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天山走廊,來這裡就對了!


如果說東西通道是天山走廊的“ 大動脈”,那麼,天山裡那一條條南北通道則是“毛細血管”。它們不僅使北疆遊牧圈與南疆綠洲圈得以交流,還使整個天山走廊道路系統血脈暢通。圖:拜城縣黑英山鄉天山南麓的一個村子裡,一群婦女正在路邊的饢坑裡打饢。兩千多年前,從龜茲翻越天山達坂通往烏孫的古道就經過這個村子。攝影:郝沛

和靜縣巴侖臺黃廟前正在豎立觀音石雕像。始建於乾隆年間的黃廟是土爾扈特部的喇嘛總廟,在建築、造像和壁畫等方面都有著藏傳佛教的藝術風格。巴侖臺處在天山的路口,北上烏魯木齊,南下庫爾勒,東接天山中道。攝影:陳新宇

其樂融融的鄯善縣魯克沁鎮一家人。魯克沁鎮因為位於從敦煌過來的大海道的終點,在歷史上很有名氣。鎮上不僅有漢代柳中城遺址,還有清代吐魯番郡王府。該鎮還是吐魯番十二木卡姆藝術的發源地。攝影:陳新宇

在高昌故城附近的三堡村,維吾爾族女人正在清洗地毯。攝影:陳新宇

大海道是古代敦煌到吐魯番之間的一條道路,開通於漢代,東漢班勇駐守柳中城時,扼守的就是這條道。到了唐代,伊吾東路開闢後,這條艱難的古道就廢棄了。古道上的迪坎爾村如今還有不少居民,是因為沙漠中發現了礦藏,來往貨車也很多。攝影:陳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