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才女,巾幗之才不弱鬚眉

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班昭。

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古代四大才女,巾幗之才不弱鬚眉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古代四大才女,巾幗之才不弱鬚眉


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公元664—公元710),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今河南省三門峽陝縣)人,唐代女詩人、政治家。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

古代四大才女,巾幗之才不弱鬚眉


班昭: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後世亦稱"曹大家"。

班昭博學高才,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臧書閣,續寫《漢書》。其後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后臨朝後,曾參與政事。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古代四大才女,巾幗之才不弱鬚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