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第三期樂評:齊豫驚豔大氣,而劉宇寧為何能上《歌手》?

不得不說,《歌手》到了第三期之後,開始漸入佳境。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而流量小生摩登兄弟登上《歌手》舞臺與藏族組合ANU PK。也造就了《歌手》這麼多季最大的爭議性。可其實看下來。倒也不是多差。

齊豫《飛鳥與魚》

這是這期最驚豔的一首演唱,你很難想象,這首詞是齊豫所寫。這首歌寫於她第二段婚姻的盡頭,她認為人的感情,歸根結底都是慾望惹得禍,飛鳥與魚可以相戀,但是能在哪兒築巢的感嘆!然而二十年過去了,齊豫的聲音空靈飄渺清亮之中更多了一份溫暖。看得出來,齊豫已經找到了答案,對於人生選擇了包容與擁抱這個世界。悲觀、無解的情感如今聽來只有雲淡風輕,當年齊豫是以飛鳥與魚的身份在哀鳴,如今,卻更多是作為一個旁觀者。

《歌手》第三期樂評:齊豫驚豔大氣,而劉宇寧為何能上《歌手》?

這是一首富有詩意、文學性和哲理性的作品,沒有誰能夠寫出“海天一色”“地獄天堂”“暮鼓晨鐘”這樣宏大唯美而又浩遠的意象了,因為這需要女性的視角需要哲理的辨思。這是一首隻能由齊豫闡釋的作品,這首歌與齊豫的音樂人格完美契合。你聽最後結尾的“飛鳥”兩個字和“魚”這個字,齊豫的處理,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這是兩種不同的生命。

這首歌的編曲在Always Together/Forever Apart.之後突然割裂,就好像這歌詞一樣,好像大海藍天一樣,看起來是交融相匯,其實永遠是分隔兩端。可惜,這樣的作品只得了第五。

吳青峰《起風了》

這是一首讓我稍稍打溼眼眶的演唱,因為讓我想起了故鄉原野和家人,吳青峰的音色賦予了這首歌最大的昇華,吳青峰說自己的偶像是齊豫,在這首歌中,我看到來這種傳承的影子。吳青峰對這首歌的演繹如輕風飄揚,帶有一絲的輕靈隨性。在低音與高音的處理上,轉調八度又降八度演唱。我覺得是這首歌的一個華彩,這是歌曲之中很少出現的演繹方式,因為歌曲的情感是隨著演唱者的演唱慢慢推進至高潮的。而吳青峰卻反向為之,不知道是因為這樣可以降低難度還是刻意。但是這也契合了歌詞之中的風起又停的意境。

《歌手》第三期樂評:齊豫驚豔大氣,而劉宇寧為何能上《歌手》?

高音中的假音轉換聽起來十分小清新,低音的真音聽起來細銳卻有帶有一份如水流般質感。和齊豫的《最愛》一樣是前三期最喜歡的兩首歌!

逃跑計劃《When I Was Your M an》

不知道為什麼,逃跑計劃在《歌手》舞臺上的演繹,都偏復古風,這首歌明顯帶有英倫情調。不得不說,逃跑計劃的音色在電視上的呈現真好聽。很符合大眾的聽感。

《歌手》第三期樂評:齊豫驚豔大氣,而劉宇寧為何能上《歌手》?

張芯《駿馬謠》

如果不串《駿馬奔馳保邊疆》還是非常不錯的,因為《駿馬奔馳保邊疆》是民歌,而《駿馬謠》是一首民謠,而且其內核是悲愴的,這裡的馬其實暗指的是作者,離開自己的家鄉,從那時起,你的一生註定就要走在路上,走吧。把烈馬那種傲骨、凸顯的淋漓盡致,樸素大氣。張芯把這樣一首歌曲改成了晚會大歌,硬是和蔣大為的《駿馬奔馳保邊疆》串在一起,內在機理是不合的,不過,前半段的確唱得好,激情鏗鏘。張芯唱這首歌恰恰違背了她自己說的唱歌不僅僅是有技巧,而也應該有情感。這說明張芯自身的音樂審美理念是很滯後的。可能和她埋沒這麼多年有關吧。

《歌手》第三期樂評:齊豫驚豔大氣,而劉宇寧為何能上《歌手》?

楊坤《下個路口見》

又一次讓我訝異的,楊坤為什麼又是第一。李宇春的演繹是清爽、幹練的。而楊坤的演繹其實和他音色很吻合,尤其是那句“”秒針轉動DI Di DA ”。聽起來很舒服,有一種無法言明的貼合感,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是第一。

《歌手》第三期樂評:齊豫驚豔大氣,而劉宇寧為何能上《歌手》?

這首的演繹其實我並不覺得很油膩,有一種熱情似火的部落感與華麗的復古百老匯風的融合,有著鮮明的律動與煽動的氛圍。感覺好像一個破落的黑社會大叔騎著摩托、帶著頭盔自以為很酷炫地站在路口等你,有一瞬間,你會覺得他很酷,有一瞬間,你會覺得他很油膩。尤其最後一個高音,完美表現了一箇中年男人不羈騷動的心。

Kristian Kostov《Crazy&Don't》

小K在這個舞臺迄今為止最精彩的演繹吧,但我不明白為什麼會僅僅第六,小K說《Crazy》完美展現了自己的特色,說明小K是知道自己作為歌手最大的特色與天賦是什麼的。這兩首歌曲都是關於失戀的。搭在一起他的內在機理、感情基調都是非常貼切吻合的。從這也可以看得出來他的音樂審美還是非常OK的。

《歌手》第三期樂評:齊豫驚豔大氣,而劉宇寧為何能上《歌手》?

這首歌完美展現了小K的律動和音色,尤其是那幾句連續的“i think you are crazy”很明顯有幾種非常不同的層次。還有那幾句即興的說唱,帶有靈魂soul又略有復古的演繹。完美彰顯了他的颱風與略感。以及現金的音樂理念。

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

這首一首明顯唱功大於作品的歌曲,這首歌最大的意義是彰顯了劉歡霸道強勁的唱功,即使你認為他唱的再怎麼不和你心意。也只能承認他的唱功地區是大陸音樂裡的首席。28秒的超長音在樂壇能做到的也寥寥無幾。

《歌手》第三期樂評:齊豫驚豔大氣,而劉宇寧為何能上《歌手》?

劉歡這首歌曲的設計是可以的,童聲代表希望,而劉歡則在無奈地闡述這無奈的現實。有一種宏大而古典的浪漫。又帶有一絲稚拙。同時又想表達人類不屈服於命運的反抗。可惜,這編曲實在是不出彩。形式感是有了,缺少內核。劉歡老師這幾年的音樂創作越來越學院派。但是學院派的創作雖然可以保證作品永遠在及格線,但是永遠比不上靈感迸發的那一瞬間妙手偶得來的璀璨,亮眼。與經典。真正經典的音樂就是這瞬間的妙手偶得。好像不經一絲雕琢。

ANU《FLY》、《Apologize》

無論是對歌曲的把握、還是對音樂的處理以及對舞臺的掌控,情感的傳遞,ANU都是表現的非常成熟紮實的。勝出其實並不算什麼黑馬,的確實力到了。這藏語聽起來的確很舒服,但如果你聽不懂,這就需要演唱者如何準確把自己的情緒去傳遞給觀眾了,這就要考驗演唱者的實力。這一點,他們做的都不錯。你看《Apologize》開頭的那幾句遊刃有餘的高音處理,後來的說唱這種節奏感與律動感。都是成熟歌手所具有的表現。

《歌手》第三期樂評:齊豫驚豔大氣,而劉宇寧為何能上《歌手》?

劉宇寧《像我這樣的人》

劉宇寧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爭議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是流量,而且還是抖音出來的網紅。但其實大家不要搞混淆了。我們真正反感的不應該是流量,而是流量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實力。以前的譚詠麟、張國榮、張學友都是流量,但是我們依然非常喜歡,包括到現在,因為他們具有與流量相匹配的實力,帶給觀眾經典的音樂作品。

《歌手》第三期樂評:齊豫驚豔大氣,而劉宇寧為何能上《歌手》?

我們應該呼籲的是希望更多有實力的流量出來,帶領華語樂壇走向新的革新。50年前的泰迪羅賓是這樣做的,他用自己的人氣與實力影響力許冠傑、譚詠麟。40年前的許冠傑也是這樣做的,用自己的流量讓粵語歌正式走向舞臺。30年前的譚詠麟、張國榮也是這樣做的,用自己的流量、人氣還有實力,帶領香港樂壇走向黃金時代。所以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現在的流量沒有實力了?

但其實,劉宇寧的音色條件非常不錯,技巧也是有的,尤其不飈高音的時候處理的還是遊刃有餘。既可以唱現場也可以錄唱片,網絡上有不少人把他貶得一文不值,我感覺是過於貶低了,從民間起來的歌手,多少還是有些過人之處。

但是他的實力還是不夠與《歌手》這個舞臺匹配,尤其是高音的嘶吼都有點過時且老套,但就像蚪音上能火的音樂與歌手一樣,粗糙但是富有吸引力。音樂其實是最能洞察人心的,只要你真心地把自己的情感投注其中,音樂就會把你的情感傳遞給觀眾,與觀眾產生共鳴。

而這就需要歌手擁有強大的技巧去承載自己對於歌曲的、人生、社會的思考,情感是裡,技巧是外。

劉宇寧這首歌的處理還缺乏情感層次的處理,在一些歌詞的處理上還顯得粗糙。而又由於他並沒有站在這樣大型的舞臺上過,所以颱風並不能壓住舞臺,讓觀眾的心隨著他的情感層次走。

但是矮子裡面拔大個,在流量裡面你甚至都很難找到幾個有這樣水平的人。看到這個,你就會對現在的華語音樂感到悲哀。

我其實還是很看好劉宇寧,在《歌手》這個舞臺上走一遍,收穫到的東西遠非文字可以表達,你不可否認,即使收視率再降,在觀眾心目中,《歌手》永遠是中國最權威的音樂節目,而如此多功成名就、帶有自己豐富特色音樂理唸的歌手在這個舞臺上交手,他不可避免地產生新的音樂火花,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歌手上完這個舞臺獲得金曲獎的原因。

最後,希望劉宇寧可以得到質的蛻變,用耳帝的一句話來說,“他早期稚嫩而蓬勃的粗礪活性,就像每一個刷著蚪音點讚的受眾一樣,在一瞬間能受到感染的還是擊中了感官、直覺、幻想與寄託的民間生命力,而屏幕那邊源於的多是慾望、本能、熱愛與衝動,這種生命力就像這首歌的那一句:

“像我這樣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