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成p2p問題平臺死在了上線後的3年內

在p2p投資人挑選平臺時,平臺的運營時長一般是一項重要的參考維度。在監管和市場的雙重考驗下,平臺運營的越久,也就越讓人放心。正所謂,老品牌,值得信賴。

近9成p2p問題平臺死在了上線後的3年內

事實上,市場上並沒有萬年常青的公司,p2p公司也難以例外。特別是近來p2p行業的發展出現了較大的波動,老品牌爆出問題的並不在少數。

根據網貸之家披露的數據,小編對已發生問題的2661家平臺的運營時長做了一番統計。

近9成p2p問題平臺死在了上線後的3年內

表:已出現問題平臺在正常運營時長內的數量分佈

這些發生問題的平臺,88%風險爆發於上線後的0~3年間,其中,56%風險爆發於上線後的1年內,21%發生於上線後的1~2年,11%發生於上線後的2~3年內。平臺上線3年後,在投資人眼裡,基本可以算的上是老平臺了。但是,上線3年後發生問題的平臺亦有320多家。

從運營時長來看,超過一半的問題平臺,運營時長沒有超過1年。由於監管限制,近來已經很少有新平臺上線了。但在兩三年前,每個月基本都會有數百家平臺上線。新上線的大量湧現,吸引了不少投資人前來打新。但從今天來看,這些打新的危險程度是非常高的,因為很多平臺在上線後短短數月就出了問題。

近9成p2p問題平臺死在了上線後的3年內

在投資人的感覺裡,老平臺會比較靠譜。這種感覺並沒有錯。根據對已發生問題的平臺的統計,隨著運營年限的增加,問題平臺的數量呈現遞減的趨勢。所以,在挑選平臺時,將運營時長作為一個參考維度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投資人也不應該忽視,在已發生問題的平臺裡,運營時長超過5年的平臺有將近50家,還有一些平臺在運營了接近8年之久後才發生問題。所以,平臺運營地時間久只能說明過去是安全的,不代表明天依然會安全下去。特別是在監管形勢不斷加強、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當下,老平臺面臨的考驗並不比新平臺少。

總之,平臺運營時長作為投資人挑選平臺時的一個考察維度是沒問題的,但是,投資人應該樹立清醒的意識,不宜將老平臺與安全劃上等號。為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p2p投資人應該多增加一些考察平臺的維度,比如合規程度、運營數據、股東實力等等。一旦發現不好的苗頭,及早下車不要猶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