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人類基因組新圖譜;治療AD又有了新靶點

腦科學日報:人類基因組新圖譜;治療AD又有了新靶點

科 學 時 訊

1,《細胞》子刊:厲害了!他汀可通過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神經細胞中膽固醇酯水平,減少磷酸化Tau蛋白,治療AD又有了新靶點


腦科學日報:人類基因組新圖譜;治療AD又有了新靶點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Rik van der Kant和Lawrence Goldstein發現了他汀降低阿爾茨海默病(AD)風險的分子機制。他們發現,他汀可以減少神經細胞中的膽固醇酯,通過兩條不同的途徑分別降低β澱粉樣蛋白(Aβ)和磷酸化Tau的水平。這一研究發表在Cell Stem Cell上。

閱讀鏈接:

2,AJP:基於腦網絡的可卡因戒斷預測

來自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部的Sarah W. Yip等人在AJP雜誌上發文表示,基於腦功能連接組的預測模型(connectome-based predictive modeling)可成功預測可卡因戒斷,驅動預測的功能連接分佈在一系列大尺度經典功能網絡中(如突顯網絡),為臨床干預提供了新線索。

閱讀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ZFdJQsHLxPaqEi2R9eSO5g

3,Saudi Med J:焦慮性格在過敏性鼻炎患者中的影響研究

最近,有研究人員評估了過敏性鼻炎患者中的抑鬱和焦慮水平,並調查了抑鬱和焦慮症狀與抑鬱和焦慮性格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指出,對AR患者的性格特性篩選也許對未來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有預測作用。這些性格特性可能是抑鬱和焦慮的調控因素。另外,抑鬱和焦慮性格也許同時對壓抑和過敏有作用。

閱讀鏈接:

http://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8b641588064a&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4,其實,男人比女人更怕疼 | Current Biology論文推薦

來自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和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校區(University of Toronto Mississauga)的學者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男性(以及雄性小鼠)清楚地記得早期的疼痛經歷。當他們回到之前經歷過疼痛的地方時,他們會感到焦慮並且對之後的疼痛更加敏感。但女性(和雌性小鼠)似乎並沒有因為早期的疼痛經歷而感到焦慮。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結果體現出了穩固的跨物種共性,可能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尋找未來治療慢性疼痛的方法。論文於本月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上。

閱讀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B1CAEmcWeHX7dgoSOCCpVQ

5,Science:加工食品如何影響腸腦信號和食物選擇

現代加工食品在給人們帶來美味和便利的同時,可能促進了肥胖和代謝疾病。Science本週發表的觀點文章,介紹了大腦感知食物營養和熱量(如脂肪和糖)的腸腦軸信號機制,及其在強化食物選擇行為中的作用,並討論了加工食品對這些信號傳輸的潛在影響和後果,值得參考。

閱讀鏈接:

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63802912

6,Science:15萬數據彙總!科學家繪製出人類基因組新圖譜!

眾所周知,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有機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造成人類DNA多樣性的機制有兩種:基因重組和新突變,或新的非遺傳基因變異。隨著利用全基因組序列數據開發的新基因圖譜,安進基因研究子公司deCODE Genetics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這兩個過程的模式,為未來的醫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見解,他們的研究發表在醫學期刊《Science》上。

閱讀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P_EwG1gqK8pKXp7Hr2qnlw

7,NatureNeuroscience:人類認知相關的大腦神經活動和調節系統的動態整合


腦科學日報:人類基因組新圖譜;治療AD又有了新靶點

5個主成分的空間分佈圖譜,顏色代表空間權重分佈



人類大腦將各種認知過程整合為一個連貫的整體,並且隨著環境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但負責動態系統整合的神經生物學機制仍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探查了一系列認知任務中全系統層面神經活動的空間的、動態的以及分子的特徵,發現神經元活動會聚集到一個低緯流形上(流形是局部具有歐幾里得空間性質的空間,在數學中用於描述幾何形體),這有助於執行不同的任務狀態,該吸引子(一個系統有朝某個穩態發展的趨勢,這個穩態就叫做吸引子)空間內的流動與可分離的認知功能、網絡層面拓撲的獨特模式以及流體智力的個體差異相關,低維神經認知結構的軸與神經調節受體密度的區域差異一致,反過來又與從結構連接中估計的網絡可控性的不同特徵相關,這些結果強調神經活動、神經調節系統和認知功能之間的接口,從而來促進對功能性大腦組織形式的理解。

閱讀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E1PEHyHrx3FytXSeuzyI8w

閱 讀 分 享

1,他的論文連同行都看不懂,卻可能通向真正的人工智能


腦科學日報:人類基因組新圖譜;治療AD又有了新靶點

圖片來源 KATE PETERS | wired.com



作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神經科學家,卡爾·弗里斯頓(Karl Friston)為腦功能成像研究做出的貢獻恐怕已經達到了諾獎級別——全球 90% 關於腦功能成像的論文都在使用他發明的數據處理方法,h-index 幾乎是愛因斯坦的兩倍。同時,他也是一位跨界天才,提出了一個連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都不能徹底理解的深奧理論,這一理論不但囊括宇宙萬物,還可能帶我們找到真正的人工智能。

閱讀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Dup8OY7mwej_bQ5TE6Bf8w

2,治療阿茲海默病,這周的四大科學進展你都知道嗎?

昨天,一則關於牙周炎細菌和阿茲海默病的新聞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嚴謹來說,對於阿茲海默病研究領域,這篇論文提供了“病毒假說”的又一依據,的確有著重要意義。

有趣的是,縱觀本週的學術界,湧現出了多篇關於阿茲海默病的重要論文。除去上述的這項研究外,還有三大科學進展值得關注。在今天的這篇文章裡,我們也將與各位讀者分享人類在攻克阿茲海默病的道路上,取得的最新進展。

  • 提前16年觀察到病變徵兆
  • 膽固醇酯與阿茲海默病
  • 改善疾病小鼠認知功能

閱讀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DQzNjY2OA==&mid=2247491280&idx=1&sn=7190ec9164c7ee75df0ef60d2e5e0f70&chksm=ec1ebd83db693495a3d2fbe51b93c18a12b232f8ed99a76701a4c8ffb453f326834eea136359&scene=21&token=1450106200&lang=zh_CN#wechat_redirect

前 文 閱 讀

1,

2,

3,

Brainnews腦科學社群:添加管理員:brainnews_01,申請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