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二字對我不再是個代號

一首《當你老了》唱出無數家庭的溫馨與感傷。歲月的刻刀在親人的面龐上留下了一條又一條的印記,小的時候不懂事,長大了發現小的時候都是錯的。

“父親”二字對我不再是個代號

那一年是1970年,我的父親在河北省一個叫西八方村的村子出生了。父親在家裡排行老四,前面有一個哥哥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因為生病離開了家庭。奶奶最驕傲的是有5個兒子,父親是老四。得到的關愛最少,東北方言或者河北方言老兒子(指最小的兒子)最受恩寵。逢年過節家裡有客人,奶奶會抱著老兒子在飯桌上吃飯,父親要招待客人。上中學時,父親一天只有5毛錢吃中午飯只能買個膜,而老叔(奶奶的老兒子我從小這麼叫)有5塊錢可以去吃燴餅。

父親在村子裡讀了小學,到鄉里讀了初中和高中,高考時吱呀吱呀的騎著自行車去高考也沒有考上大學。當時父親的大哥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參軍做了連指導員。一合計我的父親也去當了兵。

“父親”二字對我不再是個代號

在我9歲時記憶最深的就是鄙視父親沒有考上大學,去當了兵,那時候我真的很不懂事。

父親應徵入伍新兵連結束訓練後分到了黑龍江守邊防,那個邊防哨所位於最前沿,對面就是俄軍哨所。兩年的邊防哨所生活非常磨練人的意志。你沒有去邊防哨所生活過你是不會懂得為什麼老兵退伍的時候大家抱著一起哭的感覺。在那裡近乎於與世隔絕,生活就是戰友和軍犬剩下的就是內心的孤寂。就算你掉了錢,三天後再去找還是在原處,沒有一個人撿走。在那裡生活的艱難讓人明白以前的日子是多舒服。

後來,改變父親人生的機遇來了。戰士考學,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考軍校就是普通戰士當將軍的第一步。曾經我以為戰士考學很簡單,軍事技能過硬、政治思想堅定、文化成績合格。但是漸漸地我發現,能從士兵考學出來的人畢竟是少數。15歲那年我去父親部隊探親,正趕上士兵考學選拔。每個團級單位的名額有限,選拔成績好的士兵去考試,並不是所有士兵都能達到分數線。那一刻我看到了競爭的激烈性。

父親最終考入了原第四軍醫大學的一個專科專業。

“父親”二字對我不再是個代號

再後來,父親踏實肯幹,工作細緻認真得到官兵好評,軍銜也慢慢增長到了正團上校。那年我沉迷於軍旅電視劇中的將軍角色,總是在幻想自己是肩頭將星閃爍的將軍,氣餒為什麼自己的父親不是將軍。再然後,我考入了一所985的名牌大學,父親十分高興,家裡人也都臉上有光。

父親在一個夜晚告訴我:兒子,你比你爸爸的起點高,當年沒有考上大學但是在部隊考上了軍校改變了我的命運。你要珍惜上大學的機會......

在大學裡隨著眼界知識閱歷的豐富,我明白了農村教育資源的困境,明白了戰士考學的競爭,明白了晉升軍銜的嚴苛要求。我的父親非常偉大,我的父親通過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給了我良好的教育環境,我又有什麼資格挑三揀四呢?

“父親”二字對我不再是個代號

小時候我覺得父親非常平凡,長大了我才明白父親有多麼的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