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弒母案:我傾其所有,卻成為了你最恨的人!

殺害生母9天后,因未達刑事責任年齡(14週歲),湖南沅江市的小學六年級小吳被釋放!


少年弒母案:我傾其所有,卻成為了你最恨的人!


丹丹老師簡單地捋一捋事件經過:12月2日,小吳不滿34歲母親管教太嚴,盛怒之下,用菜刀連砍母親20多刀,將其殘忍殺害。

少年弒母案:我傾其所有,卻成為了你最恨的人!


之後,小吳的叔叔問了幾個問題,小吳的回答令人震驚:

“為什麼要殺死媽媽?”

“媽媽不好!”

“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

“錯了,但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

“那以後怎麼辦?”

“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

媽媽不好,所以狠心下毒手?又因為是媽媽,所以關你P事?殺人後,還可以若無其事地擔心起自己的學習?

太可怕了!父母傾其所有,竟然養出了一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讓12歲的孩子如此冷血無情?

而這一切,僅僅是他一人錯了嗎?

劊子手,還有誰?

① 衝突的養育理念

原來,小吳是由爺爺奶奶養大,兩位老人非常溺愛孫子,小吳逐漸養成了叛逆、極端的性格,沾染了抽菸、偷錢、打人等惡習。

有一次,小吳偷了爺爺的1000塊錢,爺爺竟一句批評都沒有;小吳殺人後,爺爺在案發現場“寵溺”地摸了摸孩子的臉......

之後,長期在外務工的媽媽因為二胎回到家中,打破了老人的放養式教育,對孩子嚴加管教,結果一不小心變成了他的仇人,悲哀!

② 冷漠的家庭環境

事發後,一家人的表現讓人唏噓!

小吳的爸爸毫無喪妻之痛

,以前把孩子丟給媽媽,現在又要推給政府,甚至試圖帶孩子回學校唸書,這是要讓身邊的同學與狼共舞嗎?

在採訪中,小吳的奶奶身穿紅衣,嘴裡唸叨的只有孫子的功課......

一個是沒了老婆,一個是沒了兒媳,都跟沒事兒人似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的態度多少解釋了小吳為什麼會那樣冷漠無情......

管孩子,要趁早!

① 教養觀念要統一!

很多寶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犯錯,寶媽教育,這時老人會連忙阻止“孩子還小,你說他幹啥”,留下寶媽一臉無奈......

不一致的教育,可能會混淆孩子的判斷,所以最好是提前打招呼,儘量統一教養觀念:

① 寶媽在家,老人就不要“全天在線”;

② 孩子在場,大人有分歧也應暫時讓步。

但是不得不說,要想和老人達成共識,太難了!如果老人不聽,那就隨他去吧。

而寶媽仍要堅持正面管教,“管”需要一點點狠心,“教”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引導。

② 家庭氣氛需和諧!

孩子6個月時,就能感受周圍的氣氛了。

在和諧的環境裡,孩子會更輕鬆地專注於自己的事,更易養出富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孩子;


少年弒母案:我傾其所有,卻成為了你最恨的人!


在緊張的環境裡,大腦會分泌“抗壓激素”,孩子長期處於緊繃的狀態,更易焦躁不安

③ 不要以暴制暴!

寶媽面對孩子犯錯,第一次有點小情緒,第二次開始吼叫,第三次終於舉起了手......

一次皮肉傷不要緊,可怕的是,孩子可能會形成一種意識:用暴力處理。

其實,管教孩子有很多非武力的解決方式:

犯錯類型:亂塗亂畫、亂丟東西……

解決方式:讓孩子打掃衛生、整理家務。

犯錯類型:和其他小朋友發生口角……

解決方式:設置一個“思過角”,等孩子“降溫”後,再及時和他溝通。

犯錯類型:屢教不改,越不讓幹就越要幹......

解決方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體驗後果,如寶寶偏要摸熱水杯,就讓他輕摸一下。

④ 父母以身作則!

4歲前的孩子,很難理解他人的感受,就需要父母去理解他,比如孩子在通過遊戲、語言表達不滿,往往被忽視。

4歲後的孩子,需要父母去引導孩子理解,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

(傳送門:孩子鬧情緒時,多談情少講理)

丹丹老師曾反覆強調過,大人是用頭腦思考人生,孩子是用感覺認識世界。

大人平時不講衛生,如何能讓孩子愛做家務?

大人一回家就刷屏,如何能讓孩子愛上閱讀?

大人經常言行不一,如何能讓孩子說到做到?

大人平時非打即罵,如何能讓孩子剋制自己?

與其苦口婆心地講道理,不如父母以身作則,做給寶寶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一位好的老師,或許影響孩子三、五年,但父母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

丹丹老師叨叨叨:

對於這個事件,科大大既震驚又難過!

男孩12歲,仗著未成年的光,逃脫了法律的制裁!但其實,他也並沒有真正地逃過一劫!

寶爸媽們,在抱緊娃的同時,請嚴而有愛!在孩子成為學霸前,請先教會他做人,教會他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