是傻,你們也不能這麼欺負我。你來試試看,這讓我怎麼走路?

這頭驢又遇到了最後一夥人,這些人對騎驢者說:兩人騎一頭驢,你們想吃驢肉嗎?從驢的角度來看,挨殺被吃肉倒也好了。騎在驢背上的人跳下驢背,一個揪耳朵,一個扯尾巴,把它四條腿捆在一起,穿過一根大槓子,倒扛起來,搖搖晃晃地上了路。那驢頭在下,腳在上,它又不是蝙蝠,怎能待得慣。何況它四個蹄子痛入骨髓,所以大叫起來,但編寓言的人不肯翻譯一下它喊些什麼。

我這篇文章要替驢說話,所以當翻譯義不容辭——它喊的是:我得罪誰了,你們這麼捏咕我!編寓言的人還編出一個寓意,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考慮到驢的慘狀,真不知是何心肝。

我的寓意卻是:“閉上你的臭嘴,讓別人走路。”

當然,還有個寓意也說得通:別當驢受人捏咕,要當捏咕驢的人——就算損人不利己,起碼也賺了個開心。但這種寓意只適於狠毒的人。

驢說:閉上你的臭嘴,讓別人走路!

附原寓言故事:

一個老頭和一個孩子,用一頭驢馱著東西到集市上去賣。東西賣完了,兩人開始往回走.路上,老頭把孩子放在驢背上,自己牽著驢。這時候,路上有人便責備起孩子:這孩子真不懂事,年紀輕輕的怎麼能讓老人在地上走呢?

孩子聽了路人的責備,覺得自己不對,就立即從驢背上下來,讓老頭騎到驢背上去。老頭騎上了驢。小孩就在地上牽著驢走路。這時,又有人責備老頭:這老頭真不通情理,一個大人,怎麼忍心讓一個孩子在地上走路?

老頭聽了覺得有理,於是便把小孩也抱到驢背上來,兩個人一前一後地騎驢走。不曾想,路上又有人說話了:兩個人都坐在驢背上,驢子壓壞了怎麼辦?真是太殘酷!

聽了這些話,老頭和孩子覺得再沒有別的辦法了,於是只好都從驢背上跳下來。路上的人見了,開始笑話他們:真是呆子,放著現成的驢不騎,卻在地上受累!

最後,老頭感到左右為難,怎麼辦都不對,便對孩子說:咱們只剩下一個辦法了,讓我們倆抬著驢子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