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被情感勒索了吗?

如果问我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是“爱”,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美好的“爱”其实会伤人,有时候甚至比一般的情感伤得还要狠,因为你最亲密的人往往也最了解你的软肋和死穴,而你就算受到伤害也不舍得终结这段有爱的亲密关系。

比如:

跟伴侣吵架的时候,她对你说:“你要是敢跟我分手,我就死给你看!”

父母对孩子说:“你不听我们的话,你就是不孝!”

领导对你说:“你想要回去多陪陪家人也可以,但是这一次的升职提拔就比较困难了。”

可怕吧?只要不答应他们,你面临的仿佛就是亲密关系即将破裂的结局,遭受情感勒索的人总会体验到一种极其强烈又莫名其妙的“挫败感”和“无奈感”。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打着“爱”的旗号,利用双方之间深厚的感情,企图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就会变成一种非常可怕的行为,而且这种可怕的行为,离我们一点也不远,几乎每天都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在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兼畅销书作家苏珊·福沃德的书里,把这种行为形象地称为“情感勒索”,将情感作为威胁,勒索对方达到目的,进而控制对方。她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并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情感勒索》。

你知道你被情感勒索了吗?

这本书是畅销全球20年的心理学经典,非常犀利地剖析了这种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又非常注重实效地教给读者一套摆脱情感勒索恶性循环的操作方法。

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很多日常生活的片段,然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情感勒索啊!”

有时候自己是勒索者,有时候是被勒索者,这种行为常常是“自发的”,自己就像身陷浓雾之中,根本看不清根源,也不懂如何解决,有时候误打误撞解决了问题,但更多时候是进入到一种恶性循环里。

读完这本书后,我总算拨开了那层浓雾,搞清楚了情感勒索之所以会让人痛苦的原因,是因为它破坏了一个人的“自我完整性”,伤害的是人的自尊,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片笼罩成心理阴影的浓雾到底是什么。


一、恐惧感

恐惧感是情感勒索者最容易利用的东西,因为一般来说,能对我们进行情感勒索的人,都是跟我们关系亲密的人,比如好朋友、伴侣、父母、子女、领导等。他们太了解我们了,知道我们最担心失去什么,什么时候会恐慌,也猜得到我们对什么束手无策。

那些利用恐惧感进行勒索的一方特别喜欢这样说话:“你要按照我说的去做,要不然我就会……”

你知道你被情感勒索了吗?

这种话听起来是不是很恐怖?跟你关系亲密的人,会挑一种你最恐惧的情况来跟你提要求,这种情感勒索很容易就让你屈服,但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屈服会摧毁你们之间的信任感。

恐惧感是我们人类生而有之的一种东西,它来源于人类的婴儿时期,因为婴儿无法独立生活,原始人类也必须群居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我们天生害怕“孤独”,害怕“失去”。所以,当你的爱人在言语或者行动上,让你觉得他随时都会离开你的话,你就会感到恐惧,害怕分手,害怕回到孤单一人的状态,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

就是因为人会有这样一种恐惧感,所以一旦爱人以此要挟你控制你的时候,你往往都会服从,但服从之后,恐惧感并不会消失,而你在这段关系中会更加患得患失。

还有一种恐惧是对于愤怒的恐惧,这种恐惧来源于幼年时的记忆。比如父母经常争吵甚至打架,或者父母某一方是个暴君,经常大吼大叫,这些经历会形成我们心理上的一种“条件反射”,长大后变成对愤怒的恐惧。

比如,跟父亲谈话的时候,只要一看到父亲突然沉默,青筋突起,自己就马上认怂,什么话都不敢再说下去。

对于愤怒的恐惧,会让我们仅仅为了避免与亲密的人发生争端,就轻易地屈从对方的要求,但是问题没有解决,矛盾不会消失,一次又一次的屈服只会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失衡,等到哪天爆发的时候,往往会造成关系的破裂。


二、责任感

责任感也是情感勒索浓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包括父母、学校、社会、报纸、新闻、电视等,慢慢形成自我的价值体系和做人原则。

比如,小李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不接受婚前性行为,也不接受离婚,这些做法就是由他的宗教信仰所培养出来的责任感。

当权利和义务平衡的时候,有责任感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的责任感太强的话,那你就会变成永远牺牲付出的那一方,而对方就成为欲求不满的索取者。

前两年有一部挺火的电视剧《欢乐颂》,其中一个女主角樊胜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的父母重男轻女,明知儿子是个好吃懒做的混蛋,也觉得儿子比女儿好,女儿可以当作全家人的提款机和处理器,只要家里出了困难,就找樊胜美解决。

樊胜美的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是你哥哥呀,你怎么能不管他?”

这句话就是利用了樊胜美内心认为自己应该回报家庭的责任感,而她的责任感越强大,所遭遇的情感勒索就越是没完没了。

利用责任感进行勒索的人最喜欢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用各种道德、传统甚至宗教来绑架他人。他们经常这样说:

你知道你被情感勒索了吗?

他们会消解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告诉你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反正这就是你的责任,理所当然要做的,不做就是错的。

但有意思的是,那些经常因为责任感被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又常常反过来变成新的情感勒索者。

比如,夫妻吵架,男的说:“每次都是我让你,我从来没说过半句埋怨,这么多年了,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还不满足?你这样算什么好妻子?”

这就是典型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但不管主动权怎么转换,只要权利和义务不平衡,就都是情感勒索,都是一方想要控制另一方,这样的话,两人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差。


三、罪恶感

情感勒索浓雾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罪恶感。

罪恶感是十分普遍的存在,只要是个有良知的人,都一定感受过自己的罪恶感。只要我们违反了自我观念中的“道德规则”,罪恶感就会冒出来,通过身体、情感、心理等各种部位的不舒服来惩罚我们。

比如,对于那些自我严格的人而言,撒个谎、逃个课、迟个到什么的,都会产生罪恶感,会脸红心跳,心生懊恼等。

正因为罪恶感会让人不舒服,所以我们都在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从而避免罪恶感对自我的惩罚。但是有时候,人的罪恶感会太过于敏感,就很容易成为他人情感勒索我们的武器。

如果你是一个“罪恶感”机制特别敏感的人,你很容易会遇到以下情况:

你知道你被情感勒索了吗?

比如,你前几天答应闺蜜今晚一起吃饭,但是今天忙了一天,你觉得有点累想回家休息,于是取消了一起吃饭的计划。然后闺蜜因此很不高兴,让你觉得是因为自己放鸽子,才让她那么痛苦,最后你只好决定还是陪闺蜜一起吃饭,看到她心情好点了,你才没那么自责。

这就是典型的利用罪恶感进行的情感勒索。朋友利用你这种心理,表现出痛苦的样子,让你认为是你造成了他的痛苦,而不管这种痛苦到底是不是你造成的,你都愿意对他负责,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感觉好受一点,不用被自己罪恶感折磨。

对方越是你在乎和看重的人,你就越容易揽锅上身。这样一来,情感勒索者会更懒得跟你解释真正的原因,久而久之,你默默承受得越来越多,双方的信任感就会越来越低,双方关系也会慢慢变成名存实亡。

你知道你被情感勒索了吗?

以上就是三种情感勒索的武器。当然了,在真正的情感勒索中,很少人会只单独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中的一种,而常常都是两种或三种共同使用的。

其中,罪恶感和责任感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因为罪恶感的滋生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尽到责任。比如小丽因为丈夫出轨想要离婚,可一想到孩子还那么小就要失去爸爸,就觉得自己太自私了,责任感让她感觉自己没有履行照顾孩子的责任,而没有履行照顾孩子的责任又让她产生了自己“非常自私”的罪恶感。两种感觉交织在一起,就很可能让她继续容忍丈夫的出轨行为。

情感勒索者只要一旦抓住你的把柄,就极少会主动停下来,他们会利用你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甚至拉拢官方权威和长辈亲友的影响力,或者拿你去跟与他人进行比较,不断进行情感勒索,从而达到控制你的目的。

想想那些你特别看重的人,是否做过以下几种行为?其实这些都是情感勒索的表现。

你知道你被情感勒索了吗?

在你满足他们的要求后,他们会消停一段时间,你们会度过一段“和平”与“甜蜜”时期,但不用多久,这种情感勒索又会卷土重来。

如果你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翻旧账,让你不得不再次屈服。只要你不懂得打破情感勒索的死循环,情感勒索就会成为你们的沟通方式,在不断的退让和屈服里,一方控制了另一方,亲密关系越来越不平衡,最后的下场只能是分崩离析。

所以,看清真相的意义就在于看清之后才懂得如何处理。了解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是怎么一回事了,你才能避免落入情感勒索的圈套。

了解之后,不要害怕改变,去找到恐惧的根源,解除恐惧键,或者通过扮演情感勒索者的方式,让对方了解你的感受;对自我的束缚不要太紧,解除责任键,定下一个付出的底线;分清楚观点和事实,解除罪恶键,增强自我认知的自信心。

用这些方法,在亲密关系中换一种方式,认真维系你与对方的关系,不管是爱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亲人、朋友或是工作关系,都是拨开情感勒索这层浓雾的方法。

你知道你被情感勒索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