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三十,在微信上借500元的女同學


年過三十,在微信上借500元的女同學


2019年の第4篇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元旦去了幾位朋友家,聽到了一些好的故事和不好的故事,關於犯錯、婚姻、選擇,人的際遇確實千差萬別。

01



昨晚朋友問我,是否清楚高中某位老同學的近況。不久前,這位老同學和我朋友開口借3000元,昨晚朋友又收到她的微信消息,言辭非常懇切又焦急的求助,急缺1萬元的資金,想找身邊比較親近的朋友籌集,要和我朋友借500元。

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這位老同學一直穩重有加,為什麼要在微信上挨個的找朋友借500元?難道被盜號了?

即便沒有被盜號,要借1萬塊也不難啊,據我們瞭解,她的閨蜜中至少有兩三位經濟都很不錯。

老同學後面又發來語音,證實了這則“借款消息”確實是她發出的,而且還說明了借款原由:因為網絡借貸,有款項還不上。

聽得這個原因,我和朋友不禁搖頭,難怪老同學要500、500的找身邊親友借錢,怕是陷進網貸的坑裡太深,惹上麻煩了。

細節方面,老同學不提,我們也沒有繼續打聽。

想起讀書時,這位老同學是班幹部,很有姐姐的風範,對班中同學頗為照顧,為人又踏實勤奮,我們怎麼也想象不出,她因何陷入網貸中,如今要豁出臉去在微信上找人借500元。

這是這一年來,我聽到的第N個發生在我所認識的人身上的網貸例子。

就在兩週前,我才得知公司有位同事因網絡借貸,負債50餘萬,也在到處找朋友、同事借錢,至今未解決問題。

網貸害人,無知害人,慾望更害人。

年輕時剋制慾望,專心賺錢,提高認知,鍛鍊好身體,並不是一句沒營養的雞湯。

如果真的要犯錯,最好在年輕的時候犯,這樣試錯的成本才低。過了30歲才頻頻犯錯,代價未免太高了。

02


畏懼回婆家的女同學


多年未見的女同學,元旦時見了一面敘舊。

讀書時她是最歲月靜好不過的人,手工、畫畫、讀書樣樣都行,頗有才氣,如今這些她都做得少了,要解決的生活問題很多。

她正煩惱春節回婆家的事。去年她新添了一個孩子,婆家的老屋比較舊,室內沒有廁所,沖涼房沒有熱水器,帶著孩子諸多不便。而且她還想在春節均出部分時間回孃家,但婆家和孃家又隔著比較遠的距離。

她的時間精力也不夠。一家人住的是關外的民房,租金便宜,房子寬敞,但通勤的時間長。每天往返的通勤時間差不多要4小時,晚上到家近9點,哄完孩子睡覺,屬於她的時間所剩無幾,週末還要加班。

要不要生二胎也是個問題。雖然丈夫不提,但同學瞭解,婆家的老家,一般很少家庭會只生一個孩子。

女同學斬釘截鐵的和我說,絕對不會再生二胎,養好一個就夠了,她要拼事業。

努力賺錢,在大城市買房,讓孩子受更好的教育。如果有條件,她還想去進修。

年過三十為人母后,她的鬥志被徹底激起。

同學從小被父母寵愛長大,學的是藝術專業,浪漫又巧思。丈夫和她相識於大學校園,對她頗為包容寵愛,兩個人戀愛、同居、結婚,一切發展得順其自然。

但見到同學今日種種,我想多年前戀愛甚至談婚論嫁時,她一定想不到那些頗為現實的問題會如何影響兩個人的生活,譬如家庭環境、賺錢能力、生活願景、自我要求等等。

年輕的女孩子,在戀愛時眼裡多隻看見對方待自己的種種體貼,想象的是未來生活的種種美好。哪怕被提醒,前面可能有諸多荊棘,也以為只要兩個人心在一起,就有了勇往直前的動力。

愛情固然美好,但走進婚姻前,考慮一些現實問題並不為過。有情飲水飽是兩口子的事,感情破裂也大不了離婚。但如果上有父母、下有兒女,憑什麼要讓他們跟著你過苦日子呢?

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買房,什麼時候生孩子,孩子由誰照顧,在哪個城市受教育,雙方父母誰來贍養,家庭經濟如何分配承擔,都可以坦誠的溝通。

婚姻這個事,寧願婚後糊塗點過,也不要婚前糊塗的結。

03


寧願單著也不願“孩子吃苦”的女同學


週末約了一位女同學吃飯。這位女同學算是小丫身邊少有的特立獨行的人,父母很是恩愛,也很勤勞,但眼見父母極其低微、辛苦的勞作才勉強養大她們姐弟幾個,同學很小就有個想法:窮人,還是不要生小孩好了。

父母有時很難想象,貧窮會給孩子的成長留下多少瘡疤。

我的女同學至今還記得,十幾歲時的某個春節,因為穿了一雙破洞的鞋子,被同村小孩集體嘲笑的場景。她說當時心裡其實有些麻木,別人嘲笑也沒辦法,因為家裡就是窮,就是沒有第二雙鞋可以換,父母也已經很努力了。

她至今也記得 ,在妹妹得急病時,父母四處找人借錢的卑微,母親甚至在家裡痛哭。

長大後的女同學很獨立,也很爭氣。如今家裡條件已經變好,弟弟妹妹也都各自成家,但她還是忘不了十幾年的成長期間,姐弟幾個過得有多小心翼翼,敏感怯懦,她甚至沒能去讀大學。

無論父母如何催促、溝通,女同學都決意不結婚。

她沒有自信,自己可以忍讓另一半的缺點和對方家庭的陌生人事,也沒有自信,自己能讓未來的孩子不受委屈,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養育好一個孩子實在太難。

自己對家庭和社會原本就有無法釋懷的種種失望,就不要讓“未來的孩子”去接受這樣一個世界了。

這種想法,其實和朴樹在一檔節目中說的話有點像:


年過三十,在微信上借500元的女同學


女同學的想法有些悲觀,但拋開對婚姻的期待後,單身的她過得其實很精彩。做生意、看書、旅遊,餘下的時間她唯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和父母都過得好。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要得起什麼,也是一種值得尊敬的人生態度。

很多人在做選擇時太容易,卻未必有承擔選擇帶來的結果的能力,甚至連累家人去承擔這個選擇的結果。

希望我們,都有自知之明,能承擔起自己所做選擇帶來的任何結果。我想,人生在世,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最基本的一種善良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