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經濟學


吃貨經濟學


2018年の第181篇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說到聖誕節,今天“聖誕節吃餃子”居然上了熱搜:


吃貨經濟學


聖誕吃餃子、冬至吃餃子、春節吃餃子、元宵吃餃子......

中國人對“餃子”簡直愛得深沉


吃貨經濟學

前天正好是冬至,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

公司附近的餃子館食客滿座,門外也有不少等位的食客。超市的冰鮮區不少顧客圍著冰櫃挑選水餃、湯圓。

中國和吃掛鉤的傳統節日還有不少:

吃餃子的春節、吃元宵的元宵節、吃青團的清明節、吃粽子的端午節、吃月餅的中秋節、吃臘八粥的臘八節......

別以為打西洋來的“聖誕節”和“情人節”,就和吃貨們無關了。小情侶到西餐廳吃頓浪漫的燭光晚餐,居家過日子的夫妻也免不了加倆雞腿,暗暗撩騷的單身男女正好趁著過節約出來吃飯,也能醞釀出適合撩騷的氛圍。

哪怕是近些年快被“雙11”取代的“光棍節”,單身狗們也有了在這天吃烤串喝扎啤的理由......

難怪那些商家,總喜歡不停的“引節造節”讓我們不停的買買買,吃吃吃。

這些年,不少省市還搞起了“龍蝦節”、“粽子節”、“火鍋節”,這是吃貨的節,幸福的節,賺錢的節。

吃貨們大快朵頤,商家們賺得盆滿缽滿。

除了節日講究吃,中國吃貨平日的戰鬥力也不弱。

吃貨經濟學


據說,南京人一年要吃掉一億隻鴨子,四川人一年要吃掉3億隻兔子,西安人一年要吃掉40萬斤羊,廣東人一年要喝掉10萬噸茶.....

又據說,中國人一年能幹掉88萬噸小龍蝦,6億頭豬,300億公斤白酒.....

今年9月,中國吃貨就把海底撈吃出了過千億的市值。

吃貨們的貢獻自然不止區區一個海底撈。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的數據顯示,過去30年,餐飲行業年均增長率為18.6%,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GDP,由此可見,中國吃貨已經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力量。

儘管中國人對吃愛得如此深沉,但很多人還是說“年味淡了”。

為什麼?

大概是因為物資不再短缺。

小丫的爸媽,小時候最盼著過年。平時吃不飽穿不暖,就指著過年能吃點好的。小丫小時候也一樣,過年可以穿新衣,可以圍著灶臺看媽媽滷鴨子,還能帶著壓歲錢到村頭的小店闊綽的買根雪糕。

所以我們過年過得歡天喜地。

現在物資不短缺了,中國人早已不發愁“溫飽”問題,追求的是“吃好穿好”,而這些非節日裡我們統統也能滿足。

還有就是交通變得通暢發達。

過年是閤家團聚的日子,以前的人出遠門工作,回一趟家極不容易,往往要倒多趟車且耗費不少時間。現在飛機、高鐵、輪船四通發達,從海南飛回哈爾濱也不過6、7個小時,平時只要有小長假都能回家看望父母。

另一個就是,我們的消遣越來越多。

小時候過年,我們扎堆在村口擲骰子就能玩半天,買一盒甩炮就能嘚瑟很久。年三十晚上一家人還能圍坐在一起邊嗑瓜子邊看春晚邊聊得不亦樂乎,或者直接串門走親戚。

如今過年,大人們忙著搓麻將鬥地主,年輕人忙著打遊戲搶紅包,至於小朋友嘛,甩一部ipad一部手機他們也能安安靜靜的玩半天。

雖然“年味”淡了,卻依然阻止不了我們“回家過年”的歸心,阻止不了父母早早開始準備年貨等著兒女回家的期盼。

無論走到哪個地方,吃過多少美食,吃貨們的胃,在回到父母身旁時,才能得到最徹底的“撫慰”。

這就好比過著西方的聖誕節,中國吃貨們最惦記的還是“吃啥餡的餃子”

最後我有兩個問題想問大家:

1.重慶人一年要吃掉多少噸火鍋底料?

2.下面這張圖你知道是什麼嗎?


吃貨經濟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