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光輝足跡 奏響強軍凱歌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老戰士、老同志及親屬代表參觀展覽(記者尹航攝)

軍報記者北京7月22日電(記者尹航)7月22日,在人民軍隊90華誕開啟10天倒計時之日,“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主題展覽”迎來了首個開放參觀日。

上午9時,第一批觀眾——600餘名老戰士、老同志及親屬代表陸續走進展館。滿頭銀髮的他們大都精神矍鑠,有的人雖年事已高但也堅持坐著輪椅、拄著柺杖來到軍博。

展廳裡,1000多張照片、1300餘件文物、58幅圖表制字、10個大型景觀以及大量的油畫、視頻、觸摸屏等,勾勒出一幅人民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的壯美畫卷。

對於老戰士、老同志們來說,參觀展覽,不僅是在追尋人民軍隊的光輝足跡,也是在追憶自己激情澎湃的戰鬥青春。

“1947年,千里躍進大別山,我就在隊伍裡!”在“奪取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展廳裡,91歲高齡的離休幹部陳瑞生,指著“三路大軍挺近中原”的地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當時他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部從事機要工作。回憶在敵人層層封鎖下缺衣少糧的艱難困苦,陳老至今感慨萬千:“那時真是難啊!可我們最終堅持下來了!我們的軍隊就是這麼一路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才取得一個個輝煌勝利!”

不遠處的“孟良崮戰役”版塊前,一位老人駐足良久,仔細端詳著展櫃中的件件文物。老人叫趙春槐,今年86歲,孟良崮戰役是他當年入伍後參加的第一場重要戰鬥。講起當年的戰鬥場景,趙老很是動情,昔日的戰火硝煙彷彿就在眼前,那時的戰鬥激情依然內心奔湧。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老戰士、老同志及親屬代表參觀展覽。記者尹航 攝

1960年,趙春槐轉入航天系統工作,一干就是30年,見證了中國航天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這些年我一直關注著航天事業,‘神舟’‘嫦娥’‘天宮’,這些成就了不起啊,我心裡由衷的高興!”說到這,趙老急匆匆地和記者道別,他要到前面的航天展區去仔細看看。

來到武器裝備模型展臺,記者遇到了與人民軍隊同齡的抗戰老兵王昭偉。看著眼前60餘型新型武器裝備模型,老人感慨萬千:“在膠東打日本鬼子的時候,我才不到20歲,那時候我們是大刀長矛加步槍,如今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啊!”

“如今‘鋼’多了,‘氣’更不能少!”一旁的張金泉老人接過話茬。這位有30年飛行經歷的老飛行員說,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到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這次展覽充分展現了我黨我軍在各個歷史孕育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些精神需要年輕革命軍人永遠傳承下去。“正如習主席昨天在參觀時說的,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下午1點多,北京市組織的多批團體觀眾陸續走進展館。90年篳路藍縷,人民軍隊的建立豐功偉績、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巨大成就,深深震撼著觀眾的心——

廣場上,99A坦克、直10武裝直升機、殲10戰鬥機、鷹擊-83J反艦導彈、東風-31戰略導彈等一件件現役主戰裝備實裝,讓觀眾們近距離觸摸到了信息化的“鋼鐵長城”;展廳裡,從98抗洪場景中10餘面鮮紅的戰旗,到汶川抗震救災展區邱光華烈士的遺物,讓觀眾們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人民軍隊為人民”的深情……

“強大軍隊,人民保障。”走出展廳,來自的北京的觀眾鄂君泰在留言簿上鄭重地寫下這8個字。他說:“有這樣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我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加充滿信心!”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一位海軍老同志在海軍新型艦艇模型展臺前仔細觀看。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陸軍新型武器裝備模型展臺。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海軍新型武器裝備模型展臺。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火箭軍新型武器裝備模型展臺。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展覽展出的單兵裝備。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展覽序廳。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南廣場展示的99A主戰坦克。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觀眾在參觀展覽。

追寻光辉足迹 奏响强军凯歌

一位父親扛著兒子參觀武器裝備模型展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