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多面人生,重新認識大文豪,還原一個真實又波折的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東坡的多面人生,重新認識大文豪,還原一個真實又波折的蘇軾

蘇軾

想到蘇軾,這首《水調歌頭》總會第一時間浮現在腦海,訴盡了幾千年愁腸和團圓,孤獨、灑脫、思念交疊出一幅冷峻、清麗、深情的畫面。因此而牢牢的記住了東坡先生蘇軾。在我心中他是中國古典文人中最為優雅的一位,孑然一身而富有仙氣。

蘇東坡的多面人生,重新認識大文豪,還原一個真實又波折的蘇軾

錢穆先生曾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

林語堂曾說:“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豪,他一生顛簸,卻灑脫豁然,受盡波折卻恬然而對,世間的艱辛卻成為他筆下的風流、豪情、溫婉、盎然。

年少時,總以為蘇東坡只會寫詞或磅礴大氣或婉約溫情,到後來,才發現他的才情不止於文,一半是文章卓著;一半是滋味悠長。

一代文豪蘇軾

1057年,剛過20歲的蘇軾決然赴京趕考。本次科考是中國科考史上陣容最為豪華、競爭最為激烈的一次科考。參與此次科舉的考生在中國文化界都留下了深遠影響,其中有蘇軾、蘇轍、張載、曾鞏、曾布、程頤、程顥、王韶、章惇。而本次科考的主考官則是名震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因此本屆科考放榜後世稱為“千年第一榜”,千年以後他們的名字將被後世深深牢記。

蘇東坡的多面人生,重新認識大文豪,還原一個真實又波折的蘇軾

歐陽修

一代文宗歐陽修在讀完蘇軾的文卷後讚不絕口,感嘆其學問精博,竟不覺出汗,曾誤以為是其門徒曾鞏所作,為避嫌將其定為第二,但開卷之後才知乃蘇軾所作。

歐陽修震驚之餘也感慚愧,讓蘇軾將其從前文章拿來閱讀,看後更是驚讚不絕“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從此後世便有了“出人頭地”這個成語。蘇軾自此名動天下,高士讚揚不絕,是整個大宋都最驚豔的那一抹色彩。

蘇東坡的多面人生,重新認識大文豪,還原一個真實又波折的蘇軾

王安石

北宋是個名人輩出的時代。在朝堂之上,蘇軾又是遇到了另一位文壇巨匠,政治上的敵手—王安石,因談論變法弊病被貶杭州通判。

1079年,蘇軾調任湖州,蘇軾在湖州將經歷命運中最為重大的轉折,“烏臺詩案”案發,蘇軾經歷了巨大的打擊,因文得名,又因文下獄。差點性命不保。王安石惜才,上書“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才保住蘇軾性命,被貶黃州。獄中留下絕命詩:

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黃州是蘇軾新的起點,賦予了蘇軾生命中更為重大的意義並流傳至今,在這裡他留下了傳世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同時也造就了蘇軾豁達與灑脫的性格。曾在黃州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從此有了這個影響後世的別號“東坡居士”。

蘇東坡的多面人生,重新認識大文豪,還原一個真實又波折的蘇軾

赤壁賦--蘇軾真跡

1089年,到任杭州知州時,由於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臺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乾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到杭州第二年便動用20萬民工疏浚西湖興修蘇公堤,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此舉杭州百姓無不歡慶。從此飲水西湖,品茗作詩。有了西湖龍井,也有了後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千古名句。

蘇東坡的多面人生,重新認識大文豪,還原一個真實又波折的蘇軾

蘇軾命運多厄,但每到一處就會修堤建壩,每次把自己最為純淨的情懷留在當地的西湖裡,如潁州西湖(現今安徽阜陽)與惠州西湖(現今廣東惠州),這一條條長堤不僅僅記載著當地的滄桑,好像也記錄著蘇軾命運中的坎坷。

美食家蘇東坡

蘇軾好吃,而且善於吃,總能用難登大雅的材料做出珍饈美味。大概是因為天性豁達的他總能從常人司空見慣的尋常事物中找尋到令自己快活的東西。比如豬肉,在明朝之前都被看做“賤肉”被達官貴人所鄙視,貧窮之家又不會製作。所以市場上豬肉非常便宜,在黃州,蘇軾便自己買來豬肉,研究出一套配方和做法,他只做的豬肉卻異常美味,這便是流傳千年的著名菜餚“東坡肉”。

蘇東坡的多面人生,重新認識大文豪,還原一個真實又波折的蘇軾

東坡肉

東坡好佛,在黃州安國寺常與寺中僧人學佛論道,寺中拿素食油餅招待素食,東坡將此製作方式改良,最後做出的油餅如蟠龍狀、麻油煎炸,薄如條絲,撒糖潤之,風味俱佳後世得名“東坡餅”已是湖北一絕。自己都覺得自己在吃上造詣非凡,便作詩: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還有很多以東坡命名的菜餚、小吃如“東坡豆腐”、“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羹”“東坡茯苓餅”…….

蘇東坡的多面人生,重新認識大文豪,還原一個真實又波折的蘇軾

東坡餅

蘇軾到廣東,更是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佳作。後謫貶海南,一邊教習詩書,一邊嚐盡美食。不但改變了海南千年未有科舉仕人的局面,還研究出生蠔鮮美的吃法,以至於傳告兒子不要將生蠔的美味外漏他人的笑談。

豁達如他,世間已無蘇東坡

蘇軾作為千古文豪,在後世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文人學士的樣貌,他一生坎坷的命運也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精神境界,不似李白一樣狂傲,不似杜甫一般鬱鬱寡歡,他有著切近生活本質的親和力,他有著淡然豁達處世態度,雖波折但又滋味濃郁,樂在其中。

蘇東坡的多面人生,重新認識大文豪,還原一個真實又波折的蘇軾

泛舟赤壁

一首《定風波》便是這種悠然安怡的內心讀白: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而《和子由澠池懷舊》便是蘇軾孑然一生的真實寫照。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為什麼許多人一生不快樂?只因沒有蘇東坡的豁達和安怡的心境。


最後傳家君也作詩湊字以感懷東坡先生,文筆不佳見諒。

左手文章右手盞,

半生意氣半生顛。

赤壁豪情撼山河,

東坡滋味憶鄉關。

歡迎各位留言、討論、批評指正,別忘了點贊、轉發,點擊關注 傳家 後續為您帶來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