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土資源報社:重點策劃聚焦國土資源成就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重点策划聚焦国土资源成就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重点策划聚焦国土资源成就

《中國國土資源報》版面

自今年5月起,中國國土資源報社在《要聞》版開闢《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聚焦十八大以來國土資源領域輝煌成就,密集推出了一系列重頭通訊報道,《土地整治助力蘭考脫貧那些事》《遠離地災點 幸福來敲門》《阿詩瑪故里:土地整治鋪就致富路》《“生命工程”的民生溫度》《河北阜平:黃土生金記》等精品通訊。

而《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自開欄以來,《中國國土資源報》已陸續刊載了近20篇述評文章,聚焦國土資源管理“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的工作定位,著眼於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多角度、全方位展開了具有針對性的輿論引導,在行業內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旋律。

這些專欄和述評報道,聚焦十八大以來國土資源系統輝煌成就,為中國國土資源報社迎接十九大開了好篇。

抓深度解讀 注重輿論引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土資源管理領域改革創新課題繁多、內容豐富多彩。為此,中國國土資源報社高度重視深度解讀文章,力求從把握時代座標和歷史大局主位的高度策劃選題、觀察問題,致力於推出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新聞報道。

5月初,中國國土資源報社在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支持下,與相關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以“建設美麗中國 講好國土故事”為主題的“生態國土萬里行”新聞宣傳調研活動,組織系統內外主流媒體記者聯合中國國土資源報社駐各省記者站,聯合採訪各地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成功案例、創新做法。

自“生態國土萬里行”活動啟動後,中國國土資源報社已發動多路記者,分赴江蘇、四川、福建、廣西、寧夏、新疆等16個地區調研採訪,陸續推出《四川瀘州:綠漫酒城醉田園》《四川巴中:百里青山半入城》《江蘇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寧夏固原:東風吹綠六盤山》《上海:向“生態之城”邁進》等一系列20餘篇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影響力的出彩報道。這一調研活動的報道突出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的成果,強化了《中國國土資源報》獨家、品牌、權威效應。

此外,《砥礪奮進的五年》中的重頭述評——《盡職盡責繪就資源保護“中國答卷”》《節約集約開闢資源持續利用新局面》《盡心盡力增強民眾實實在在獲得感》等,全面宏觀反映了國土資源系統十八大以來的輝煌成就,展示了國土資源事業面向未來發展的戰略藍圖。

重融媒效應 形成強大聲勢

作為一家行業報社,中國國土資源報社適應新聞宣傳“全媒體、立體化”發展趨勢,牢牢抓住媒體融合的時代機遇,積極主動創新改革,以內容、品牌、公信力見長的傳統媒體和以及時、多維、互動共享、推廣運營見長的新媒體實現有機融合。從“內容為王”到“平臺為王”,成功打造了包括報紙、手機報、輿情、微博、微信、Ipad客戶端、國土大屏、雜誌、網站、數字報、移動閱讀平臺、影視等產品在內的38個媒體平臺,形成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的“1+N”模式。

在十九大的宣傳報道中,中國國土資源報社融媒體平臺發揮立體式的綜合高效傳播效應。每一篇喜迎十九大的策劃稿件,一經落地,即通過報紙、網絡、“兩微一端”、國土大屏、國土在線客戶端等多個平臺傳播,達到了新聞生產力多元釋放、新聞核心競爭力大幅度提高的效果。

合力共贏 集聚各方優勢

互聯網時代,關門辦報的路徑行不通。中國國土資源報社適應時代需求,很早就在輿情監控、媒體互動方面提出了前瞻性戰略性思考和對策。在喜迎十九大的關鍵時期,這一策略也得到了充分應用併發揮了出彩效應。

以“生態國土萬里行”為例,此項由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發起的採訪調研活動,統籌了《中國政協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及各省黨報、廣播電視媒體平臺資源,系統內部也發動起了國土資源部機關各司局、信息中心及各省國土系統內部宣傳資源和力量,形成了“生態國土”的宣傳熱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