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扶貧記:紅色興國 振興鄉村

2018年,我國進入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扶貧到底面臨哪些問題?有沒有一些通用的扶貧法則?怎麼做才會實現我們的"全面脫貧"目標?

這是我們不斷思考的問題,也是此次深入瞭解碧桂園扶貧工作的意義。

萬里長征路,裡裡興國魂。興國,是全國著名的蘇區模範縣、紅軍縣、烈士縣和譽滿中華的將軍縣,孕育了肖華、陳奇涵等56位開國將軍。長征路上幾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興國籍將士倒下。

碧桂園積極發揮黨組織在精準扶貧中的核心領導作用,激發貧困村黨支部活力,發揮黨員幹部先進性,引領貧困人口正確認識脫貧奔康政策,並積極投身其中,實現"扶貧先扶志"。在興國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逐步落地"一村一品"黨建結對共建工作,從人和思想入手,讓黨的旗幟、"紅色基因"引領鄉村振興。

碧桂園扶貧記:紅色興國 振興鄉村

圖為農戶將稻穀轉運至貨車中

據瞭解,興國縣晚稻扶貧項目總面積594.20畝,包括三個基地四個深度貧困村。

興國縣建檔立卡貧困戶40015人,深度貧困村36個。2018年5月20日,碧桂園廣清區域與興國簽署扶貧協議,結對幫扶。

2018年7月4日,碧桂園集團興國碧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與興國縣廣興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興國長豐米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免費為貧困戶發放水稻種子並派出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民提供免費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同時定向回購生產後的水稻,從產銷兩端增加貧戶收入。

截至2018年8月底,碧桂園廣清區域在興國已幫扶建檔立卡戶1260戶,合計5049人。

除此之外,基地還將優先僱傭貧困戶務工,增加貧困戶就業渠道,提高貧困戶收入。目前,扶貧項目已惠及貧困戶53戶214人,真正實現"造血式"扶貧。

關於"貧窮",我們很多人是可能不會有過多的注意力會停留。但遍觀歷史,我國現階段的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實為前所未有。

對於貧窮,碧桂園是有強烈的認知的,認知之後是強而有力的行動。

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說:"作為沐浴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春風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碧桂園為能深入參與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事業而深感榮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