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謝謝媽媽聽我說這些事……懂得修養的父母一定會傾聽孩子!

01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位媽媽她的嗓子出現了問題,做了小手術,醫生要求至少10天不能說話。

兒子放學回家後,進門就嚷嚷:我太討厭我們的老師了,我再也不想上學了!

如果是平時,聽到兒子這麼說,這位媽媽一定會嚴厲地訓斥他,但想到醫生的叮囑,她只好保持沉默

氣憤的兒子,向媽媽訴說著自己的委屈:

“媽媽,今天老師說我的作業是抄同桌的,其實真的沒有,為什麼我的努力和進步,老師都看不見……”

見媽媽沒有說話,兒子接著說了自己的委屈,說著說著,竟然哭了出來,媽媽依然沒有說話,只是抱了抱傷心的兒子。

兒子很快安靜下來,對媽媽說:

“謝謝你媽媽,謝謝你聽我說這些事,謝謝你理解我,我以後一定會好好努力,讓老師看到我的成績。”

說完,就開心地去寫作業了。

記得有一本書這樣說到:“傾聽是把注意力放到對方身上,它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

我深以為然。

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情,孩子在說完話的一剎那,內心已經得到了滋養和療愈。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

孩子:謝謝媽媽聽我說這些事……懂得修養的父母一定會傾聽孩子!

02

有一位網友曾經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她逛超市買了兩根甜玉米,回到家喊女兒和婆婆來吃。

女兒拿起一根玉米,就啃了一口,放回盤子,接著又拿起另一根,聞了一聞,又咬了一口。

看到這個場景,氣不打一處來的她,怒吼道:

“你這孩子太不懂事了,玉米是你和奶奶一人一根的,媽媽平時不是教你要學會分享麼?”

女兒嚇得臉色蒼白,吞吞吐吐地說:“我,我就想聞一聞,看哪個玉米香……”

“你什麼你,你就想著你自己了,你怎麼那麼自私!”

聽到她的苛責聲,婆婆趕緊趕來,“孩子,奶奶吃不動玉米的,這些都歸你……”

聽奶奶這麼一說,女兒“哇”地哭出聲了,一邊抹眼淚,一邊哭著說:

“奶奶牙齒不好,我咬一口,看哪根玉米嫩,聞一聞,也是為了挑最香的給奶奶……”

大人總覺得輕易就能看透孩子,憑藉自己的臆想,過多地打斷孩子,甚至給孩子當頭喝棒,扼殺的不僅是孩子的善意,更是傷害著孩子的心靈。

單純的孩子,雖然懂得不多,但表露的情感卻是真實的,他們毫無保留地對家人表達愛,一旦受傷,就會變得小心翼翼。

其實,在生活面前,父母從未長大,還不懂體會愛和被愛。

讓孩子把話說完,別讓你的呼來喝去,換來孩子在你面前的小心翼翼、戰戰兢兢。

孩子:謝謝媽媽聽我說這些事……懂得修養的父母一定會傾聽孩子!

03

美國南部的一個鄉村院子裡,有一個男孩,開心地對著月亮跳呀跳。

他的媽媽看到這一幕,便好奇地問:“你在幹什麼呀?”

男孩指了指月亮,興奮地說:“我要到月球上去!”

媽媽為兒子的想法大吃一驚,但還是默默聽完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

孩子說完後,媽媽笑著說:“很好啊,但你要記得回家吃晚飯哦!”

很多年以後,電視上播放了第一個登陸月球的美國人,而這人正是當年的那個小男孩,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試想,當初那名媽媽沒有傾聽小男孩的夢想,而是還沒等男孩說完,就扼殺男孩的奇思妙想,還會有後來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嗎?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新奇和想象,無論孩子的言語多麼的幼稚,都是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無論多麼的好笑,都是孩子想象力的徜徉!

教育家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發明蒸汽機),你的冷眼裡有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發明電燈)。

等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更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大饋贈。

孩子:謝謝媽媽聽我說這些事……懂得修養的父母一定會傾聽孩子!

04

父母總抱怨,孩子進入叛逆期,自己聽不懂孩子的心聲,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

其實,這些都是父母不等孩子把話說完,生活給父母開的“罰單”。

世上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容易犯錯,也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讓人自豪!

孩子給我們帶來甜蜜,也給我們平添憂傷。

孩子:謝謝媽媽聽我說這些事……懂得修養的父母一定會傾聽孩子!

法國教育學家帕梅拉•德魯克曼說:

“即使孩子有不對的地方,

父母也有責任傾聽並且領會他們的動機。

孩子有不同尋常反應時,

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

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

並向他們解釋這個世界。”

本文來源於網絡,因無法聯繫上原作者,如若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刻刪除或修改。本文旨在分享,傳播正能量,內容作了部分的增刪修改,感恩原作者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