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我們不斷地閃爍再黯淡,消失又綻放,直至永恆

據臺灣媒體報道,“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去世,享年65歲。

先生曾有句話溫暖過無數人:“生而為人,心靈猶如暗夜的天空,從前我們在人間生起的愛有如星星點燈,使我們的心空溫柔而明亮,繁華而有致。”

當你心情低落的時候,是他告訴你,無論光明或黑暗,憂愁或歡樂,酸甜或苦辣,每一寸陽光中都有歡喜,每一個角落都有熱愛。

當你細細讀他的作品,你會突然感覺到,連空氣都開始變得清新和快樂。

我們節選了林清玄作品《輕輕走路,用心生活》其中治癒人心的經典片段,獻給宇宙中每一個終將閃閃發光的你。

如果沒有光明,黑暗就不成其黑暗了

林清玄:我們不斷地閃爍再黯淡,消失又綻放,直至永恆

世間沒有真正的黑暗,我們總可以在最角落的地方看到一線光明,如果沒有光明,黑暗就不成其黑暗了。

剪影者從事剪影的行業已經有二十年了,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以前是在各地的觀光區為觀光客剪影,後來觀光區也被照相師傅取代了,他只好從一個小鎮到另一個小鎮出賣自己的技藝。他的感慨不僅僅是生活的,而是“我走的地方愈多,看過的人愈多,我剪影的技術就日益成熟,捕捉住人最傳神的面貌,可惜我的生意卻一天不如一天,有時在南部鄉下,一天還不到十個人上門。”

因為他誇說什麼事物都可以剪影,我就請他剪一幅題名為“黑暗”的影子。

剪影者用黑紙和剪刀,剪了一個小小的上弦月和幾粒閃耀的星星,他告訴我:“本來,真正的黑暗是沒有月亮和星星的,但是世間沒有真正的黑暗,我們總可以在最角落的地方看到一線光明,如果沒有光明,黑暗就不成其黑暗了。”

我離開剪影者的時候,不禁反覆地回味他說過的話。因為有光明的對照,黑暗才顯得可怕,如果真是沒有光明,黑暗又有什麼可怕呢?

問題是,一個人處在最黑暗的時刻,如何還能保有對光明的一片嚮往。

人生的憂歡都只是客人而已

林清玄:我們不斷地閃爍再黯淡,消失又綻放,直至永恆

憂歡雖是有情必然的一種連結,但憂歡也只是生命偶然的一場派對。

有兩位武士在樹林裡相遇了,他們同時看見樹上一面盾牌。

“呀!一面銀盾!”一位武士叫起來。

“胡說!那是一面金盾!”另一位武士說。

“明明是一面銀製的盾,你怎麼硬說是金盾呢?”

“那是金盾是明顯不過的,為什麼你強詞奪理說是銀盾?”

兩位武士爭吵起來,始而怒目相向,繼而拔劍相鬥,最後兩人都受了致命的重傷,當他們向前倒下的一剎那,才看清樹上的盾牌,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銀的。

我很喜歡這則寓言,因為它有極豐富的象徵,它告訴我們,一件事物總可以兩面來看,如果只看一面往往看不見真實的面貌。因此,自我觀點的爭執是毫無意義的。

進一步地說,這世界本來就有相對的兩面,歡樂有多少,憂患就有多少;恨有多切,愛就有多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所以我們要找到身心的平衡點,就要先認識這是個相對的世界。

林清玄:我們不斷地閃爍再黯淡,消失又綻放,直至永恆

這個世界之所以擾攘不安,就是由於人人的標準都不同。而人之沉於憂歡的漩渦,則是因為我們過度地依賴感覺,感覺乃是變換不定的、隨外在轉換的東西,使人都像走馬燈一樣,不停變換悲喜。

把人生的歷程拉長來看,憂歡是生命中一體的兩面,它們即使不同時現起,也總是相伴而行。

既然投生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頭

甘、苦、酸、辛、鹹既是人生的五味,我們就難以只揀甜的來吃。

我國有一個很有名的民間傳說,相傳漢朝有一位孟姓女子,幼讀儒書,長大學佛,普遍得到鄉里的敬愛,年老以後被稱為“孟婆”。她死後成為幽冥之神,建了一座“醧忘臺”,在陰陽之界投胎必經之路。孟婆取甘、苦、酸、辛、鹹五味做成一種似酒非酒的湯,稱為“孟婆湯”,投胎的人喝了這種湯就完全忘記前世,然後走入今生甘苦酸辛鹹的旅程。

林清玄:我們不斷地閃爍再黯淡,消失又綻放,直至永恆

傳說每一個魂魄入胎之前,各種滋味都要嘗一點才能投胎,這是為什麼人人都要在一生遍嘗五味的緣由。傳說又說,有的人甜湯喝多了,日子就過得好些;有的人苦汁喝得多,這一生就慘兮兮。“孟婆湯”的傳說非常有趣,啟示我們:既然投生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頭,生命裡是有各種滋味的。

甘、苦、酸、辛、鹹既是人生的五味,我們就難以只揀甜的來吃,別的滋味也多少會嘗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歡喜地吃吧!

想想看,人生如果是一桌宴席,上桌的菜若都是蛋糕、甜湯,也是非常可怕的呀!

在最苦的時候,更深刻地回觀心靈世界

從有星星的時候,人就開始了在情感裡掙扎的歷程,即使粉碎成微塵,人仍然要在情愛裡走過漫漫長夜,哭過茫茫的曠野。

我們在生命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使我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苦的人。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經驗過更巨大的苦難,也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世上的別人,有許多正拖著千斤重的腳,在走過火熱水深、斷崖鴻溝。

林清玄:我們不斷地閃爍再黯淡,消失又綻放,直至永恆

情感的挫折與苦難,是生命必然的悲情。

可是誰想過:落花飛舞之後,春天的新芽就要抽出;蠟燭燒盡的時候,黎明的天光就要掀起;春蠶吐絲自縛的終極,是一隻蛾的重生!

讓我們在最苦的時候,更深刻地回觀我們的心靈世界,我們至少知道“港口茶”苦的滋味,我們一眼就能看見星星,這就多麼值得感恩。

讓錦瑟發聲,讓飛花落下,讓春蠶吐絲,讓蠟燭流淚,讓時光的河流輕輕流過一些生命裡傷心的渡口吧!

唯有珍惜現在,才是熱愛生命的人最好的實踐

好好地活在現前的這一剎那,這是人最真實的生活。

在所有的宗教與法門中,都在啟發我們對來生的追求,希望找到一條永恆的道路。可是來生與永恆是在我們這一期生命停止以後才開始的,誰能真切地把握它呢?這使我體會到禪師說“看腳下!”“當下!”是有多麼慈憫與透徹的觀點。

所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若不能正視眼前的現實,來生如何可得?縱使是淨土行者最重視往生,也還知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就是此時此地的培植與承當。

林清玄:我們不斷地閃爍再黯淡,消失又綻放,直至永恆

記得有人曾經問一個禪師說:“要如何保持臨終的正念,收到助唸的功效而往生極樂世界?”禪師回答說:“就是從現在開始正念,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助念!”這是淨土的修行,卻是禪的風格。

唯有珍惜現在,才是熱愛生命的人最好的實踐,只有現在被珍惜了,過去的回憶才會得到證明,未來的夢想才能實現。

以上文字及圖片整理自林清玄《輕輕走路,用心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