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冬天颳風時會感覺更冷?

为何冬天刮风时会感觉更冷?

為何冷天冷在風裡?

在回答以上問題之前,我們要明白什麼叫“風寒效應”。

風寒效應,是一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

为何冬天刮风时会感觉更冷?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靜止或徒步行走時,穿著衣服感覺冷暖剛好適宜,這時候如果你坐上敞篷汽車奔馳前進,馬上就會感到風聲大作,周身寒冷。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是因為人的體溫一般為36℃~37℃,在多數情況下會高於周圍環境氣溫,在無風或微風情況下,人體周圍的空氣分子交換很弱,這就在人體和大自然空氣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過渡層。由於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過渡層就在貼近人體的表面起了保暖的作用。

可是,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便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並把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

這就是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颳風天比無風或微風時使人感到寒冷的原因。

寒冷的“催化劑”除了風,還有水---水寒效應

为何冬天刮风时会感觉更冷?

在介紹水寒效應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衣物保暖的原理。實際上,起保溫作用的並非衣物本身,而是衣物纖維間的空氣。保暖性好的衣物會鎖住空氣,減緩纖維間的熱空氣和外界的冷空氣間的對流避免因此而帶走熱量。熱絕緣性,是衣物保暖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

人即使在寒冷的環境中人體仍會持續的小量的排汗。當淋溼、落水、或大量流汗時造成衣服潮溼的情況下,水不僅會把衣服上的暖空氣層排擠掉使其失去保溫作用,保溫層被破壞後,熱傳導作用會更快地從人體上吸收很多熱量。同時,水汽的蒸發作用會帶走更多的熱量,因此人會感覺到比實際要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水寒效應。

據測算,當身體潮溼時,身體所散失體熱的速度是身體乾燥時的25倍。這在酷熱的夏天是最有效率的降低體溫的方式,但是在冬季的低溫環境下,卻是造成失溫情況的最大助力。所以冬季保持身體的乾燥永遠都是從事戶外活動時穿著的最高指導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