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這個世界上,除了天賦之外,自身對於夢想的追求與努力也是改變人生最重要的因素。這裡,在2019年新春來臨之際,送給所有的朋友一句話:”人生無論何時,只要明白自己想做什麼,並且為之努力不懈,不停探索,你的人生就是圓滿的。”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今天,我就講一下華羅庚的例子,激勵一下各位吧!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是一位典型被環境所耽誤的天才。他的父親華瑞棟據說年輕時候也是一位熱血青年,曾參與辛亥革命有關活動,後來經營一家小雜貨鋪,勉強維持生計。華羅庚從小的時候,就喜歡自己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不過也因為這樣,老師和同學看他說話含含糊糊,行動又總是、是笨手笨腳的,還不愛說話,同學們給他起了個綽號“羅呆子”。而且背地裡常常議論:“華老祥家的‘羅呆子’長大了不會有什麼出息的。”他經常把作業亂改一通,好幾門科目也因此不及格。許多老師都對華羅庚的印象不好。還因為字寫得不好,時常受到語文教師的訓斥。認為華羅庚以後絕對沒有大出息。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老電影裡的華羅庚

但是,他還是在讀書期間遇見了自己的伯樂,他的初中數學老師王維克,可以說正是有了王維克,華羅庚的人生才得以改變。王維克也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他17歲就讀於南京河海工程學校(今河海大學前身),那個時候,正處於五四運動時期,他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運動,被開除學籍。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又進入了同濟大學學習,還特意遠渡重洋,去法國學習數學、物理天文,並且成為了居里夫人的學生。

儘管學習的是數理專業,可是王維克對於翻譯具有極大的熱情,後來更是跨界當了翻譯家。王維克是一個在物理學、天文學、數學、翻譯等多個領域都具有很高造詣的人,還正直愛國。敵偽時期,他看不起賣國求榮的人,一直閉門謝客,深居簡出,在金壇城內讀書著譯。當時,偽中央大學校長、汪精衛的妻弟陳昌祖,曾派人來聘他去該校擔任教授。他婉言謝絕,並對人說:“陳昌祖是什麼貨色,我才不願為五斗米而去折腰呢!”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王維克

王維克一生當中最驕傲的事情就是發掘了華羅庚這個明珠。1923年,大學畢業的王維克曾經短暫在初中做過老師,而他執教的這個班級,就是華羅庚所在的班級。王維克批改華羅庚的作業時候,看他本子上塗塗改改,很生氣,可是他極細看了作業本之後,發現每一道題目都給了好幾種解法,這一下子就引起了王維克的興趣。

王維克有一次在課堂上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今有物不知其幾,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過了好半天,竟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王維克用眼掃視全班時,大部分學生都低著頭,恐怕被喊起來回答。只有華羅庚在桌上用筆緊張地算著。過了一會兒,華羅庚大聲說:“是二十三。”王維克聽完之後還是問了一下其他同學:“大家說他回答的對不對?”教室裡又是一片沉寂,同學們只是驚奇地看著華羅庚。王維克非常欣慰地看著華羅庚:“他答對了。”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而華羅庚答對的這道題就是我國古代算學經典之作的《孫子算經》裡的一道名題。但是華羅庚並沒有看過什麼《孫子算經》,這是他自己認認真真計算得出來的。王維克發現華羅庚是個數學天才後,不斷地鼓勵他、幫助他。還經常邀請華羅庚來自己家裡,把家裡的藏書借給華羅庚翻閱,而且還積極解決、指正華羅庚在數學上的問題。正是有了王維克,華羅庚也得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開始向數學王國進發。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過了兩年,王維克出國留學。而華羅庚也初中畢業。進入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然而,雖然這所學校的學費已經很低,然而華羅庚一家還是供不起。只好輟學回家,幫助父母管理雜貨鋪子。是的,你沒有看錯,華羅庚正經的文憑就只有初中文憑。

如果王維克這個時候沒有再次出現,華羅庚的人生也就只是一個雜貨鋪的小店員,1928年,法國留學歸來的王維克,再次回到了這次,並且出任這所初中的校長。他看到華羅庚輟學在家,王維克把他請回學校擔任會計,兼教初中補習班的數學。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王維克還不斷接數學教材給華羅庚,從各個方面關心他的成長,正是靠著從王維克這裡借來的教材,華羅庚用5年的時間自學完所有高中和大學的全部數學課程,當然,這和華羅庚的天賦脫不開關係,但是你旁邊有一位外國留學高材生、居里夫人弟子在旁邊給你獨家輔導。你相信,天賦+名師,讓華羅庚的人生從此發生了翻轉。

而在這期間,華羅庚染上了嚴重的傷寒病,這場長達半年之久的病還造成了他左腿終身殘疾,走路時,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而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王維克在旁邊也一直鼓勵他,“病好了,可以繼續攻數學”,還送錢給他用,結果自己也曾染上了傷寒病。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而因為王維克對讓華羅庚在初中教學。誰知這就觸犯了一些人,他們向縣教育局長告了一狀,說王維克任用僅初中畢業不合格人員,是“用人不當”,“褻瀆”了中學教員的稱號。一時議論紛紛,維克先生在這種情況下,憤然辭職,隻身去湖南大學執教。

而之後,繼任校長看華羅庚如此可憐,沒有辭去華羅庚的會計工作,就這樣,華羅庚白天工作,晚上在家研讀數學。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學數學入迷,經常忘記接待客戶,甚至把算題結果當做顧客應付的貨款,使顧客嚇一跳。父親又急又氣,說他念“天書”念呆了,要強行把書燒掉。華羅庚總是死死地抱著書不放。後來回憶起這段生活,他笑著說:“那正是我應當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個窮字剝奪掉我的夢想;在西北風口上,擦著鼻涕,一雙草鞋一支菸,一卷燈草一根針地為活命而掙扎。”

他開始不斷投稿,起初,由於他寫的問題基本都被國外的一些專家證明過了,因此他被屢屢退稿。不過,這使他信心百倍:因為在寫這些稿件的時候,他並未看過前代數學家的解題方法,所有的答案,都是他自己鑽研出來的! 他不斷的寫,不斷的投稿,不斷的創造全新的答案。終於,他的文章開始在雜誌《科學》上發表。1930年,他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引起了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重視。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熊慶來教授

他著看這篇研究文章,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熊慶來繼續問: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大家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熊慶來不禁驚歎: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如此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要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並且打破常規,讓華羅庚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當館員。

華羅庚在清華大學圖書館期間,還意外幫助了錢偉長,當時錢偉長想轉系去物理系,可是考的太爛了,物理只有5分,這水平物理系主任不想要,最後硬是走關係,最後物理系主任吳有訓提出要求,普通化學、普通物理、高等數學這三門課都達到70分。而錢偉長就這樣天天去泡圖書館。當時華羅庚在圖書館,一看錢偉長這水平太糟糕了,而錢偉長看華羅庚這水平太高了,研究的東西自己都看不懂,就和華羅庚搞好了關係,華羅庚就給錢偉長實時輔導,最後都達到了70分。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在清華大學,僅僅2年的時間,華羅庚就以驚人的毅力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他每天凌晨就在圖書館一直待到深夜,正是這樣的孜孜不倦,讓他在2年的時間裡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23歲,清華大學就破天荒地讓華羅庚成為了助教,再兩年,他就正式成為清華大學的教員。從初中學歷到25歲成為清華大學老師。華羅庚用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人生髮生了轉變。數學王國從此多了一顆璀璨明星。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從此,華羅庚開啟了開掛般的人生。

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訪問中國,他注意到華羅庚的潛質,向當時英國著名數學家哈代極力推薦。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度過了關鍵性的兩年。這時他已經在華林問題(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結果,而且在英國的哈代—李特伍德學派的影響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劍橋的時期發表的。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給他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然後,1938年,他毅然回國,在西南聯合大學擔任教授,在昆明的吊腳樓裡,他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這本書發表60多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曾在西南聯大講授過他的《堆壘素數論》,開始慕名而來的學生把教室擠得水洩不通,後來聽課的人數一天天減少,減到4個。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這本書對普通的學生來說實在是太深了。一星期後,就只剩下2個人,就是後來成為著名數學家的閔嗣鶴和鍾開萊。教室裡只剩下師生三人,因昆明天天空襲不絕,華羅庚乾脆把教室搬到華家附近,租屋而居,進行講授。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鍾開萊

後來,華羅庚還到美國講學,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破格將他聘任為研究員。作為一家彙集各個領域優秀科學家、做尖端研究的機構,普林斯頓研究院以往只招收有博士以上學位的學者,而華羅庚,只有一張初中文憑。在這裡他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等世界頂尖科學家成為了同事。1948年,華羅庚更成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數學系的終身教授。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在數學上的造詣和成就受到馮·諾依曼的讚賞。他讓華羅庚參觀了他的實驗室,並且和華羅庚討論了有關學術的問題,華羅庚心裡開始盤算著回國以後在中國開展電子計算機的工作,因為早在1946年,美國宣佈研製成功ENIAC電子計算機,華羅庚預見到電子計算機將是科技發展的新領域。1950年,華羅庚回國之後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他就打算在數學研究所成立一個專門研究電子計算機的科研組。可以說,華羅庚是我國計算技術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開拓者之一。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馮·諾依曼

華羅庚還是動員留學生回國的號召者,華羅庚回國途中就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為了選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這封信在留學生中間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影響了很多留學生回到祖國。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在美國

華羅庚在數學上有非常多的成就,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還開創了中國解析數論學派”。他在多複變函數論、矩陣幾何學方面的卓越貢獻,更是影響到了世界數學的發展。華羅庚先生在多複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然而,華羅庚本來在數學上可以有更大的成就,卻因為50—60年的的政治運動,被清華大學和數學所甚至批判華羅庚是“政治上的騙子,學術上的商人”,被一些人視為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和名利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1958年後他轉向了應用數學,卻沒有資格參與當時最重要的應用數學工作。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他不得不將全部精力轉到普及數學知識上,這也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覺得自己是在政治和數學的夾縫中求生存,除了閔嗣鶴和鍾開萊,還有潘承洞,陸啟鏗,陳景潤,越民義,李之傑,萬哲先,吳方,龔升,王元,陳德泉,陸洪文,計雷等一大批的數學家。 所以他也被人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和他的學生,都是知名數學家,你認得出幾個

陳景潤1953年從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分配到北京四中教書。他是個有很多怪癖的書呆子,一上講臺連話都說不出來,沒過多久就被學校辭退。回鄉後找不到工作,只能在街頭擺攤謀生,陳景潤把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撕開,一頁一頁的揣在口袋裡。整本著作前前後後看了不下幾十遍,竟被他看出了需要改進的地方。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陳景潤、華羅庚


後來,他斗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寄給名滿天下的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收到這樣一份指摘自己不足的信件,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像發現至寶一樣欣喜若狂。他立馬把陳景潤調到了北京。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在他生命的後20年裡,他更是幾乎把全部精力投身於推廣應用數學方法的工作,而“雙法”--優選法、統籌法的推廣應用便是其中心內容。優選法,就是對生產和科學試驗中提出的問題,根據數學原理,通過儘可能少的試驗次數,迅速求得最佳方案的方法。

“雙選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雙選法時至今日還廣泛應用在生活當中。從1972年開始,華羅庚整整跑遍了23個省、市、自治區工作。1975年,更是因為積勞成疾,換上了心肌梗塞,他的妻子擔心他,他生氣地說: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工作崗位上。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推廣“雙選法”

誰知道一語成讖,1985年,他應邀到日本演講,在講臺上,為了達到最好的演講效果,他全程英語演講,站著連續講了一個多小時,結束了之後結果心臟病發,去世在了工作崗位上。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生前最後一張照片,演講完畢就倒在了講臺

華羅庚對待工作、研究可以說是嘔心瀝血,以至於虧欠了家庭。他和妻子吳筱之是包辦婚姻的產物,可是吳筱之對華羅庚的愛深深打動了華羅庚,婚後不到幾個月,華羅庚得了傷寒。這時,吳筱之將吃奶的女兒交給母親去照管,自己日夜守候在丈夫身旁。由於婆婆剛剛過世,女兒又新來人間,加上丈夫身患重病,使得本來就不富足的華羅庚家中更為困難。為此,吳筱之揹著家人,將結婚時心愛的飾物拿到當鋪,換錢給丈夫治病買藥。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剛去清華時,吳筱之自然也想去北京居住,但想到丈夫每月薪水太低,難以維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而且她又身懷六甲,生孩子更會增加許多費用;何況公公年邁多病,需人照料。於是,取消了隨夫進京的打算,挑起了沉重的家務擔子。

華羅庚對於妻子對自己的體恤也是記在心裡,在西南聯大的時候,他看到身懷六甲的妻子照顧家務太辛苦,自告奮勇要自己料理家務,他舀好米,一瘸一拐地去河邊淘米,下鍋煮粥。可出乎大數學家意料,米加熱後會嚴重膨脹,本想煮一鍋粥,結果煮成了足夠全家吃好幾頓的乾飯。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有一次華羅庚問他的學生如何翻譯"I love you”,有學生翻譯成“我愛你”。華羅庚說:搞數學的怎麼可能講這樣的話?“r=a(1-sinθ)” 就足夠了。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當時,華羅庚推廣雙選法的時候。他走到哪裡,妻子的關心就跟到哪裡。在一封寫於1974年11月1日的信中,華羅庚對妻子說:“今天12時多安抵洛陽,在車上發現包中有糖,還是一盒鹿茸糖,你的關心,感動了我。 ”學生裴定一回北京,華羅庚請他帶回對妻子的問候。在1977年3月12日的信中他寫道:“現趁裴定一同志來送重要公文之便帶上絲棉被絮一條及山萸肉一包,都是買來的。特別是山萸肉,可能學名是山茱萸肉,對你的健康合適,可以泡水、長喝。 ”

可惜,在事業和家庭上,華羅庚最後還是選擇了事業,吳筱元在那個年代中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刺激,缺乏安全感,不願意讓華羅庚離開自己。而華羅庚想趁著粉碎四人幫之後,抓緊時間到處講學,推廣數學,提高中國的數學水平,多培養一些數學人才,最後兩個人爆發了激烈的爭吵,華羅庚最終選擇和妻子分開,度過了生命的最後5年。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華羅庚一家

可以說,華羅庚從一個初中學歷到清華大學教授,最後稱為現代數學之父,正是他明白了自己一生所想要追求的是什麼,並且一生不懈地努力,追求,奮鬥,直至付出生命。當然,如果不是因為環境的原因,華羅庚從小接受正規教育,在政治運動中沒有受到迫害,可以自由而心無旁騖地進行數學研究。相信,他一定能做出更多更偉大的成就,為數學王國增添更大的財富。

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我想這就足以評價華羅庚了。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