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在默默付出,回溯到古代,那些偉大的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蘇軾……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你可知道在他們的光環背後,都有一個女人在默默地投入……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她們在夫君和身邊男性光環的籠罩下被掩蓋了才華。如今,有誰能夠記得住她們的名字呢,又有誰知道她們那並不為人知卻滿腹的才華呢?

顏真卿夫人韋芸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顏真卿 《與夫人帖》


顏真卿稱得上是中國人最完美的道德楷模,大孝子,大忠臣,而他的妻子韋芸,也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典範,韋芸是個敢愛敢恨,擁有自己主見的女人,她愛慕顏真卿,衝破層層阻力,最終與他成婚。在指腹為婚、父母作主的時代,她無疑是一個異數,在她身上有一種獨立超然的品格,始終掌控著自己的幸福。在結婚之後,相夫教子,為顏真卿付出了一切,正是她無私的付出,從而讓顏真卿無後顧之憂。

蘇軾夫人王弗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王弗(1039年~1065年)是蘇軾結髮之妻,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縣)人,聰明沉靜,知書達理。十六歲即與十九歲的蘇軾成婚。可惜天命無常,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王弗卒,年方27。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禮,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便陪伴在側,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蘇軾問她其它書,她都約略知道。王弗對蘇軾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裡說:“君與軾琴瑟相和僅十年有一。軾於君亡次年悲痛作銘,題曰'亡妻王氏墓誌銘’”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熙寧八年(1075),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那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

趙孟頫夫人管道昇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管夫人,即管道昇(1262~1319),字仲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幹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祐六年五月十日病卒。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負盛名,世稱管夫人。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管夫人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據說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又不好意思告訴老婆,老婆知道了,寫下這首詞,而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之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這首才氣與情趣兼備的《我儂詞》如下:“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王羲之啟蒙老師衛鑠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衛鑠,別稱衛夫人,名鑠,字茂猗,河東安邑人,是晉代著名書法家。衛鑠為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衛氏家族世代工書,衛鑠夫李矩亦善隸書。衛夫人師承鍾繇,妙傳其法。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衛夫人是“書聖”的啟蒙老師。

她曾作詩論及草隸書體,宋陳思《書小史》引唐人書評,說她的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應該不是過譽之詞。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民間傳說

洗墨池


蘇莊村東頭有個十來畝大的泊池,叫衛夫人洗墨池。說的是衛夫人小時習字,態度十分認真,有時一寫就是幾個小時,乏了她就去門前泊池裡把筆硯洗一洗。一次,她練字累了,就把筆硯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裡,泊池裡的水從此染成了黑色,後人就把這泊池稱為衛夫人洗墨池。

吃墨


有一個衛夫人吃墨的故事。是說,衛夫人常常是邊吃邊看書,一次竟用饃把墨沾吃光了。等到王羲之來看她吃了飯沒有,但見菜原封不動還在桌子上,硯中的墨且光了。衛夫人這才知道自己用饃把墨沾吃光了,兩人不由的笑了。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給鵝點睛


一次,王羲之畫鵝,什麼都畫好了,就是眼睛左也不成右不成,總感覺畫的不好。於是,便請恩師衛夫人給鵝點睛。衛夫人接筆便點,誰知,這一點,鵝撲閃一下竟飛了。

墨汁雨


有年夏天,衛夫人習字,把周圍山上的石頭、樹皮和能寫的地方上幾乎都寫滿了字。一日突下大雨,石塊、樹皮上洗刷一新,而雨水和墨跡又混為一體變為黑水,這樣就有了人們傳說的"山上下過墨汁雨"的故事

觀音老母烙餅


一天,衛夫人將自己化裝成觀音老母,到集市去賣餅,她打餅和別人不一樣,她把案板放在臉前,烙鏊放在背後,擀一個餅從頭上往身後一扔,並恰恰落在烙鏊中,圍觀人水洩不通,嘖嘖稱讚。一會兒王羲之也來觀看,看到興奮時,不由脫口而說,這個手藝太妙了。衛夫人聽是王羲之的聲音,就說,這還沒有王羲之的字寫得好哩。王羲之認為這是神仙點化他,心裡高興,但又想,這觀音老母烙餅的技術確實太高了,自己的字哪能和她相比。於是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練的像觀音老母烙餅一樣妙。從此又跟衛夫人苦學了一年,就告別恩師,走向社會,綜合名流特長,集精藝於一身,自成一派,終成一代書法大家。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玉石白菜


話說,衛夫人的“筆陣圖”寫成後,呈送皇上御閱。皇帝御閱後,連聲說,寫得好,寫得好。忙叫來大臣,把自己身邊一尊稀世珍寶--玉石白菜賜給她。衛夫人在世時愛不釋手,經常擺放案頭。一說她死後,家人為表示紀念,並經皇上恩准,把玉石白菜作為殉葬品,隨之入土;二說後來這國寶流失到臺灣故宮博物館。

用過的玉硯


話說,解放前初期,在蘇莊村學校念過書的學生,沒有人不知道老師桌子上放著一方奇特的大玉石硯。那方大玉石硯有半尺厚,一尺多長,橢圓形,四邊雕有栩栩如生的飛龍。傳說,這玉石硯是大書法家衛夫人用過的,土改時是農會從財主家搜出來後,便送給了學校從那時起,都把玉石硯當作學校的“傳家寶”。當學生給老師研墨的時候,老師都要求學生愛護玉石硯,學習衛夫人,要從小苦學毛筆字。五十年代初玉石硯不見了,至今給衛姓人家留下非常非常的遺憾。

王羲之妻子郗璇


王羲之的妻子名璇,字子房。書法卓然獨秀,被稱為“女中筆仙”。她熟讀經書,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她與王羲之結為夫妻,雖然是父母之命,但“東床快婿”這一段佳話傳頌至今。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郗璇墓識


婚後郗璇作為一個賢妻良母,她對王羲之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書法家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她一生生了八個子女:玄之,凝之,官奴(女兒),渙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不幸的是玄之,官奴先後夭折。中年喪子,“黃梅不落,青梅落”,作為做父親的“祠庶子哀摧”,是悲痛欲絕的。王羲之壽命不長,妻子郗璇卻享有九十多歲的高齡。

黃道周夫人蔡玉卿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明萬曆四十年,蔡玉卿出生於鶴峰一個隱士家庭。她幼時恬靜寡言,喜愛讀書,10歲能文,15歲嫁黃道周為繼室。蔡玉卿來到黃家,不但“事姑以孝聞”,且能刻苦攻讀,臨池潑墨,隨黃道周上京途中,也堅持天天臨摹東晉女書法家衛夫人字帖。幾經磨礪,字、畫、詩均有造就,但其作品多不行世,而行世的也以“閨中名不宜傳外”為由,署黃道周名字。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蔡玉卿《山居漫詠卷》局部


崇禎三年,黃道周因連上三疏營救錢龍錫而被貶官三級。乞休獲准,將要離京時,蔡玉卿關切地對丈夫說:“所當言者,盡於此乎?”黃道周理解夫人對自己的支持。第二天,再上一疏,規勸崇禎皇帝“退小人,任賢能”。崇禎皇帝竟以“濫舉逞臆”之罪把他削籍為民。遭此橫禍,蔡玉卿慰勉丈夫:“上怒方殷,禍幾不測,今削籍歸,幸矣。”

蔡玉卿隨夫還鄉後,或日夜伏案為致力著書的丈夫研墨抄書,或孜孜研讀經史。崇禎八年,黃道周講學於漳州紫陽書院。蔡玉卿隨行並熱情地為前來聽課的學生煮飯做菜,家裡經濟拮据,也從不告訴黃道周。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蔡玉卿《山居漫詠卷》局部


崇禎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撫解學龍按常例,推薦所部官員,對黃道周推崇備至。崇禎皇帝疑黃道周與解學龍結黨,竟以“黨邪亂政”罪名,逮捕兩人,各廷杖八十,“發西庫司問擬”。蔡玉卿在丈夫遭此沉重打擊時,叫家人帶去書信,以“天下聖明,自有霽日”相慰。並把寄回的血染襦褲留示子孫。她告誡兒子:“而父獲遇明時,乃橫受闕下數百鞭楚,九鞫四拷;指節微續,輒細書百部《孝經》,以當獄吏卒錢,為人臣子,勞苦極矣。”讓兒子瞭解父親的冤屈和堅強的意志。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蔡玉卿《山居漫詠卷》局部


崇禎十七年,明朝覆滅。黃道周奉南明弘光福王詔,赴南京任職。以當時形勢,蔡玉卿深知奉詔無異於赴死,但她支持丈夫成行。未幾,福王政權也告覆沒。黃道周奉南明隆武唐王詔任職。時兵權在鄭芝龍手,黃道周知事不可為,於是“自請募兵抗清”。蔡玉卿看到招徵疏,悲泣地說:“此夫子盡瘁之日矣!招徵之役,不過義無所逃,欲得一死,以下報孝陵與先帝耳!”


歷朝大書法家的女人,同樣氣質不凡


蔡玉卿《山居漫詠卷》局部


不久,黃道周兵敗被執。蔡玉卿悲痛萬端,而報國之情愈烈,即派家僮帶去短信:“自古忠貞,豈煩內顧,身後之事,玉卿圖之。”黃道周得書大笑。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初五,黃道周從容就義。可以說,正是有蔡玉卿這樣明白事理的賢內助,才成就了一位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