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善於示弱,孩子才更獨立強大~

父母善於示弱,孩子才更獨立強大~

在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都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教孩子學知識,培養他們好習慣、好性格。其實,父母善於向孩子示弱,反而更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與孩子成為好朋友。

父母善於示弱,孩子才更獨立強大~

一位媽媽分享了她和女兒之間的一則小故事:

有段時間,8歲的女兒有事沒事跟她鬧彆扭,不是挑剔飯做得不好吃,就是嫌給她買的衣服不好看……總之就是各種不滿意。因此,母女倆經常吵架。

這位媽媽左思右想,想出了一個法子讓女兒知道她當媽的辛苦。

一天,老公剛好到外地出差,她下班回來感覺有點累了,就躺在沙發上休息一會兒。就在這時,女兒放學回到家了,看到她沒精神地躺在沙發上,就從房間拿出被子來蓋在她身上,然後輕聲地問:“媽,你哪裡不舒服嗎?”

覺得實施計劃的時間到了,這位媽媽順勢佯裝生病了,有氣無力地對女兒說:“估計是感冒了,覺得渾身沒有力氣,頭還有點疼。天我照顧不了你了,晚飯你自己解決吧~”

意想不到的是,聽到媽媽說可能病了,女兒竟然傷心地流下淚來。更加令人意外的是,她還把附近診所的醫生請過來,一個勁地央求醫生說“阿姨,你一定要把我媽媽治好呀……”

本來就是裝病的,又經過醫生配合的“治療”,媽媽的“病情”好多了,但是女兒還是不放心,執意要跟媽媽睡一個房間,還說:“爸爸不在家,我要保護你!”

在接下來的好幾天,女兒放學後都早早地回家,洗菜做飯、飯後洗碗筷、叮囑媽媽吃藥......儼然一個小家長。而就在這位媽媽“生病”的那幾天時間裡,她和女兒之間的感情一點點地升溫,之前鬧彆扭的情況竟然消失了。

父母善於示弱,孩子才更獨立強大~

這種教育方法是用了“示弱效應”,媽媽通過“生病”向孩子示弱,讓孩子明白,家長不是萬能的,也會生病,而且生病了也需要別人照顧。而通過示弱,也讓孩子體會到平時自己的艱辛,拉近自己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孩子把家長當成知心朋友,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父母善於示弱,孩子才更獨立強大~

家長向孩子示弱,也是欣賞孩子的一種表現,當家長向孩子示弱“求救”時,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有需要他們幫忙的時候,要好好幫爸爸媽媽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孩子就會得到一股無形的鼓勵力量,從而會更加出色地表現自己。同時孩子也會放棄對家長的戒備心理,從而願意真心地接納家長,與家長做朋友。

父母善於示弱,孩子才更獨立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