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中漫步

大学读书那会儿,偶尔也会漫步,那时我们叫“压马路”,通常是一袋瓜子、一包话梅,约一个女孩子一起,想和人家谈恋爱,瓜子嗑完、话梅吃完,便是和女孩子说再见的时候,这个再见通常就是不再见面的意思。一个会写诗歌的人大多换来别人才情的赞叹,关于爱情好像蛮遥远。遥远的原因如同柏拉图《会饮篇》里的那个传说:以前人类两性是同体的,上帝把他们分成了两半,从那时起,这两半就开始在世界上游荡,相互寻找。这个不爱你的人不过证明不是你失去了那另一半而已。

最长的一次散步是有次去滁州(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那个城市),火车上遇见另外一所学校的女孩子。她是国庆放假回老家,而我则是去看望一位高中同学(她在这座城市上大学)。在滁州下火车,她陪我一起散了很长的步,直到我去到同学的学校门口。那个女孩子后来大家见了几次面,相互通了几回信,再后来就云山苍苍绿水长长了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漫步是高考前,6号的晚上,我的初恋女友陪我在县城的湖边到处逛,说勉励我的话,说要好好考。那个时候,她已经毕业实习,即将做一名护士。我们散着步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还有那不断冒出折磨人的情欲。这之后的故事就有些卑鄙,关于我的,现在有时读她当年写给我的信,只能照出我灵魂的渺小。

细雨中漫步

我一直喜欢听音乐,于音乐我其实是个门外汉,只是喜欢听而已,那种曲调或者歌词,遇到对路的,会在一瞬间击中我。大学的时候喜欢听Beyond的歌,他们有一首歌曲《冷雨夜》,“在雨中漫步,蓝色街灯渐露,相对望,无声紧拥抱着,为了找往日,寻温馨的往日……”,这个漫步显然透露着对现时的失望,只好去寻找往昔的温馨。他们有很多歌现在还记忆犹新,比如那首《海阔天空》,“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主唱黄家驹有次演出在舞台上跌落,就此离世,至此Beyond解散。“冷雨夜我不想归家,怕望你背影,只苦笑望雨点,须知要说清楚,可惜我没胆试…..”说来也怪,我大学时喜欢的另外一位男歌手叫陈百强,因为食物中毒同样英年早逝。冷雨夜不想归家,那就雨中漫步吧。

在雨中漫步,雨肯定是细雨,雨太大很快淋湿衣服,散步的意趣就全然无踪了。细雨淋湿头发,淋湿眼睛,有一丝朦胧的美,在雾中看人,在雨中看雾,散着步。

细雨中漫步

有时在雨中漫步,会让我想起李煜,天性里我是个忧郁的人,也难怪,没有这忧郁可能就没有这一点点才情了,而李煜我以为他是个比我忧郁百倍的人。李煜诗词中如“无言独上西楼、高楼谁与上、还似旧时游上苑”,证明他也是个爱散步的人。李煜自己的国后来被灭了,他投降了宋朝,做宋太宗的臣。他有个宠妃叫小周后,据说宋太宗也很喜欢这个女人,每次召幸后,太宗在兴头上会问小周后,是他厉害还是李煜厉害?男人吗,总喜欢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还有某些功能强大。每次小周后被临幸后,回到住处不免对李煜生气,显然太宗对她不是爱,只是炫耀他的成功罢了,小周后怎么能不觉得屈辱呢!但李煜也无可奈何,为保全性命,估计什么话也说不得,只能一个人默默窗外散着步,碰上细雨天,他就不散步了,只一个人在家发呆。“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据说这首郁闷的诗词太宗读后,觉得仍然思念故国,内心的身段依然没有放下,如此不可久留,终于让李煜魂飞魄散。在那些时代,每个人只能谨小慎微地活着,憋屈如李煜,只是对无限风光的过去发了几声感慨就人头落地,谁能痛快地畅所欲言呢?让人痛快说话敢说话畅所欲言,竟然是人类追求了几千年的目标,可见说话的自由实在是件困难的事情呢!

关于散步,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康德,康德是喜欢散步的。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机器那么准确。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他著名的三大批判想必也是散步过程中思考而成的吧!

这样对比,我更愿意相信,东西方的散步,西方容易出哲学家,而我们则多产靠哲学家生活的人。哪种文化容易产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可能大家都清楚明白。

有次我在路边的亭子里躲雨,看着身边的路,看马路上车辆呼啸而过。想起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萧瑟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歌,这首歌是弘一还叫李叔同的时候写的。他的一位好同学有一天傍晚来他家,说“叔同,我爸爸破产了,我不能在城里读书了,我们全家明天要搬回乡下,我今天来是向你告别的,咱们就此别过”,这样说完,弘一就出来送别,一直散步到这个同学消失在夜色里,看着同学远处的背影,弘一悲从心来,这首歌词就这样诞生了。我一直在想,那天的散步至少天上是飘着细雨的吧,只是大家的心情不免哀伤。“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生离死别,其实是人类的主旋律,谁能做到不悲伤呢?

细雨中漫步

有次细雨天,我沿着街边散步,经过一家饭店门口,看到一桌吃饭的人,三个上了年纪的男人,三个漂亮的小女孩子。开口说话的男人,听声音就知道来自我们的海峡对岸。在实用主义至上的国度里,男人的成功必须有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作为陪衬,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关于海峡对岸其实我有很多话说,但在原则比正确更重要的国度里,有时最好的是沉默,什么都不说。

大卫.鲍伊有首歌叫《英雄》,歌词里有“众人皆可成英雄,为只为,那一天”,那个时候柏林墙还没有倒,他去东西德隔墙相望的城市演唱,对面东德的青年也听得热泪盈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成为自己的英雄。自由终将战胜一切,哪怕一天也好,哪怕一切皆为神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些诗,只有到了中年或者老年才能读得更明白。

散步时平静无语更接近神迹,偶尔你也可以小声哼着歌,“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也许,为了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