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外開放程度對比(上):關稅水平、通關便利、自貿協定、市場準入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文 恆大研究院 任澤平 羅志恆 賀晨 梁穎

中美貿易戰本質是改革戰。全面、客觀、理性分析中美競爭力差距,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邁向高質量發展。

中美的差距有多大?體現在哪些方面?繼《中美經濟實力對比》、《中美實力對比:科技、教育、營商、民生》之後,我們將從關稅水平、通關便利、自貿協定、市場準入、資本兌換、知識產權保護、移民政策以及內容審查等八個方面對比中美差距,肯定進步,正視問題。本文從前四個方面客觀分析。

摘要

關稅水平:中國關稅水平約為美國2倍,但差距持續縮小。中國自加入WTO以來,總體關稅水平不斷下降,當前已降至7.5%,美國為3.4%。中美關稅水平差額持續縮小,但中國部分商品的關稅稅率明顯高於美國,如汽車關稅下調後仍高達15%,美國為2.5%。中國免稅商品種類佔比約為美國的1/7,明顯低於美國。在進口配額方面,中美關稅配額均集中在農業領域,但美國對農產品的關稅保護比中國更嚴重,中國關稅配額類別佔農產品商品總類別的4.5%,而美國為5.9%。

通關便利化水平:中國通關時間和成本分別是美國的8倍和2倍,但中國通關便利化水平正快速提高。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國通關時間和成本分別是美國的8倍和2倍。但我國不斷提高通關便利化程度,2018年9月我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56.86小時和6.83小時,較2017年減少41.6%和44.4%。

自貿協定:近年來區域、雙邊貿易協定逐漸增多,中國已簽訂16個區域與雙邊協定,略高於美國的15個,但美國在WTO、國際貿易體系的地位高於中國。中、美各自簽署自貿協定的合作國數量分別為24和20個;中美與自貿協定合作國的貿易額分別為1.55和1.52萬億美元,但美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話語權仍高於中國。目前中國正推進中歐投資協定、中歐自貿區協定和中日韓自貿區協定談判,中歐投資協定進入實質性階段,但中國面臨歐盟要求的高開放標準的問題。中日韓自貿區協定需克服三國曆史遺留政治問題以及國企補貼、勞工保護分歧等障礙。美國在推進美歐日自貿區協定的簽署,但美歐面臨汽車關稅減免程度、農業市場準入等分歧以及歐盟內部發展不平衡的結構性問題。美日談判因農產品、鋼鐵、汽車等領域的分歧而難以一蹴而就。

市場準入:中國吸引外資額僅為美國的1/2,中國在汽車製造和醫療教育電信快遞等服務業存在股權比例或牌照限制,但總體上逐步放開,汽車、金融在2021-2022年全部取消限制。美國以國家安全名義提高外資准入審查和技術出口管制力度。2017年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1363億,美國吸引外商投資2754億。中國外商投資限制指數全球排名第四,僅好於菲律賓、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尼西亞,美國處於中游水平。從具體行業來看,當前中國在汽車、電信服務、醫療、教育、金融、電影等領域均存在明確的外資股權比例限制。但中國正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2018年6月推出《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進一步縮小限制範圍,分階段放開汽車製造和金融業等股比限制;美國通過《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及《外資風險審查法案》加強對外資准入與技術出口的管制。

正文

中美貿易戰爭議的核心之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本文旨在客觀理性地對比分析中美在關稅水平、通關便利、自貿協定、市場準入、資本兌換、知識產權保護、移民政策以及內容審查八個方面的情況,本篇將從前四個方面客觀分析中美差距,正視中國在對外開放取得的進步與不足,並提出建議。

1、關稅水平:中國關稅水平為美國的2倍,但差距持續縮小

中國自加入WTO以來,總體關稅水平不斷下降,中美關稅差額持續縮小,但仍高於美國。2017年中國平均關稅為9.8%,加權平均稅率為4.4%(2018年初),較2001年加入WTO時分別下降6.1和10個百分點。2018年11月1日,我國進一步下調關稅,總體關稅水平降低至7.5%。2017年美國平均關稅為3.4%,加權關稅為2.4%(2016年),總體水平與2001年基本相當。中美平均關稅差額進一步縮小,但仍高於美國4.1個百分點。

中國絕大部分行業產品關稅高於美國,其中初級農產品的關稅大幅高於美國,工業品、零件、材料關稅略高於美國。在WTO現行HS分類法下(名義分類97項,實際分類96項),中國有90類產品的關稅高於美國。中國僅有油籽及穀物、菸草、人造纖維、人造絲線、針織或鉤編面料、鐵軌及火車車輛零件6項產品關稅低於美國。中國的穀物、動物產品、植物產品等初級農產品的關稅大幅超出美國,而石油能源、化學制品、紡織品等工業品的關稅小幅高於美國。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從免稅產品範圍看,當前中國免稅商品種類佔比7.1%,大幅低於美國近40個百分點。據WTO統計,2017年中國免稅進口商品種類佔全部商品種類的7.1%,美國免稅進口商品種類佔比為46.7%。其中,中國免稅商品主要集中在貴金屬及製品、礦物、木材及相關產品、電氣機械設備及其零件、 核反應堆等工業品,且免稅商品佔行業內商品種類的比重較小。美國除乳製品、菸草及服飾等少數商品需徵進口關稅外,對農產品、家電等日常用品及各類工業製品大範圍免稅。與美國相比,當前中國在民生相關的食品、家電、汽車等消費品方面仍有降稅甚至免稅空間。

進口配額方面,中美關稅配額均集中在農業領域,且中國關稅配額限制類別略少於美國,美國更加註重用關稅保護農業。當前中美兩國不存在絕對配額(對某種商品的進口數量或金額進行絕對數量限制,高於該數量不允許進口),以關稅配額為主,即一定數量內的產品可享受免稅或低關稅,但對超出配額數量的進口產品徵收高關稅。目前中國在小麥、大米、玉米等8類農產品設置關稅配額,佔農產品商品類目比重為4.5%,而美國為5.9%,且主要集中於乳製品、棉、糖以及菸草。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2、通關便利化水平:中國通關時間和成本是美國的8倍和2倍,但中國通關便利化水平正快速提高

中美通關便利化水平差距較大,中國通關時間和成本分別是美國的8倍和2倍,所需文件數量是美國的2倍。世界銀行發佈的營商報告顯示,美國在貨物通關時間和成本上優勢明顯。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國上海、北京進出口時間均值分別為51.5小時和55.5小時,而美國紐約、洛杉磯進出口時間僅為7小時。從成本來看,美國單位貨物的單次通關成本平均需要255美元,而中國需要418.3美元,接近美國的2倍。從通關程序來看,中國出口、進口分別需要7份和11份文件,而美國則分別需要4份和6份。

我國通關速度快速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正逐步提高。2018年10月,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在談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時指出, 2017年我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是97.39小時和12.29小時,2018年預計壓縮到65小時和8.2小時;截至9月,我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56.86小時和6.83小時,當月壓縮41.6%、44.4%,均完成了壓縮任務。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堅定擁護者,有必要進一步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3、自貿協定:全球範圍內區域、雙邊貿易協定逐漸增多,美國在國際貿易體系的話語權遠高於中國

在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導致其與5個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失效的背景下,當前中國簽訂的自貿協定、合作國數量多於美國。簽訂協議的數量方面,截至2018年,我國已簽訂16個自由貿易協定,涉及24個國家及地區;美國目前仍有效的自由貿易協定有15個,涉及20個國家及地區,若美國未在2017年退出TPP,則其自由貿易協定合作國有25個。此外,與中美簽訂自貿協定的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中、美自貿協定夥伴國中發展中國家數量分別為17和15個。與簽訂協議的合作國貿易額方面,2017年中國、美國與其自貿協定合作國的貨物貿易總額分別為1.55和1.52萬億美元,分別佔中美對外貨物貿易總額的37.8%和38.4%。此外,若美國未退出TPP,則美國與其自貿協定合作國的貨物貿易佔其貨物貿易總額的46.4%。

美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話語權遠高於中國,但自貿協定合作國數量不及中國,主要有三點原因:

1)美國在WTO中話語權向來較高,例如可以罔顧71國的訴求、多次成功否決WTO法官任命,因此美國過去長期以來以WTO為中心展開貿易談判,更注重全球性、區域性的貿易框架,而非雙邊合作;2)過去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WTO框架下開放程度相對較高,因此與發達國家再次簽訂雙邊或區域協議的動力較低、必要性不大;3)美國對自貿協定的合作國要求較高,如往往要求較高程度的貿易自由化水平,對貨物貿易的最終零關稅產品稅目佔比以及零關稅產品進口額佔比都達到99%以上,對合作國國家內部制度等都有一定要求,導致談判雙方的訴求難以達成一致。

當前貿易體系逐漸從全球多邊貿易走向區域、雙邊貿易,WTO面臨改革,中美分別加速推進與發達經濟體的談判。伴隨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WTO,各國訴求分歧大、上訴程序緩慢等問題凸顯,疊加民粹主義崛起、逆全球化抬頭,各國紛紛展開區域、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當前美國正積極推進美歐日自貿協定談判,根據2017年WTO商品貿易數據,歐盟的進出口貨物貿易額佔世界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的32.92%,中美與歐日的投資協定或貿易協定的簽署將對世界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2018年以來,美歐日貿易會談頻繁,舉行了四次貿易部長級三方會談共商WTO改革,同時也在緊密地洽談雙邊貿易協定。但美歐自貿協定談判存在一定障礙:1)在汽車關稅的減免程度、美歐貿易談判的具體範圍(如農業市場準入)等方面存在較大分歧;2)歐盟內部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結構性問題。美日談判因農產品、鋼鐵、汽車等敏感領域的分歧而導致談判進程難以一蹴而就。總體上,美日歐貿易協定的推進仍需時間。同時,中國正積極推進的對外經貿協定包括中歐投資協定、中歐自貿區協定和中日韓自貿區協定,其中中歐投資協定已進入實質性談判環節,但因經濟發展和金融監管的水平存在差距,中國也面臨歐盟要求的高開放標準的問題。中日韓自貿區協定隨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判的推進而具備啟動基礎,但仍需克服三國曆史遺留政治問題以及國企補貼、勞工保護等分歧等障礙。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4、市場準入:中國投資限制高於美國,但中國加大開放力度,而美國提高外資准入審查和技術出口管制力度

與美國相比,當前我國製造業基本對外開放,保留限制主要集中於汽車等少數行業,而服務業開放程度仍相對較低。從OECD發佈的外商投資限制指數來看,在其統計的68個國家中,2017年中國外商投資限制指數達0.316,排名第四,僅好於菲律賓、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尼西亞,而美國相應指數為0.089,處於各國中游。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仍受外資准入限制、競爭障礙、監管透明性低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低於美國。總體來看,美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的限制低於中國,中國各服務型行業限制指數達0.395,而美國為0.232。從具體限制因素來看,中國服務貿易限制主要集中在外資准入、行業進入壁壘、監管不透明及對人員流動限制;對美國而言,外資准入、對人員流動限制和其他歧視因素是限制其服務貿易的主要原因,且程度總體比中國輕。此外,美國在法律、建築、會計、計算機等大部分行業無行政性進入壁壘。

從限制手段來看,中國以股權比例限制、牌照限制為主,而美國以審查為主。從具體行業來看,當前中國在汽車、電信服務、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均存在明確的外資股權比例限制,如禁止外商投資互聯網文化經營及新聞信息服務、新聞廣播等行業,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比不超過51%,2021年取消證券基金股比限制等。此外,當前中國在銀行保險服務、證券基金業務、電信網絡相關服務以及快遞服務等領域仍存在較多包括行業管制、業務牌照在內的市場準入隱性壁壘,如外資金融機構面臨業務範圍和牌照發放制約,快遞企業需申請運營牌照等。與中國不同,美國對外資准入並未設定股權比例限制,而是通過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以“國家安全”名義對發電、電信、海運、銀行、媒體等關鍵行業的重大外商交易與投資進行審查。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為應對外部局勢變化和內部發展需求,中國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金融、汽車等行業外資持股限制分步放開,電信、醫療、教育和文化等行業將加快開放進程。2018年以來,伴隨習總書記在博鰲論壇、進博會上向世界宣告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決心,中國持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放寬金融、汽車等行業市場準入,並將加快電信、醫療、教育和文化開放力度。其中,2018年6月《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進一步縮小限制範圍,提出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於2021 年取消外資股比限制。汽車行業方面,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此外,2018年以來的改革內容還包括大幅下調藥品、汽車、消費品、工業品行業關稅,加快推進自貿區、自由貿易港試點,推動高層次改革開放的新格局等。

儘管美國對外開放程度高於中國,但當前其開放程度正在收縮,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崛起。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作為美國對外商投資審查的主要機構,其權力在近年來快速擴張。早在2016年CFIUS已將其審查權限內容從主要審查自願申報的外資投資交易擴張到全面審查每一件引起控制權變更的交易。2018年美國國會通過FIRRMA法案加強對外國投資審查,賦予CFIUS更廣泛的權力,包括新增CFIUS嚴查行業審查內容(27個核心高科技行業)、加強對涵蓋交易的審查(以前CFIUS只審查導致控制權變更的外商投資,11月1日起範圍擴大到少數股權投資)、跟蹤未申報的交易、延長CFIUS的初始審查時限和收取申報費用等,以國家安全為由,審查並可能阻止外國交易。

此外,美國國會還通過出口管制法案並由商務部工業安全署發佈14類產品技術封鎖清單。2018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xportControl Reform Act)》,該法案加強總統對出口管制行政決策權權力,要求總統制定受控出口商品清單,明確列出以及確定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外企和最終用途清單,同時採取任何其他必要的行動來實施此權限。11月商務部工業安全署公佈擬製定的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體系(exportcontrol regime)框架,擬對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14類核心前沿技術出口管制。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恆大研究院“中美貿易戰”系列研究:

25、《中美經濟實力對比》,2018年10月11日

17、《大蕭條貿易戰啟示錄》,2018年6月26日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比(上):关税水平、通关便利、自贸协定、市场准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