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是付出,而是理解

愛不是付出,而是理解

北京是個不太愛下雨的天氣,可能天生高貴,不願低頭流淚。自從來了北京,便不喜歡下雨天,總感覺天氣陰沉沉,霧霾天好像要來。

老家每次下雨,爸媽總會在微信裡跟我分享,發小視頻,滴滴答答的雨聲似乎告訴我,不在一起的我們其實距離依舊很近。

上班日的某一天上午,老家又一次下雨,老爸依舊給我發了小視頻後,習慣地來了一句,你看下雨了,我不打擾你了啊,好好上班吧……好像多說一句,就會影響我上班,卻又忍不住分享一下。

不放過我每次發感慨的朋友圈,不放過北京每次的壞天氣和治安問題,總是第一時間通知我……成了他們的日常。每次的關心卻點到為止,不會多一句嘮叨。

看著老爸發的小視頻,不禁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下雨天。我曾是那麼喜歡下雨天,因為道路泥濘,爸爸媽媽可以不用上班,還有我的哥哥坐在炕上亢奮地告訴我,今天不用上學……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耐心等待著爸爸做的好飯。聽著滴答的雨聲,非常動聽,甚至比煮東西咕嚕咕嚕的聲音還讓我雀躍。那時,家裡給了我們外面沒有的溫暖,一臺黑白電視機給了我們下雨天共同的消遣。

在我的記憶中,下雨天就是難得的齊聚時光,雖常有爭吵,卻告訴了小小的我,什麼是煙火氣。可能因為年紀最小,上學也早,住校也早,離家也早,讓我非常依賴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而下雨天也是我最為盼望的,每次下雨,道路不好走,是不是會封路?是不是買不到票?今天我們是不是都可以呆在家裡?

高中開始外地求學,離家12年,共計50多次的返程,我會想念小時候的下雨天,可能上天感應到了我的暗示,很多次回校,回工作崗位,恰逢下雨或者下雪。山西彎曲陡峭的道路,常會被封,告訴我今天走不了了,也算意外的驚喜。

後來,細細一想,可能我就是天生愛折騰,愛遠方,卻又戀戀不捨,愛家裡。可能人就是在如此糾結反覆中,慢慢嚐到了生活的滋味。隨著年紀的增長,窩在家裡的時間少的可憐。

自從哥哥去了天堂,我發現不僅下雨天窩在家裡的時間少的可憐,原來少了一個人的家,煙火氣也是少的可憐。氣氛壓抑,我們都在小心翼翼地躲著回憶,因為它蔓延起來最為可怕。原來我最依賴的不是家裡的時光,而是因為家裡有人,缺一不可。

大自然依舊純真,陰晴冷暖照舊變換。家裡卻不會自動調節溫度。媽媽悄悄收起了家裡所有哥哥的照片,爸爸不願接觸所有有兒子的人,而我記不起來哪天我的哥哥走了,我卻沒來得及看他一眼……自然而然,我也忘記了小時候最愛下雨天。

畢業後,我依舊選擇留在北京,爸媽欲言又止,想讓我留在身邊,卻又不想違揹我的意願,對女兒的愛和包容最終轉化為異常敏感的關心,除了手機,他們也在小卡片上記錄我所有朋友的電話,兩天不聯繫便滿世界找我,生怕我也哪天突然離他們而去。

從此,離家的我壓力陡然驟增,擔心他們因失子之痛而憂鬱過度,這個家越是民主和寬容,我越是自責。痛失兒子,讓心情的苦悶過早地反映在父母的身上,特別是一生好強卻身體不好的媽媽在哥哥走後,突然 得了乾燥綜合徵的慢性疾病,一著急上火,便沒有一點唾液,更何況是眼淚。

2016年,媽媽宮頸癌住院,倔強的他們怕我擔心,隱瞞了很久,一如當初隱瞞哥哥意外離世。不同的是,第一次我剛畢業,這一次,我剛換了新工作。所幸,沒了親人的他們最終還是委婉地告訴了我,在母親做手術前我趕了回去,陪她直到出院一起回家。也所幸,檢查及時,癌細胞沒擴散。離家的時候,爸爸出門送我,天氣陰沉沉,似乎要下雨。媽媽沒有出來。我想她的心情應該如這要下雨的天氣,因為乾燥綜合徵,她許久沒有眼淚,想哭卻哭不出來。

上車後,終於忍不住的我第一次因為離家哭了半個多小時停不下來,不敢回想的話卻遲遲在腦海停留。醫生告訴我:你媽媽實在太幸運了,晚三個月檢查,可能就真晚了……媽媽一直說:下次要再得病,我真就不治了,她是一向很有主見的人。

“愛不是付出,而是理解。”我慢慢體會到了塗磊老師這句話的真諦。

對於愛,付出容易,因為我有,但理解更難,需要你真正感受到對方的內心,需要多大忍耐和換位思考,把握對他剛剛好的尺度,讓他好。而我們多少人只是一味給與我們有的,卻從未理解愛的真正含義。

生活照舊,返回工作崗位的我,忙忙碌碌。多次堅持把他們接來北京一起生活,卻被婉拒。老爸老媽在我面前提起哥哥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依舊悄悄關注著我,卻又不敢多打擾,怕是隱藏了太多的寬容。怕是每次我對於嘮叨的煩躁讓他們小心翼翼地去調整,嘿,不敢多說,怕閨女煩我了,只剩閨女一個人了,不能給她太大壓力。這種忍不住的關心和保持距離的刻意,讓我覺得可愛又沉重。

一抬頭,沒了霧霾的北京,天氣甚好,突然發覺北京好久沒下雨了,讓我也開始等雨來……

PS: 由於有了寶寶,終於把爸媽接到了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