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線——科學家發現大部分腫瘤特異抗原來自非編碼DNA

科技前線——科學家發現大部分腫瘤特異抗原來自非編碼DNA

近日,蒙特利爾大學免疫與癌症研究所(IRIC)研究人員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了題為“Noncoding region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targetable tumor-specific antigens”的文章,發現大部分腫瘤特異抗原來自非編碼DNA,並證明了腫瘤疫苗的有效性。這一發現標誌著腫瘤疫苗研究的重大突破。

近年來,各國研究人員積極投身於腫瘤疫苗的研究,但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腫瘤細胞基因組的編碼區,以期找到腫瘤特異抗原,卻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在兩種小鼠腫瘤系和7種原發性人體樣本中,利用一種蛋白質基因組學方法,鑑定到約90%的腫瘤特異抗原來自非編碼DNA。進一步的分析表明,這些抗原本身未必發生了變異——其背後的DNA可以沒有出現突變。但由於細胞的癌變,這些相關區域的表達模式會出現變化。因此,這些抗原能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且在多種腫瘤中普遍存在。科研人員通過小鼠實驗證明了腫瘤疫苗的有效性,有些抗原甚至能夠終生保護小鼠。這一發現為低成本、高效益、無侵入性的抗癌工具的研發提供了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