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北京丨漫畫老北京年謠年味兒

老北京人過年,一般從“臘八”開始,一直延續到元宵節後。舊時北京的一首民謠中說: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過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打發灶王爺上了天;二十四,寫大字;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麵發;二十九,貼道有;三十兒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二十三,糖瓜粘

傳統的糖瓜用的是粘性很大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形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形就叫做糖瓜,有的上面沾滿白芝麻,吃起來滿口香。我小的時候,老人總是把買來的關東糖放在鋁飯盒內,擱在屋外的窗臺上。冬天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裹挾著寒氣的關東糖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對於習慣過舊年俗的老人來說,家裡擺幾塊糖瓜最有過年氣氛了,在我看來,糖瓜的味道稍遜於條形的關東糖,但更有節日的儀式感。


畫說北京丨漫畫老北京年謠年味兒


李濱聲繪

二十四,寫大字

早年間,不象現在,大街小巷,紅紅火火,賣“福”字,賣“對聯兒”的特別多。而是,買幾張大紅紙,裁成大大小小的方塊兒,用來寫福祿壽喜,再裁成大大小小的條兒,用來寫對聯兒和春聯兒,也就是吉利話兒。也有的地方,把寫大字說成寫對子。


畫說北京丨漫畫老北京年謠年味兒


李濱聲繪

二十五,推糜黍

以前磨麵粉時用的是手推磨,所以,把黍子之類的東西,如:糯米、高粱等,用手推磨研磨成粉末或麵粉的過程就叫做推糜黍。


畫說北京丨漫畫老北京年謠年味兒


李濱聲繪

二十六,去吊肉

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的豬;割肉,是指沒養豬的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因此稱為“年肉”。


畫說北京丨漫畫老北京年謠年味兒


李濱聲繪

二十七,宰公雞

為什麼在這一天要宰公雞,不宰母雞?因為公雞在中國的傳統中代表著吉祥,每逢喜事就殺一隻公雞,代表事情順順利利。所以二十七,宰公雞也代表著一種物質儲備。


畫說北京丨漫畫老北京年謠年味兒


李濱聲繪

二十八,白麵發

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麵食了。在過去社會發展低下,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多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麵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舊俗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


畫說北京丨漫畫老北京年謠年味兒


李濱聲繪

二十九,貼道有

道有就是用祭祀諸神的春聯、福字、吊錢兒、門神、年畫等祭品,催迎新年的到來。說白了,就是把喜慶的話,祝福的話寫在紙上,貼出去。


畫說北京丨漫畫老北京年謠年味兒


李濱聲繪

三十兒晚上,守一宿

除夕夜守歲,傳說這天晚上要是躺著迎接新年,那來年就不太好。這天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


畫說北京丨漫畫老北京年謠年味兒


李濱聲繪

大年初一,扭一扭

這裡的扭一扭不是真的扭,而是到外面各個廟會去看錶演、嘗小吃,盡情地放鬆身心。


畫說北京丨漫畫老北京年謠年味兒


李濱聲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