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作者:江南憤青(仁和智本資產管理集團合夥人、江南1535茶館創始人)

來源:江南1535(ID:jn1535)

專家討論問題比較嚴謹,喜歡用數據支撐結論,而投資人更多的是靠猜,因為投資必需要有前瞻性。當數據都能被統計的時候,基本意味著其投資機會喪失,所以聽投資人的演講聽者一定要小心,因為我們的結論往往很不靠譜。加上投資本身是以小搏大的過程,賭錯了無非虧點小錢,對了可以賺很多錢,所以往往都是開放性設想問題。尤其是一級市場中的早期更是如此,我們都是非常樂觀的去設想未來的各種無限可能,於是很多結論和邏輯聽著有點像“憤青”,但我認為多瞭解一些不一樣的聲音也是有好處的。

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l GDP增速放緩將引發收入衰減


剛才有演講嘉賓提到我國當前居民的整體收入水平增長高於GDP的增長,這裡我有點不同的意見,原因在於過去的收入數字慢於GDP的數字反映, GDP增長傳導到收入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從而形成了相對滯後性。一旦GDP增長放緩,收入水平也就會跟著下降,從而低於GDP增長,這個是必然的趨勢。

至於GDP增速為什麼下降,這個沒辦法解答。因為很多時候未來是無法推演的,只能憑藉感覺,他沒有可被用作討論的任何依據,只能根據一些細枝末節的觀察來揣測未來的可能性而已。我回國的幾個月時間,去了不少地方,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跟相對底層的人聊天,在收入方面,我問他們今年的工資是否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他們說不要萎縮就很好了。我跟很多實業基層的員工聊,他們也這麼說。所以我斗膽下個結論,今年並非是大家所預期的消費升級的一年,因為消費升級的基礎是收入增加。但是,與數據相反的現實是大部分企業面臨的不是收入水平增長的問題,而是能否保住去年的收入水平

,在座的可以回去問問自己朋友的收入是否增長了。

我總覺得,專家喜歡的數據其實本質反映的都是過去的情況,而我們更關心未來會怎麼樣,但現實往往就是,過去怎麼樣是預測不了未來會怎麼樣的。春江水暖鴨先知,要預測未來只能深入基層,瞭解市場,而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看數據和報表。我自己走了很多地方後的結論是,未來三年,我感覺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樂觀,收入衰減會很嚴重。過去三年,我們在一片狂熱中投資了200多家公司。但是今年,看到這種趨勢後,我們整個上半年只投資了3家企業。

l 不管是借貸還是投資,賺錢根本在於實體盈利


再跟大家從理論上講一些我自己關於金融層面的邏輯。金融一般歸納為投資和借貸兩個範疇,但是這兩個範疇的背後,本質都是實體盈利。如果實體不盈利,那麼意味著投資不能賺錢,無法獲得投資收益;借貸則意味著資金借入方不能賺錢,也就必然不能歸還資金借出方的資金。最終的結果就是借貸崩盤,投資打水漂,金融出問題。

相對而言,借貸的邏輯更加難以運作,從我自己角度來看,借貸有兩個特徵很明顯。第一個特徵就是借貸行為的客戶群體相對狹窄,必須是那些不好不壞的群體,客戶好了,一般就不需要再借錢了,不好,那就跑路了。所以,最終的結果要麼就是一個不斷消滅自己客戶的過程,要麼就是被客戶搞死的過程,這是借貸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馬雲曾經驕傲的說,你看,當年借給我五十萬的人,我就還錢了,說明小企業也是有信用的,但是他不知道的現實,就是他是發大財了的,但是那個借給他五十萬的人,現在估計還是窮光蛋,這個就是借貸的核心邏輯,你沒有積累,你無法跟客戶一起成長,客戶一旦好了,就離開你,你陪伴著客戶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光,結果客戶一好就跟你沒什麼關係了。為什麼借貸必須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核心是因為無法分享未來的收益。

借貸的第二個特徵是沒有積累。前面說了,因為你無法分享客戶成長帶來的高收益,那麼你永遠只有恆定的利差。一百萬,你收10%的利息,扣除資金成本4個點,運營費用2個點,那麼意味著你最多賺取不到4個點的收益,但是承擔的是一百萬的風險。也就意味著你過去做了一百筆業務,都賺了,突然有一筆業務出了問題,哪怕過去做的再好,最後你都是死,因為收益無法覆蓋壞賬。

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所有做借貸的金融商業模式,看上去是暴利,但其實是非常脆弱的,隨時會面臨崩塌的風險。我國的銀行業非常典型,過了十幾年的好日子,也會突然在一兩年內就虧掉過去幾年賺的錢。這個就是典型的借貸邏輯,是非常脆弱的。也是為什麼我不看好所有承擔信用風險的商業模式根本原因,也是為什麼我離開銀行業的核心原因。無論對企業和個人,借貸都是缺乏積累的行業,長期來看,他只會讓你變得很狹隘和無知。從這個點上看,投資就稍微好點,投資是相對有積累的行業,他風險是恆定的,但是收益是不確定的。所以,相對來說投資感覺上會更有積累一些,你過去做了一百筆交易都虧了,可能未來一筆賺錢了,立馬就把過去的虧損給收回來了,投資的收益和風險相對更平衡一些。

但是,無論借貸還是投資,終極收益都是來自於實體的盈利。一旦一個市場無法貢獻利潤,那麼無論你前面估值怎麼高,聲勢怎麼浩大,都沒有意義,都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而已。所以,一旦邏輯設定在市場盈利這個基礎上,我們就會發現,目前的整體市場其實是缺乏市場盈利的機會的,那麼反過來就是意味著金融的整體性機會在喪失。借貸業隨著實體企業不振,壞賬率攀升,市場觀望。我很早前就說過,

目前市場的格局是好人不借錢,借錢的都是壞人,為什麼?因為,實體經濟不景氣,導致很多人哪怕有資金在手也找不到賺錢的機會,所以,都不會選擇去借錢,因為借錢是要還的,而那些壞人,因為不借錢就活不下去,所以必須依賴借錢活下,不得不借錢。就出現了好人不借錢,借錢的都是壞人的詭異局面,本質其實都是實體經濟不景氣帶來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金融業是典型依附於實體經濟的一個帶有強週期性特徵的行業。在實體普遍盈利的時候,你會發現個體風險雖然有,但並不是那麼重要。我記得我十年前放貸款基本上不需要進行太多的風險審核,大家都會按時還款,為什麼啊?因為那是個基本上都賺錢的年代,當大家都可以賺錢的時候是不太會有人會來逾期和違約的,而現在呢?老婆小孩子抵押給你都照樣跑路,因為當一個人賺不了錢的時候,就意味著怎樣都還不了錢。從借貸角度來看,還款能力一定比還款意願重要很多。

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跟借貸一樣的邏輯,投資的核心也是市場盈利。前面說過,給別人投資錢,最終都是期望分享投資收益的,而且是遠遠超過借貸的利息收入、分紅收益或者股權溢價性收益,但是當市場無法形成這樣的賺錢效應的時候,如何兌現投資收益呢?過去幾年很多人都跟我說,市場很好賺錢啊,你看,誰誰賺了幾百倍,誰誰賺了幾千倍。第一個問題是,這些是普遍性案例,還是個體性案例?第二個問題是,有幾個人真金白銀的拿到了錢呢?許多看上去賺了很多倍的項目,最終都是需要變現的,變現一方面可能是分紅收益,另外一方面就是二級市場的股價交易收入。但是過去幾年轟轟烈烈的市場,又出現了幾家所謂的賺了很多錢的上市公司呢?最終能不能變現還要看企業盈利的基礎。但是這種盈利性基礎,目前來看,是非常脆弱的,因為市場普遍性盈利的狀況基本不存在。

諸位都是企業家,想問一下,大家覺得這幾年有沒有感覺賺錢很難?現在你們的困境是什麼?我自己跟很多企業家聊過,普遍的困惑是找不到賺錢的行業。現在,個別行業或許還能賺點錢,大企業要賺錢很難,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該去哪裡,我看到不少企業,都轉到金融行業,希望在金融業裡博點機會。但是一個市場金融越旺盛,恰恰證明了實體經濟越不好。這個就是現實,但更現實的事情其實是

金融業從長週期來看,往往是大面積的犧牲,因為金融本質還是零和博弈市場,更殘酷的是20%的參與者會賺取剩餘80%的錢。

l 賺大錢都是時代給予的機會,而非個人能力


在整體不盈利的結論基礎上,我們能做點什麼呢?我個人感覺作為個體最好的辦法是學會休息,學會不折騰,學會等待。我在2012年的時候,感覺實體機會很渺茫,勸很多企業家離開實體行業,乾脆賣掉企業,去遊山玩水,什麼事都不要幹,一年花不了幾個錢。回頭看到的現實就是,出去玩的都活得挺好,而那些在家裡勤勤懇懇幹實業或者每天努力放高利貸的人,最後都死得很難看。在一個沒有機會的行業裡,其實你越努力,死的其實是越快的。我們還是要學會在大時代裡做符合時代週期的事情,這有助於你活的更好。

我很多年前寫過一篇《扯淡賺大錢的邏輯》,網絡上很多人在瘋轉。其實這句話的核心思想就一點:

絕大部分賺大錢都是時代給予的機會,而不是因為你的個體能力卓越造就的,所以要學會辨別不同的時代特徵,選擇符合時代特徵的事業比你每天勤奮努力更為至關重要。後來很多人駁斥我是機會主義者或者風口論者。

我自己把過去三十年簡單做了個分類,我覺得可以分為三個大週期。前20年,也就是80年代到2000年這二十年,是勞動賺錢的時代,那時候出賣勞動力是可以賺錢的。因為物資貧乏,我自己小時候跟姐姐賣冰棍,五分錢進來,賣一毛五,三倍的毛利,很豐厚了。那個年代,肯幹點的人都能賺錢。很多萬元戶都是跑運輸的,家家戶戶都能賺錢。那個年代,越勤奮,越辛苦,賺錢越多。

而到了2000年以後,則是靠資產升值的年代。銀行業不斷地進入貨幣擴張的階段,錢越來越多,最後就往資產泡沫化的方向走。這時候,你發現大量的資產大幅升值,最終的結果就是努力勤奮已經不賺錢了,關鍵是依賴資產升值賺錢。你再勤奮再努力,不如買一套房子划算,所以過去十年出現很多所謂的悲劇故事,很多人很勤奮努力的把自己家房子賣了去做實業,頭髮熬白,最後終於把自己當年賣掉的房子給買回來了。回頭看這個十年,其實你啥事情都不用做,買房子就行了。02年開始計劃買房子的話,差不多到現在基本上都是十倍以上回報,算上五倍槓桿的話,基本上就是五十倍回報。很多人勤奮努力工作一輩子,也沒有這個時候買一套房子賺的錢多,這就是現實。

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許多企業家也是如此,其實實業本身並沒有賺太多的錢,但是他們的企業土地產房升值所帶來的盈利,遠超過他們企業的實業利潤。於是最終的結果都表現為資產升值,這個十年如果你不參與到資產升值的邏輯裡去,你基本就被拋棄在財富之外了。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十年,福布斯排名的首富基本上都房地產商和煤老闆等一類人了,當然後者隨著整個十年的結束而崩盤了。總的來說,過去很多牛逼的企業家,並不是他真多牛逼,而是在這個年代加了槓桿帶來買入資產的結果。

而2010年以後,資產升值的邏輯也不存在了,變成了資本大爆發的年代。從2010年到現在,你只要被資本喜歡上,就會發現賺錢的速度和規模,遠遠大於以前的任何時代。我們看過去進入阿里和京東的人,很多都是大學剛畢業的孩子,但是趕上了資本爆發的年代順著資本的趨勢,很快就被推起來了。過去幾年,隨便一個互聯網小夥子,一個想法就能拿到幾千萬的估值,就能超過很多幹了一輩子的企業家。所以當一個行業起來的時候,跟你的個人能力沒有太大關係,關鍵在於你是否在一個正確的年代做了符合這個年代的事情。當然有很多人是無意識的,有很多人是有意識的。前者是祖墳埋得好的結果,後者是眼界格局高的結果。從我個人感覺來看,絕大部分的有錢人都屬於前者,屬於後者的微乎其微。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個年代,賺大錢的人往往不辛苦,辛苦的往往賺不了大錢。這個是非常現實的情況,要學會認識到現實,不要自我催眠。

在我看來,錢分為辛苦錢和泡沫錢,辛苦錢賺的是社會的平均利潤,泡沫錢才是大錢。你們去看,一個股票如果不泡沫化了,那最多就是賺分紅的錢,那是穩定利潤,而只有被資本看上了,讓他的股價遠遠超過他實際有的價值的時候,你才能賺到所謂股權的差價,然後才會有所謂的大錢的機會。其實本質來看,一隻股票十塊錢和一百塊錢,上市公司本身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至少肯定不會有十倍的差價,變化的只是投資他的人的預期而已。

所以,只有泡沫來了,才能讓價格產生鉅變,你才能有機會轉到其中的高額背離帶來的泡沫錢,這個才是大錢。房地產其實也一樣,一套房子十年前賣2000元/平和現在賣20000元/平,本身都是居住功能,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但是帶來的價格變化卻是十倍甚至更高,那說明什麼呢?說明只有價格和價值背離了,你才能賺到大錢。

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純粹從賺錢角度來看,我喜歡泡沫。所以,我們過去幾年特別喜歡泡沫化帶來的一些機會,這些機會往往是人極度樂觀後產生的預期變化帶來的機會。這種機會來的時候,並不需要你太多的能力,你就能賺到一些錢,所以我總是告訴自己,只有當傻瓜也能賺到的錢,才可能是大錢,依賴能力帶來的錢,一般都是穩定的平均利潤,儘量讓自己承認自己不能幹是非常重要的。

l 未來的競爭要將能力與成本掛鉤


在這裡,我自己談下我對能力的看法,其實大家在談能力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能力一定是跟成本掛鉤的,脫離成本考慮,你會死得很慘。德州撲克在中國最近很火,但你會發現,在中國的那些高手基本都玩不轉,在中國打德州跟比大小本質是一樣的,為什麼?因為中國的土豪太多,人家壓根不按概率算法出牌,反正兜裡都有錢,然後把把ALL IN,好好一個比精算概率的遊戲,變成了比誰兜裡現金多的遊戲,壓根沒辦法玩。前兩年中國投資市場就是這個階段,錢越來越多,“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年代,有邏輯有能力的專業投資人,最後往往幹不過那些業餘投資人。因為業餘投資人不講邏輯,只講成本。你問他為什麼投資,他往往說,沒為什麼啊,反正錢也沒地方去,去澳門賭博也是輸,不如隨便給個年輕人或許有一些機會啊。你聽了只會很無語,

這就是成本不一致帶來的能力不一致。

我有一段時間研究樂視,樂視這樣的公司會大量的給你講故事,講未來有多好,而投資者往往喜歡這樣的公司,就會給樂視很多的未來的錢。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同樣一臺電視,樂視三千塊錢的成本,其他公司也是三千塊錢的成本,但是樂視可以買一送一,電視機免費給你,或者折價給你,三千塊錢賣兩千塊。市場賣得越多,報表越好看,銷售額在增長,於是股價反倒越來越高。而別人不行啊,三千塊錢不可能低於三千賣啊,否則報表很難看,所以,這個結果就是我越來越喜歡你,我會給你越來越多的錢。當你跟對手不是處於同一成本線的時候,你就發現很難打贏他,到最後他可能直接把你給收了。打輸了沒關係,打贏了就很牛,他是把未來的錢折現的模式。但是從產品質量上說,你說樂視電視比康佳電視好?很難說。能力好的公司很難說一定打得過成本更低的公司。

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滴滴打車也存在這樣的情況。搖搖招車在北方地區做得特別大,騰訊找它投資,它不讓騰訊投,騰訊反手投了滴滴打車,投了以後馬上開始和快的打車拼價格戰,最後搖搖招車就沒了。你的成本跟人家不一樣,最後結果能力再強都得死。所以未來的競爭已經不是傳統的肉搏式的競爭,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競爭,如果能力不能和成本掛鉤,單談能力會很難。

l 虛擬經濟背離實體經濟,中國入債股雙殺時代


最後談談我自己的幾個顧慮吧,很現實的顧慮。其實前面也提到過了,未來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背離。我越來越感覺到現在虛擬經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其實只要問問滴滴打車估值300多億美金,到了二級市場你們願不願意買就行了。過去3年多來的混亂投資格局,走到今天,湧現出幾家大公司?上市又上了幾家公司?十個手指頭數得出來,這就是我們過去三年砸了數百億美金所剩下的格局。當大量的錢砸下去普遍不盈利的時候,那麼市場會是什麼樣子的格局?這個泡沫到了今天隨時會破。而虛擬經濟一旦破了,實體經濟本身又沒能有效迴歸,那麼新的增長動力就找不到,這時候市場的寒冬就會比較明顯。

所以我說中國進入債股雙殺的年代,債意味著實體經濟違約增加,股意味著投資機會的系統性消失,帶來的後果其實是很可怕的。

另外一個顧慮,就是當下非常火熱的消費分期的機會,我感覺也很危險。互聯網這個東西,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把一個標準化的東西,無限快速的複製,最終的結果就是把本來可以賺十年錢的事情,快速極致的壓縮到兩年內把錢賺完,然後一地雞毛。事實上,消費金融就是這麼個現狀,消費金融的本質上其實是要求個人收入水平的有效增長,而個人收入水平增長的背後,其實是實業的增長。實業賺錢員工才能增加收入,然後才能支持分期。但是我前面說過,收入水平增長本身是不現實的。在這個基礎上,你還擴大消費支出,最終結果就是大面積違約的快速出現,寅吃卯糧的格局,這個邏輯非常簡單。最後帶來的問題是什麼?是消費分期大面積的崩塌,給好人放貸款放完了,一般會向壞人放貸款,壞人放完會向更壞的人放貸款,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這樣。這兩個問題疊加,未來兩到三年,甚至三到五年都不會太好。

l 保持流動性將是未來賺錢的邏輯


那未來堅持什麼樣子的策略會更好呢?我跟很多專家的思考是不一樣的,大量的人在鼓吹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我覺得該分開來看。我個人感覺未來的中國,對外是貶值的,但是對內可能是升值的。匯率很大程度向下行可能是共識,但是對內角度來看,人民幣會越來越值錢,許多人都覺得怎麼可能,央行大面積放水,怎麼會越來越值錢,很快就不值錢了才對。我真心不這麼覺得,從貨幣銀行學的基礎知識可以推理出幾個簡單的邏輯。

第一,貨幣的創造只能來自於央行注入基礎貨幣。但是這塊貨幣本身的額度是很有限的,它被稱之為高能貨幣,是需要通過商業銀行的擴張才可能真正增加市場的貨幣供應量。這裡起很大作用的其實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如果商業銀行不能有效擴張信用,那麼貨幣之水就不太會氾濫。事實上,最近市場上的放水效應是不明顯的,也感覺不到,在08年四萬億裡面起最大作用的其實是商業銀行,是大量擴張了信用所帶來的結果。而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惜貸情況非常明顯,大量的商業銀行非常謹慎的發放貸款,原因前面也說了,現在這個年代好人都不借錢,借錢都是壞人的年代,必然的情況就是商業銀行放款意願大幅度下降,從而使得市場上資金的擴張是非常有限的,並不會形成資金泡沫化的格局。

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第二,為什麼錢會更值錢?這其實跟虛擬經濟泡沫破滅是相關的。當你身邊曾經的有錢人變得一個個都沒什麼錢的時候,其實變相意味著你的錢就越來越值錢了。虛擬經濟崩盤,是大概率事件,這個邏輯是能理解的。因為虛擬經濟的價格是根據成交價計算的

,你說現在一百億估值,那就必然意味著有人要用一百億的價格成交了,你要讓你的估值再上行,那就必須要有更高的成交價才能支撐,那麼就意味著要有更多的貨幣支撐這個交易。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投資是無法有足夠的貨幣支撐的,市場貨幣增量總是不斷降低的,而股權本身不創造貨幣,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的虛擬經濟都會面臨估值下行,那麼相應的投資人的財富縮水就是大概率事件。當大家的財富都縮水的時候,甚至個別企業家的資金鍊都面臨緊張的時候,如果你能保持充沛的流動性,那麼必然意味著你的資金會越來越具備價值,更加的值錢了,至少相對價值是明顯增值了。

所以,我個人感覺未來賺錢的一個很重要的邏輯就取決於流動性,怎麼理解?很多人問我,上海、北京的房子能不能買?我從來不認為一個東西能不能買跟東西本身有關係,而是跟你有關係,你是誰最重要。你很有錢,那麼OK,隨便買;如果你本身錢不多,那就算了,這個就是現實。同樣的房子,不同的人問我,結論必然是不一樣的。從我的角度來看,在你的安全邊際越高的情況下,那麼你承受風險的能力必然增加,而越能承受風險的人,所博取風險高溢價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個邏輯是非常清晰的,保持足夠的流動性,可以讓你有機會去博取更高的風險溢價。而流動性不夠的情況下,則會喪失各種機會。

我今年二月份回國,當時正好跌破三千點,我說如果你是空倉就可以買一點,如果你是滿倉那沒辦法必須砍倉。所以同樣一個點位,同樣一個資產,能買不能買跟資產本身沒關係,跟你有關係。你的流動性越安全,你越有機會搏取高收益。

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我自己是一個業餘投資人,五六年時間投了200多家公司,說實話,我什麼都不懂,因為早期都是不確定的機會,我都是瞎投資。前幾年,我見到一個不錯的年輕人就會給他一點錢,很多人說我很激進,我覺得我一點不激進,因為給他的錢都是小錢。因為從我個人配置來看,我90%的錢都放在穩定的收益上面,每年賺取一部分的利息收入,然後我拿這利息收入去做投資,投完虧了就虧,對我不構成任何影響。也正是這個原因,我投資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壓力,從而我可以博取一些極高風險的機會。但也因為風險高,所以別人跟我競爭的機會就少;我就能拿到很不錯的價格。

投資是反人性的,只有反人性反週期的時候,才能拿到更低的價格,才有機會。如果大家都看好了,你是很難博更高的收益的。

所以,未來保證你的資產安全才是重中之重。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大錢不動,拿點小錢去玩,下個閒子,或許有機會。投資為什麼拿小錢去玩?因為投資長期來看是週期性,九死一生甚至百死一生。如果你指望通過投資過得更好,那不可能,你必須要有一個會下蛋的母雞,讓雞蛋孵,孵出來就孵,孵不出來就算了,雞永遠在是最重要的,它不會讓你餓死。

現在各種折價機會很明顯了,我前段時間去了趟神木,發現很多老闆都開豪車,住豪宅,但結果呢?沒錢加油,為什麼啊?因為沒現金。從一定階段來看,只有現金才是你的錢,其他都是假的。這個時候,誰有現金,誰就能博取高折價的機會。

l 投資是生命與事業的延續


最後,再談談我的不成熟的、不靠譜的投資邏輯。我也只是玩票性質做的投資,並不成功,沒什麼顯赫的業績,賺點小錢而已,別太把我的想法當真。

第一件事情,想提醒投資人千萬別碰三件事情,吸毒,賭博,不設底線的投資。一般來說稍微有點錢的人,不碰這三個基本上不會死人。前面兩個好理解,第三個其實真做起來還是比較難的。其實投資這個事情,最忌諱的就是不設底線。今天投一點,明天投一點,後天投一點,投到什麼時候是頭都不知道,這種投資千萬不要乾了,再有錢也經不起折騰,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不確定的。最好是拿出一筆錢,投完就完了,有機會就有機會,沒有就算了。

第二點,我自己最深刻的感覺就是千萬別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很多事情,一旦你所在的時代不在了,你再能幹也沒用。海爾的張瑞敏也提出這個說法,時代創造偉大的人物。國美黃光裕在牢裡曾經給陳曉寫過一封信,他的意思是我們應該不斷地擴門店,只有我們的門店足夠大,別人才能進不來,這句話有道理是吧?過了兩年發現一點道理沒有了,因為互聯網來了,你發現過去最強悍的東西都是你的負擔,線下門店越多、成本越高、代價越大,還沒法打掉它。曾經是你認為是巨大優勢的資源,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負擔,時代一改變,什麼都變了。

企業家要有投資的心態,往往是要承認自己不能幹,儘量把機會都留給年輕人。別有事沒事要跟年輕人打,很多人你一定打不過他,但你可以成為他爹,打不過就投他。當年蘇寧不跟阿里去打架,沒事給阿里投資點錢,現在就是阿里他爹了,也不會是反一反的格局了。微軟投了很多硅谷的公司,各種各樣的公司,凡是危及到微軟的公司都去投一點,誰也不知道哪個小孩就起來了。雅虎當年最好的時候投了阿里,現在雅虎的日子那麼難過,但是因為有個孩子叫阿里,現在日子多好過。

投資的本質,可以從生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很多企業家都有如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總覺得企業就如同一個小孩,是自己從小養到大的,有必要扶著他走到最後,這是有問題的,孩子長大了,就該放手讓他趕緊結婚去。別都娶媳婦了,你還每天陪著,一點意義都沒有,你應該讓他去生孩子或者你自己去孵化別的孩子。第二種情況,很多人就想著只生一個孩子,這也是有問題的。孩子一定要多生,只生一個孩子容易坑爹。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你去投資一批,生出一批孩子,只要有一個孩子光宗耀祖你就牛了。從投資角度上投一個的成功概率幾乎為零,而且還容易被綁架。第三種情況,一定要在最好的年紀生小孩,你在最好的時候生孩子能夠陪他養他,等到你自己都不行了再養一個小孩。80歲生一個小孩,小孩還沒養大你就死了。許多企業家都是自己快不行了,才想到去轉型去孵化,事實上自己都沒辦法活了,還怎麼轉型。

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投資本身應該是生命和事業延續的過程,而不應該是你自己去主導一件事情。你去主導一件事情,就會發現這件事變成你的事了,所有的能力都依附在你身上。我們很多人投了很多事以後,事必躬親,最後都死了,這種控制性思維也非常可怕。很多企業家認為資源是我給的,想法也是我給的,錢也是我給的,憑什麼他做大股東,但是卻沒想過,你自己是否能做的起來?

工業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的區別是對資產控制的不一樣。工業時代1%的股份意味著幾千萬的資產,互聯網的時代1%和100%沒有任何差別,因為做不起來都是零,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輕資產時代。股份的比例控制權,你如果認為你可以幹得起來,那你就控制。如果你是靠團隊的,你就給他足夠的股份,讓他認為是為自己幹,而不是為你幹,否則他一定不會跟你幹。所以,責權的對等一定要想明白,做一個好的投資人而不是做一個好的控制人。這個年代能幹的人往往不忠誠,忠誠的人往往不能幹,就是這麼現實。

此外,我提醒各位企業家,千萬不要去投你擅長和熟悉的行業。這跟很多人的想法是相反的,許多企業家總是說不熟悉的不投資。投資是要看大格局而不是看小格局的,有很多行業勢必衰落,勢必衰落就意味著你把這個行業全投遍了,你也沒有任何機會,一點機會沒有。我有時候想,我都快40歲的人了,比我年紀大的人都能夠看懂這個商業模式,那這個商業模式就一定不是新興模式,也就不是具備可投價值的商業模式。未來一定是一個現代人不太容易看懂的,是搞出一個新的東西,把以前人乾死的過程。所以,你作為老一輩企業家都看得懂的商業模式,我才懶得沒興趣去投資。儘量多相信年輕人,投資一些他們喜歡的東西,比投資你喜歡的東西更具備未來。

當然,我也承認投資分兩種,一種是補短板,從互補的角度考慮問題,投出一塊可以讓我現在更好的短板來。但是這個前提是,你要確認行業是有機會的。另一種是從生命和事業延續的角度上投出一些還不錯的個人。讓年輕人成長,他們成長你也就成長了。還有一句話是少混圈子,因為混圈子容易失去未來,會讓你的眼界越來越集中在某個圈子裡面,最後把好東西漏掉了。以前講志同道合,現在要在志同道不合的人身上多學學,互聯網就是跨界的特點。一不小心你就走到別人的領域,而把別人乾死了或者被別人乾死了。

最後總結下,短期來看,我個人比較悲觀,但是悲觀到一定程度就會是樂觀,因為冬天之後是春天。冬天有時候就是不適合打獵,沒有機會的時候就是沒有機會,安靜趴著,熬過去就是春天。另外,實業空心化也好,什麼化也好,到一定階段是什麼?你會發現那些去產能,產能淘汰得差不多的時候,機會又出來了,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大宗商品也好,什麼也好,長期低迷總會有一個機會,等到大家不願意玩了,一部分走了,一部分死掉,留下的機會就出現,這是反週期理論。總歸來說,市場就是這樣週而復始的,最後衷心祝願大家會有更好的明天!

---------------------------------

未來幾年賺大錢的邏輯和八大定律(深度好文)


賺錢的八大定律 無法抗拒的致富誘惑!

賺錢第一定律:你要做羊,還是做狼?

永遠是10%的人賺錢,90%的人賠錢,這是市場的鐵律,不論是股市,還是開公司、辦企業,都不會改變。

如果人人都賺錢,那麼誰賠錢,錢從何處來?

天下人不可能都是富人,也不可能都是窮人!

但富人永遠是少數,窮人永遠是多數!

這是上帝定的,誰也沒辦法。

但賺錢總是有辦法,就是你去做10%的人,不要去做大多數人。

做少數富人,你需要換思想,轉變觀念,擁有富人的思維,就是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思維。

有人說得好:“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因為大多數人都是一個方向,千軍萬馬都一樣的思維,一樣的行為,是群盲,就象羊群一樣。

你要做羊,還是做狼?

數英雄,論成敗,天下財富在誰手?10%的人擁有90%的財富,90%的人擁有10%的財富。你要想富,你就得研究富的辦法,研究富翁的思想和行為,象富人那樣做,立下雄心壯志,做出不凡的業績,很快你就是富翁!

“富人思來年,窮人思眼前”,這就是賺錢第一定律!

賺錢第二定律:金錢遍地都是,賺錢很容易!

問蒼茫大地,誰主財富!為什麼他能賺錢,你不能賺錢。追根求源,想賺錢——首先你要對錢有興趣,對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然錢不會找你。錢不是罪惡,她是價值的化身,是業績的體現,是智慧的回報。

物以類聚,錢以人分。你必須對錢有濃厚的興趣,感覺賺錢很有意思,很好玩,你喜歡錢,錢才能喜歡你。這決不是拜金主義,而是金錢運行的內在規律,不信你看那些富翁都喜歡錢,都能把錢玩得非常了得,看看比爾蓋茨,看看沃倫巴菲特,看看喬治索羅斯。

金錢遍地都是,賺錢很容易。你必須確立這樣的觀念。如果你覺得賺錢很難,那麼賺錢真的很難。那些大富翁沒有一個認為賺錢難的,反倒認為花錢太難。你要牢記,賺錢真的很容易,隨便動動腦筋就能來錢。這可不是教你吹牛,這是賺大錢,當富翁的思想基礎,你不得不信!

股市賺錢難嗎?不難,其實股市賺錢就6個字:“低點買,高難賣”。你只要用好這6個字,保你日進斗金,富得流油。華爾街經營之神巴菲特,就是善用這6字真言的世界級大師。說句實話,用活6字真言,你可以不用看K線圖,不用盯著大盤,邊玩邊賺錢,這叫休閒貿易!

眼見他高樓起,氣得你心口疼。你仇富嗎,千萬別。仇富說明你還不富,說明你還有窮人思維,賺錢第一定律怎麼講的,趕快重溫。

如今經濟全球化車輪勢不可擋,市場經濟大潮波瀾壯闊,中國將飛速發展,風景這邊獨好,我們是遇到了“千年未遇之變局”,真是生逢良時,你不賺錢,幹啥?賺錢玩唄!

正確認識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這是賺錢的第二定律!

賺錢第三定律:最簡單的方法最賺錢!

天下賺錢方法千千萬,但最簡單的方法最賺錢。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萬法歸一,簡單的才是最好的。

複雜的方法只能賺小錢,簡單的方法才能賺大錢,而且方法越簡單越賺大錢。

比如,比爾蓋茨只做軟件,就做到了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專做股票,很快做到了億萬富翁;

賺錢第四定律:賺大錢一定要有目標!

年年歲歲花相似,賺錢方法各不同。

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你要賺錢一定要有目標。

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標鋪成的。沒有目標的人是在為有目標的人完成目標的。

有大目標的人賺大錢,有小目標的人賺小錢,沒有目標的人永遠為衣食發愁。你是哪類人?

沒有目標,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賺錢真憂愁!

要賺錢,你必須有賺錢的野心。野心是什麼?野心就是目標,就是理想,就是夢想,就是企圖,就是行動的動力!

試看天下財富英雄,都是野心家,比如洛克菲勒、比爾蓋茨、孫正義等等。沒有財富野心,就沒有財富。

有野心不是壞事,有野心才有動力、有辦法、有行動。

賺錢的野心要越大越好,這不是教你幹壞事,幹壞事的野心要越小越好。

賺錢第五定律:一定要用腦子賺錢!

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財富時代,你一定要用腦子賺錢。

你見過誰用四肢賺大錢的?一些運動員賺錢不菲,但邁克爾喬丹說:“我不是用四肢打球,而是用腦子打球。”用四肢不用腦子只能是別人的工具,是別人大腦的奴隸,是賺不了大錢的!

用四肢只能賺小錢,用腦子才能賺大錢。

人的想像力太偉大了,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前總裁傑克韋爾奇說過:“有想法就是英雄”。人類如果沒有想像力就如同猿猴和黑猩猩。

賺錢始於想法,富翁的錢都是“想”出來的!

想當初,比爾蓋茨怎麼就會做軟件,怎麼就會搞視窗,因為他想到了,正如他自己說的“我眼光好”。亞洲首富孫正義在美國讀書時沒錢就發明翻譯機,一下賣了一百萬美元,後來開辦軟件銀行,他的頭腦和眼光也了不得。好孩子集團老闆宋鄭還是靠賣發明專利起家的,第一項發明賣了4萬元,第二項發明別人出價8萬元要買,但他不賣,自己投入生產,結果成了世界童車大王。

現在有的人確實靠嘴巴賺了錢,但他說話之前首先必須想好說什麼。也有些人企圖靠耳朵賺錢,自己不動腦,到處打聽消息,特別在股市裡,今天聽個內幕消息就買,明天聽個小道消息就賣,跟風頭,隨大流,最後被套賠錢,現在大多數股民都這樣,不知道自己的腦子是幹什麼的!

世界上所有富翁都是最會用腦子賺錢的,你就是把他變成窮光蛋,他很快又是富翁,因為他會用腦。洛克菲勒曾放言:“如果把我所有財產都搶走,並將我扔到沙漠上,只要有一支駝隊經過,我很快就會富起來。”讓我們再來看看腦白金和黃金搭檔,史玉柱的東山再起啟示我們,只要把腦子用活,失敗了還會成功,再賺錢是不成問題的。

我鄭重地告訴大家:你要賺錢你就想吧,想好了就行動,保準你有好收成。

莎仕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講過:“你就是把我關在胡桃盒子裡,我也是無限想像空間的君主。”展開你想像的翅膀吧,賺錢的第五定律是,你一定要用腦子賺錢!

從現在開始,你要立即“做夢”,當一個野心家,設定賺錢的大目標:終生目標,10年目標,5年目標,3年目標,以及年度目標。然後制定具體計劃,開始果敢的行動。

萬事開頭難,有目標就不難,創富是從制定目標開始的。天下沒有不賺錢的行業,沒有不賺錢的方法,只有不賺錢的人。

“人窮燒香,志短算命。”要賺錢,你一定要有目標,一定要有野心,這是賺錢的第四定律。

賺錢第六定律:要賺大錢一定要敢於行動!

天下財富遍地流,看你敢求不敢求。金錢多麼誘人啊,但要賺大錢一定要敢於行動!

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不行動你不可能賺錢,不敢行動你賺不了大錢。敢想還要敢幹,不敢冒險只能小打小鬧,賺個小錢。

我行我富!試看天下財富英雄都是有膽有識有行動力的,想當年比爾蓋茨放棄哈佛大學學業,白手起家創辦微軟,是何等的膽識和行動力。美國最年輕的億萬富翁邁克戴爾,在大學讀書時就組裝電腦賣,感到不過癮便開辦電腦公司,是何等另人欽佩。

甲骨文公司老闆埃裡森不僅放哈佛學業,賺取260億美金,還回哈佛演講,鼓動學生退學,被警察拖下講壇。還有網易丁磊、健力寶張海、實德徐明等等,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業績,就在於他們當初敢於冒險,敢於行動。

你敢富嗎?絕大多數人不敢!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想富,別說敢富。

現在人們談論財富越來越多,但許多人說得多,做得少。

要知道:“說是做的僕人,做是說的主人”。我們許多經濟學家談財富頭頭是道,但他們誰富了?中國的股評家評起股來誇誇其談,但他們誰炒股賺大錢了?如果他們能賺大錢,就不會當股評家了!所以你要炒股,千萬不要相信股評家!

德國行動主義哲學家費希特說過:“行動,行動,這是我們最終目的。”要想富,快行動,不要怕,先邁出一小步,然後再邁出一大步。記住:“利潤和風險是成正比的”。

賺錢第七定律:想賺大錢一定要學習賺錢!

天下聰明人很多,但為什麼絕大多數聰明人都不富?在財智時代,要賺大錢一定要學習賺錢!

你學過賺錢嗎?絕大多數人沒有,所以絕大多數人還不會賺錢。我們在小學沒學過賺錢,在中學沒學過賺錢,在大學還是沒學過賺錢,就連金融、財經類的大學也學不到真正賺錢的知識,看來我們的教育確實有了大問題!

聰明的窮人們啊,你們的智商很高,但你們的財商太低,你們窮得太可憐了!不過高爾基說過:“自學是沒有圍牆的大學”,你們可以自學賺錢知識。

人非生而知之,誰天生就會賺錢?財商和智商不同,智商有天生的成份,而財商100%需要後天學習提高。孫正義、李嘉誠、史玉柱等所有大富翁,都不是一生下來就會賺錢,但他們都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有強烈的賺錢企圖心,二是有很強的學習力,正是由於他們善於學習賺錢,所以他們超越常人,登上財富巔峰。創業致富靠思路,推薦關注創業新項目微信號:cyxxmu。

聰明不等於智慧,聰明賺不到錢,智慧能賺大錢。真正白手起家的富豪,學歷不一定高,但一定很有智慧,他們是最善於學習賺錢的一族,他們都有學習賺錢的不凡歷程,他們通過學習摸到了賺錢的規律,掌握了賺錢門道,執掌了賺錢的牛耳,成為財富英雄!

英雄起於草莽,英雄不問出處。真正的賺錢者,都是閱讀者。你想當富翁嗎?你想跨入財富英雄行列嗎?那你就趕快學習賺錢:讀賺錢書報、聽賺錢講座、向財富精英學習、向身邊高人請教等等。

比如,炒股你要學習沃倫巴菲特,尤其學他簡單的投資理念。創業你要學習孫正義,他在兩年之內讀了4000本書(不知道是怎麼讀的)。還有李嘉誠,他為了創業專門到別的公司打工偷藝。向成功者學,像成功者那樣幹,增長你的智慧,提高你的財商,總結賺錢的秘笈,很快你就會富。

賺錢的第八定律:賺大錢一定要選擇!

風水輪流轉,今天到你家。如今金錢遍地都是,賺錢方法多如牛毛,但要賺大錢一定要選擇。

選擇就是命運,選擇就是財富。不選擇你就會迷失,財富就會與你擦肩而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