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的收入越來越少?其實不該怪老闆

馬上要過春節了,很多人都不免要在這樣的時候拍拍自己的口袋,盤算一下這一年來都落下了多少銀子。

小編雖然經常在人前故作放達地以及時行樂的月光族自許,其實內心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麼輕鬆,每個月還是要默默地攢些錢的。

為什麼很多人的收入越來越少?其實不該怪老闆

放在以往,小編每年的淨收入都會同比有所增加,但是今年的情況卻發生了變化。雖然淨收尚不至於淪為負數,但是這一年落在兜裡的錢顯然要比去年少多了。這種情況相信在很多北漂族身上都曾發生過。究其原因,無非收支兩個因素在起作用。

收入方面,畢業之後,很多人的工資都會經歷一個由低到高的上漲過程,但是這樣的上漲趨勢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而是最後停留在某一段位。一旦工資不再增長,再出現裸辭式跳槽、公司解聘以及年終獎下調等情況,年度工資收入勢必大幅減少。

開支方面,隨著前期工資收入的增加,人們的消費慾望也會緊跟著攀爬上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支出的項目也在增多,比如身邊的朋友一個二個的相繼結婚,你少不了要恭敬地奉上一筆不菲的禮金。在工資收入不增的情況下,支出卻慢慢多起來,淨收入自然要減少。

還有,CPI每年都在上漲,工資收入的實際購買力被稀釋。官方公佈的CPI數字一般在2%~3%之間,但作為一個北漂族,這樣的漲幅可能並不合乎實際感受。拿租房和飲食來說,北京的房租每年差不多都有10%的漲幅,而飲食方面,飯館的菜單賬目也幾乎是一年換一番模樣。

為什麼很多人的收入越來越少?其實不該怪老闆

事實上,CPI對人們財富的蠶食作用是不可輕估的。如果CPI以每年3%的漲幅持續增長10年,那麼10年後,今天的10萬塊以購買力來算,剩下的還不到7萬4。對於很多北漂族來說,財富被稀釋的速度可能還要更快些。

工資上漲停滯,支出增加,積蓄慘遭蠶食,這是很多北漂族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不少北漂族最終選擇離開北京的原因之一。如果選擇在北京堅守,還想每年保持住現在的收入,恐怕只有理財一途了。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此言非虛。仍以10萬塊錢來說,如果對其不做任何理財安排,任其以每年3%的速度貶值,10年後購買力僅相當於今天的7萬3千多。如果將10萬塊錢拿來購買5%年化的1年期理財產品,每年到期後不斷續投,再減去每年3%的貶值速度,則10年後購買力相當於今天的12萬2千元,比前一種情況多出了5萬塊錢。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為什麼很多人的收入越來越少?其實不該怪老闆

對於北漂族來說,當前銀行存款和餘額寶等理財方式的收益並不能抵消財富貶值的速度。收益比較匹配的理財方式可能就屬銀行理財和p2p出借了。銀行理財產品一般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而且收益能達到5%的並不在少數,10%的收益也有,但是會比較少。

如果選擇在p2p出借,獲得的收益一般能達到10%左右,而且平臺的優惠活動很多,非銀行理財可比。但是,p2p出借的安全性並不如銀行理財那麼可靠,特別是近日監管部門出臺了157號文,規模較小以及高風險平臺將被清退,出借人在出借時應儘量向運營平穩的頭部平臺靠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