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我们不断地闪烁再黯淡,消失又绽放,直至永恒

据台湾媒体报道,“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

先生曾有句话温暖过无数人:“生而为人,心灵犹如暗夜的天空,从前我们在人间生起的爱有如星星点灯,使我们的心空温柔而明亮,繁华而有致。”

当你心情低落的时候,是他告诉你,无论光明或黑暗,忧愁或欢乐,酸甜或苦辣,每一寸阳光中都有欢喜,每一个角落都有热爱。

当你细细读他的作品,你会突然感觉到,连空气都开始变得清新和快乐。

我们节选了林清玄作品《轻轻走路,用心生活》其中治愈人心的经典片段,献给宇宙中每一个终将闪闪发光的你。

如果没有光明,黑暗就不成其黑暗了

林清玄:我们不断地闪烁再黯淡,消失又绽放,直至永恒

世间没有真正的黑暗,我们总可以在最角落的地方看到一线光明,如果没有光明,黑暗就不成其黑暗了。

剪影者从事剪影的行业已经有二十年了,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以前是在各地的观光区为观光客剪影,后来观光区也被照相师傅取代了,他只好从一个小镇到另一个小镇出卖自己的技艺。他的感慨不仅仅是生活的,而是“我走的地方愈多,看过的人愈多,我剪影的技术就日益成熟,捕捉住人最传神的面貌,可惜我的生意却一天不如一天,有时在南部乡下,一天还不到十个人上门。”

因为他夸说什么事物都可以剪影,我就请他剪一幅题名为“黑暗”的影子。

剪影者用黑纸和剪刀,剪了一个小小的上弦月和几粒闪耀的星星,他告诉我:“本来,真正的黑暗是没有月亮和星星的,但是世间没有真正的黑暗,我们总可以在最角落的地方看到一线光明,如果没有光明,黑暗就不成其黑暗了。”

我离开剪影者的时候,不禁反复地回味他说过的话。因为有光明的对照,黑暗才显得可怕,如果真是没有光明,黑暗又有什么可怕呢?

问题是,一个人处在最黑暗的时刻,如何还能保有对光明的一片向往。

人生的忧欢都只是客人而已

林清玄:我们不断地闪烁再黯淡,消失又绽放,直至永恒

忧欢虽是有情必然的一种连结,但忧欢也只是生命偶然的一场派对。

有两位武士在树林里相遇了,他们同时看见树上一面盾牌。

“呀!一面银盾!”一位武士叫起来。

“胡说!那是一面金盾!”另一位武士说。

“明明是一面银制的盾,你怎么硬说是金盾呢?”

“那是金盾是明显不过的,为什么你强词夺理说是银盾?”

两位武士争吵起来,始而怒目相向,继而拔剑相斗,最后两人都受了致命的重伤,当他们向前倒下的一刹那,才看清树上的盾牌,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

我很喜欢这则寓言,因为它有极丰富的象征,它告诉我们,一件事物总可以两面来看,如果只看一面往往看不见真实的面貌。因此,自我观点的争执是毫无意义的。

进一步地说,这世界本来就有相对的两面,欢乐有多少,忧患就有多少;恨有多切,爱就有多深;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我们要找到身心的平衡点,就要先认识这是个相对的世界。

林清玄:我们不断地闪烁再黯淡,消失又绽放,直至永恒

这个世界之所以扰攘不安,就是由于人人的标准都不同。而人之沉于忧欢的漩涡,则是因为我们过度地依赖感觉,感觉乃是变换不定的、随外在转换的东西,使人都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变换悲喜。

把人生的历程拉长来看,忧欢是生命中一体的两面,它们即使不同时现起,也总是相伴而行。

既然投生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头

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们就难以只拣甜的来吃。

我国有一个很有名的民间传说,相传汉朝有一位孟姓女子,幼读儒书,长大学佛,普遍得到乡里的敬爱,年老以后被称为“孟婆”。她死后成为幽冥之神,建了一座“醧忘台”,在阴阳之界投胎必经之路。孟婆取甘、苦、酸、辛、咸五味做成一种似酒非酒的汤,称为“孟婆汤”,投胎的人喝了这种汤就完全忘记前世,然后走入今生甘苦酸辛咸的旅程。

林清玄:我们不断地闪烁再黯淡,消失又绽放,直至永恒

传说每一个魂魄入胎之前,各种滋味都要尝一点才能投胎,这是为什么人人都要在一生遍尝五味的缘由。传说又说,有的人甜汤喝多了,日子就过得好些;有的人苦汁喝得多,这一生就惨兮兮。“孟婆汤”的传说非常有趣,启示我们:既然投生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头,生命里是有各种滋味的。

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们就难以只拣甜的来吃,别的滋味也多少会尝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欢喜地吃吧!

想想看,人生如果是一桌宴席,上桌的菜若都是蛋糕、甜汤,也是非常可怕的呀!

在最苦的时候,更深刻地回观心灵世界

从有星星的时候,人就开始了在情感里挣扎的历程,即使粉碎成微尘,人仍然要在情爱里走过漫漫长夜,哭过茫茫的旷野。

我们在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使我们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苦的人。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经验过更巨大的苦难,也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世上的别人,有许多正拖着千斤重的脚,在走过火热水深、断崖鸿沟。

林清玄:我们不断地闪烁再黯淡,消失又绽放,直至永恒

情感的挫折与苦难,是生命必然的悲情。

可是谁想过:落花飞舞之后,春天的新芽就要抽出;蜡烛烧尽的时候,黎明的天光就要掀起;春蚕吐丝自缚的终极,是一只蛾的重生!

让我们在最苦的时候,更深刻地回观我们的心灵世界,我们至少知道“港口茶”苦的滋味,我们一眼就能看见星星,这就多么值得感恩。

让锦瑟发声,让飞花落下,让春蚕吐丝,让蜡烛流泪,让时光的河流轻轻流过一些生命里伤心的渡口吧!

唯有珍惜现在,才是热爱生命的人最好的实践

好好地活在现前的这一刹那,这是人最真实的生活。

在所有的宗教与法门中,都在启发我们对来生的追求,希望找到一条永恒的道路。可是来生与永恒是在我们这一期生命停止以后才开始的,谁能真切地把握它呢?这使我体会到禅师说“看脚下!”“当下!”是有多么慈悯与透彻的观点。

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若不能正视眼前的现实,来生如何可得?纵使是净土行者最重视往生,也还知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就是此时此地的培植与承当。

林清玄:我们不断地闪烁再黯淡,消失又绽放,直至永恒

记得有人曾经问一个禅师说:“要如何保持临终的正念,收到助念的功效而往生极乐世界?”禅师回答说:“就是从现在开始正念,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助念!”这是净土的修行,却是禅的风格。

唯有珍惜现在,才是热爱生命的人最好的实践,只有现在被珍惜了,过去的回忆才会得到证明,未来的梦想才能实现。

以上文字及图片整理自林清玄《轻轻走路,用心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