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三國時期起始時間的主張背後都有哪些緣由

戰國與三國的始年一向有多種主張,這是周朝與漢朝各自代表的舊秩序緩慢崩解之後,新秩序沒有很快取而代之,而是分階段分時期地循序更迭。所以,才會出現戰國始年與三國始年的多種說法。理解了這個緣由之後,再去看關於三國始年的多種說法,理解就會更透徹一些。

主張一:黃巾之亂

漢末桓靈二帝以降,漢朝政治生態徹底崩壞,激起黃巾之亂這一席捲關東的大起義。黃巾之亂後,關東平亂軍閥與漢末羌亂產生的關西平羌軍閥一道,揭開了漢末群雄割據的序幕。曹、孫、劉三家都可以說是這些個漢末平亂割據軍閥出身。所以,以黃巾之亂起算的三國始年,實際上是以三股勢力各自起家的發端起算,是一種尋本溯源的算法,通過這種算法,我們可以瞭解到三國勢力的起源,及其與漢末局勢的聯繫。所以,這個三國始年,從《三國志》開始,往往被各種三國主題歷史著作與電子遊戲所採用。

三種三國時期起始時間的主張背後都有哪些緣由

主張二:赤壁之戰

三國中的劉備漢政權,在赤壁之戰以前一直沒有持續地作為割據一方的獨立軍閥存在,而是大部分時間依附於別的諸侯。赤壁之戰後的劉備軍團方才“暴發”成割據西南的一方實力派諸侯,並奠定了日後三國的基本格局。所以,以赤壁之戰作為三國始年的說法,是為了把割據最晚的劉備兜進去,並且把之前的漢末群雄時期(184-208)與日後的三足鼎立區分開。這種主張比較晚起,應當算是現代史學研究方法介入之後的產物。

三種三國時期起始時間的主張背後都有哪些緣由

主張三:曹劉孫先後建國

曹操、劉備、孫權先後216-222年間稱王,曹丕、劉備、孫權先後在公元221-229年之間稱帝,孫權雖稱帝晚,但稱吳王的時間大致與曹劉稱帝相近,所以基本上在公元219-222年之間,也即漢中之戰、襄陽之戰與夷陵之戰之間,魏王國升格為魏王朝,漢中王國升格為漢王朝,孫權幕府升格為吳王國,大致在曹丕代漢之後,名實相副的“三國”紛紛建立起來,那麼,既然東漢終結了,就必須有一個稱號取而代之,三國便很適合描述西晉滅蜀之前的形勢,所以,狹義上的三國便從曹丕代漢起算。

三種三國時期起始時間的主張背後都有哪些緣由

總之,“黃巾起始說”基本上算是最廣義的三國時期始年,它把三國與漢末亂世緊密結合起來,使得三國曆史的來龍去脈更為完整,所以應用也最為廣泛;“建國起始說”可以算是最狹義的三國時期始年,它的出發點在於三個政權正式以皇朝國家的形式建立,相對“黃巾說”更嚴謹一些;“赤壁起始說”的存在感要比其他兩說,弱了很多,但此說的優點在於,將漢末群雄逐鹿與三家鼎立逐步成型區分開來,既比黃巾起始說更嚴謹貼合三家之義,又比建國起始說要多出三家鼎立的形成進程一部分,更能體現三國的來由。

由此可見,三種主張均有其合理性,所以我們讀史時,大可不必糾結於孰是孰非,而是要明白三個主張背後的邏輯,從而幫助我們理解這段亂世。

三國曆史相關書籍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