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绪的出气筒

“嘀嘀嘀”微信一连串发来很多条语音,一条一条,我慢慢地听着。

是婶婶发过来的,应该是从哥那里听到什么风声,每一句都有责怪,说我不懂事,这些年读的书都白念了,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几近生气地听完了所有语音,很久心情都不能平复,我没办法压抑心里的怒火,但又不好向长辈发火,只能把矛头转向哥。

做情绪的出气筒

“哥,能不能以后别再插手我的事情,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你也没必要为我以后的幸福买单。知道你们关心是为我好,但没必要把这个事情说来说去,有意思吗?当时事情发生的时候,就是考虑到父母辛苦,才会选择留在家里,我不和爸说话,也是事情留下来的后遗症,我也很痛苦,当时恋爱的时候,你们都是统一战线,不希望我远嫁,就算你们考虑到为我以后着想,又是各种血淋淋的例子希望我能够开窍,但是这种未雨绸缪是我不能够理解的。难道就因为父母辛苦,父母生了我,就应该左右我的思想吗?就算那是为我好的,那又能怎样,现在我几近背叛自己的内心,从感情里抽离出来,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难道这些事情错的都是我吗?错在我不该爱一个离家那么远的人?我坚持自己,想要拥有爱情,你们给我诉说现实。我不否认这些,但是我不是圣人,所有的事情,过错从来都没有单方面的,为什么最后受指责的却只有我一个,就是父母是长辈,我就不该忤逆?这种爱未免也太自私了吧!我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我有原则,请你们也不要触碰我的底线!”

做情绪的出气筒

哥被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给我打电话,我狠心挂断,又打,我又挂断……微信问我到底怎么了?我没有回复,我心里难受,难道听父母的,就要以失去自我为代价?很多时候我也迷茫,我不知道该怎样活着?难道人生就是这么活一场吗?每天不断提醒自己,结束了就该有新的开始,可还是会有些片段的记忆遗留在脑袋里,爸说的那句气话还是没法忘记,“就算我养条狗,饿了还知道向我摇尾巴呢”,让我对父亲这个形象有了新的定义。其实我挺累的,就算你们辛苦,活在这个世上,又有哪个不是在自己的哭声里来到这个世界,在别人的哭声里离开,我们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痛,把自己的痛强加于别人身上,来教唆别人不要做忤逆自己的事,就是正常的孝道,听话?

做情绪的出气筒

过了很久很久,我拖着疲惫打下了几个字,结束了我们的聊天——“没事,我只是发泄一下情绪”。哥也算大度地接受了。

然后回到婶婶的聊天界面,淡淡地说“知道了”。

我们都会有难过,有愤怒,这些情绪都要找个突破口去发泄,可以找朋友诉说,可以就找当事人理论,但是要把握分寸,而不是把事情弄得一发不可收拾,诸如亲人朋友都没得做,当然如果你不在乎。也可以把这些坏的情绪写下来,静下来究其原因,也自觉没有那么气愤,好像好很多。

很多人会选择在愤怒的时候忍气吞声,长久下来并不是聪明之举,而爆发之时也如洪荒之力。不管任何时候,如若有不满,都要表达出来,可能你会纠结于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重要的是自己要学会调节,祝大家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