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漩渦的鬱亮,該如何自拔?

深陷漩渦的鬱亮,該如何自拔?

與王石情同手足的鬱亮,該與王石共進退嗎?與王石攜手再造一個萬科,真的靠譜嗎?千金難買的鬱亮,該相信民資新東家的千金許諾嗎?如果新東家是國資,等待鬱亮的是真空還是束縛?在資本巨浪開始攪動整個中國企業風雲變幻時,平時忙於業務業績的高管經理們,該何去何從?

深陷漩渦的鬱亮,該如何自拔?

持續一年半的寶萬之爭,焦點人物是王石、姚振華,涉及組織分別是萬科、寶能、安邦、華潤、深圳地鐵,圍繞這個故事牽涉進來的人和事,不計其數,精彩連連,高潮迭起,吸引著億萬國人。然而,有一個人物,偶爾被牽涉進來,但一直不能成為主角。其實,這個人的在這場爭鬥中,內心的波瀾程度一點也不亞於王石和姚振華。這個人,就是鬱亮。因此,《中外管理》楊光總編約我寫一篇關於漩渦中鬱亮的文章,於是經過反覆思考,最終寫下此文。

鬱亮不能不考慮的那些關係

事情好辦,難辦的是人。人之所以難辦,就是處理各種關係。假若我是鬱亮,我會考慮以下的關係。

與萬科:鬱亮1990年加入萬科,26年裡看著萬科一天天壯大,成為全球第一大房地產公司,與萬科的感情篤深。如在這場爭鬥中,鬱亮無奈離開,內心還不知要哭死到什麼程度。一個職業人一旦在一家企業真誠付出3年以上,與企業都會有深厚的感情,離開時都會戀戀不捨。

與王石:王石於鬱亮可是有知遇之恩。鬱亮是王石一手提拔和重用的人。鬱亮加入萬科第三年就做到財務經理,可見深得王石青睞。直至王石把CEO的重擔交給鬱亮,其中的賞識、信任、重託,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二者關係的微妙,也盡顯了人性與人心的精彩無限。在紛爭中,鬱亮也公開表達過與王石同進退。這只是表達,其中涉及到太多的情理法義。

與同事:對一起戰鬥的團隊,大家共同奮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也在矛盾中成長,變成了默契,都與萬科都有深厚的感情。真要分離,必然一時難以割捨。

與華潤:與原大股東華潤的感情和關係很微妙,既期待又排斥。當然,過去處理與大股東的關係只是限於董事會層面,是公對公的關係。而真正建立感情,溝通大事,還是靠王石。尤其當大股東領導變了時,鬱亮就更說不上話了。

與姚振華:至於新大股東姚振華,鬱亮的感情肯定是複雜的。首先是牴觸,其次是微妙。微妙是由不確定性帶來的。主要是擔憂,不知道擅長資本運作的姚先生進來後會怎麼折騰萬科,會對自己的職業和聲譽帶來什麼影響。

與深圳地鐵:至於王石引進的深圳地鐵,假若我是鬱亮,必然也會心懷排斥。也許過往和某些深鐵領導有接觸,但一個真的國有機構要進來,自己內心肯定五味雜陳。因資本性質的問題,進入後會帶來太多的不確定性。

與業主和合作方:業主和合作供應商也都很關注萬科的變化,這不還有業主大簽名活動。作為CEO鬱亮肯定與各方接觸中具有責任意識,不然他也做不到這個位置,並做出如此好的成績。

與輿論:一年來,公眾輿論千變萬化,千奇百怪,千姿百態,關愛的、關注的、同情的、理解的、嘲諷的、怒罵的、惡毒中傷的、揭醜的、抖隱私的、無中生有的、八卦的等等。尤其是在這自媒體時代,作為個體,無論你多有聲望,或多麼富有,你只能是無奈。

至於輿論中常講的與中小股東的關係,對鬱亮而言純粹是閒扯,或說僅是短期或長期的投資利益關係,和鬱亮幾乎無關。

面對上述數不清的利益、情感、道義等關聯關係,這一年來根據劇情的跌宕起伏,我要是鬱亮,估計內心的煎熬比以前所有的總和還多。而問題是劇情還在上演,作為鬱亮,根本無法把握劇情的變化,這又會給鬱亮帶來更多焦慮。

職業性是唯一法寶

我給鬱亮出些建議,僅供他參考,也希望給那些大大小小、千千萬萬的職業經理人們,在深陷各種關係糾葛時以啟迪。

之所以撕扯、煎熬,是因為牽扯太多,需要照顧的面太廣、太多,而這些方方面面的又與自己的利益相關,因此權衡來去,更煎熬了。所以應該化繁為簡,濃縮為一個方面——就是始終秉持自己的職業性。

什麼叫職業性?從職業的角度來處理所有複雜的問題,如果任何事情有違職業操守都應摒棄。鬱亮作為萬科現任的CEO,在任一天,就應盡職盡責一天,這就是職業性。

作為現任的CEO,首先維持企業日常的正常運轉,凡是影響和阻礙企業運轉的事情和行為都應當堅決擯棄和制止。

該與王石共進退嗎?

王石在萬科有絕對的話語權,也是鬱亮的老闆,更是恩人,同時也會有很深的情感與利益關係。在此時的風口浪尖中,鬱亮要處理好與王石的關係絕非易事。王石要求共進退怎麼辦?王石的要求超越了自己的底線怎麼辦?這裡面造成自己兩難選擇的,是情感面子、利益關係、領導之命等。

王石與鬱亮在這場紛爭中,有可能會面對:私下協商、當眾表態、要求籤字、要求強做、誘敵深入、利益要挾、動情感化等選擇。面對這林林總總,鬱亮只有遵守職業原則,在遵守國家法律、政策、自己底線的前提下,堅守自己的職業操守。當然兩全其美的事情就是通過變通手法,既不違反職業操守,又滿足了王石的願望。這是可以做到的,關鍵看鬱亮的智慧。

鬱亮和王石還有一層關係,就是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這層關係,一般都是千里馬感恩戴德。作為千里馬應該感恩,但感恩也有個原則底線,不是無原則的。我在《誰把郭振璽逼上了不歸路》一文中就提到:恩情往往會把人逼上不歸路。鬱亮一定要明白:恩情要領,但感恩要有度,要有原則,有違自己職業底線的感恩不能做。

與王石共進退,可行嗎?絕對不行!你要對企業負責,要有良好的職業性。偌大的萬科,如果鬱亮和王石同時離去,是絕對不負責任的!即使新晉大股東有絕對的決定權,逼二位同時離開,但作為鬱亮一定明白,同時離開是沒有盡到職業責任的行為。即使大股東逼退自己,也要在任一分鐘,就要履行好自己CEO的職責。不然,職業人就沒有標準了。

至於社會上眾多投資人高喊:給王石、鬱亮等萬科團隊投資,再造一個萬科。那隻能是聽聽。鬱亮等萬科團隊,一旦離開萬科平臺,想再造一個萬科,只能是過過嘴癮,抒發一下對萬科的情懷,千萬別當真,尤其鬱亮自己不能當真。

姚老闆畫的大餅該信嗎?

作為新晉大股東姚振華,也許策反鬱亮的謀劃不止一次,也許未付諸行動,也許有所行動卻遇到了釘子,也許採用了各種的手段(包括離間計等)。但作為職業者,一定要明白按職業規律辦事,有事情擺到桌面上,只有堅守良好的職業操守,不僅萬科的團隊尊敬你,就連新晉的大股東也會尊敬你,因為所有的股東都會尊敬有良好職業操守的經理人。

職業經理人千萬注意,未來的新晉大股東,在進入前無論許諾你什麼,千萬別信。即使寫在紙上,也千萬別信。因為事情都是變化的。股東在進入一個企業的前後及過程中,心態每時每刻都是變化的。進入前的期待,進入過程中的步步驚險與糾結,進入後的失望、無奈與驚奇,越是期望越高、失望會越大。在進入前後的過程中,大股東的心理變化,是職業經理人無法把握的。所以,所有的承諾,都不要當真。只有在法律框架下,忠誠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有良好職業操守且能力卓著的CEO,新晉大股東一定會千方百計留用你。即使不留用,也會有更多更好的市場機會等待著你。

作為CEO,輕易不要摻和股東之間的矛盾糾葛。大股東更替前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忠誠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進入前以及進入過程中,也許大股東對你堅持職業操守,會有抱怨和微詞,但進入後,大股東的角色地位發生了變化,會立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也許你前期的職業操守的堅守,正是股東們所期待的。無論股東如何變化,進入後,你和大股東也是僱傭和被僱傭的職業關係。忠誠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走遍天涯都行得通。千萬不要趁大股東更替前後過程中,利用手中的權力,撈取個人和小團隊的私利。如果這樣做了,早晚會被發現,即使新晉大股東不追究你的責任,江湖上也會很快有你不職業的傳說。因為,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好事難出名,壞事傳千里,人心是隨時隨地變化的。

原東家的橄欖枝靠譜嗎?

職業經理人,與原大股東的關係有各種可能性,也許是和大股東一路創業走過來的,結下了很深厚的戰鬥情義,也許原大股東就是過路的投資客、投機者。無論是什麼身份,請記住自己是位職業經理人。

如果原大股東純粹是過路投資客,權當是一夜情,或者是住店的,你盡你職業人的本分職責,職業對待住店的即可。不要刻意迎合逢迎大股東,尤其證券資本市場上的公眾公司,股權高度分散時,競買為大股東者,也許對你的實體經營根本無興趣,只是賺取資本市場上收益,或其他間接的利益訴求。當大股東造訪時,職業應對,尊重大股東的正當利益訴求。對某些有違法違紀及有違自己職業操守行為的訴求,堅決說不,寧可辭職走人。職業操守和聲譽就是職業人的第二生命。

如果是和原大股東一同創業走過來,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且大股東又宅心仁厚,有情有義,如今要退出既有產業領域,進入新的產業領域,極力邀你留下時,就要看你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就留下,再與老東家一同奮鬥。如不符合職業規劃,就果按自己的職業規劃走,不要太糾結於情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你要充滿自信,如果你忠誠且有能力,總會有老闆給你舞臺。如果大股東退出原產業,不再進行實業投資,而是純粹轉做資本,那麼如自己也不想在職場打拼,也實現了財富自由,就可以和老闆一起轉做投資者。如果你還想在職場上一展才華,那就和老闆溝通到位,繼續做你的運動員,尋找新的職業平臺。職場上,作為職業經理人,要珍惜情感友誼,但千萬不要讓情感左右自己的職業發展。

當然,大股東資本性質不同,也要有所區別。鬱亮面對的原大股東是華潤,是國有資本。這其中就不能以純市場的行為來看。國有是什麼,國有就是無有,誰的都不是,誰在位就是誰的。所以,面對大股東是國有時,千萬不要天真,換大股東大多是要走人的。原大股東代表對你的承諾是不能信的,因為他自身也有很多不確定性,他的命運也是掌握別人手上,不要看他一時走紅,時來運轉,變化無常。

但無論何種形式走人,一定堅守職業操守。千萬不要有錯覺,以為國有真的就是無有,可以亂中取利。這種念頭不要有。國有看似無有,但又是最實在的有,因為國有是大家的,大家都在盯著,而且背後有強大的國家機器,不要僥倖。

真誠對待你的顧客和夥伴

一個職業經理人,你的口碑不只是來自你的老闆,根本還是來自你的顧客和合作夥伴。

所以,作為職業經理人,尤其像近一年來深處紛爭漩渦的鬱亮,一定要堅守CEO的職責,對顧客負責。對那些買了你萬科房子的業主,你一定要帶領你的團隊,認真服務,認真建設,絲毫馬虎不得;二是與供應商合作伙伴要真誠對待,一如既往地友好合作,確保各種合作伙伴的利益。

人在職場走,職業聲譽就是第二生命,評價你職業聲譽的就是廣大顧客和客戶。只要你真誠用心地對待你的顧客,顧客就會主動傳播你的口碑,那麼你走馬上任到任何一個地方,顧客都會感受到你對他們的真誠和用心。顧客就會口碑相傳,就會買你所在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你的企業效益就可能會好起來,員工和老闆就會滿意,你就有職業成就了。不然,你和老闆關係處得再好,市場不買你賬,你的職業聲譽就不可能好。

同理,你的供應商也是如此。有很多職業人,對待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總是以甲方自居,頤指氣使,甚至吃拿卡要,長此以往,就沒有人願意與你合作。尤其優質供應商,在這方面都管理非常嚴格。沒有優質供應商,企業憑什麼會生產出好產品和好服務?所以,和供應商的合作,一定是真誠而互惠共贏,千萬不要把供應商逼得太狠。尤其在這紛爭的漩渦時刻,更要對團隊要求嚴格,更真誠地與供應商溝通合作。這就為經營好企業奠定了基礎。

不用交接才是真職業

作為一個CEO,千萬不要眷戀自己打造或奮鬥的平臺。鬱亮在萬科奮鬥了26年,幾乎把一生最好的年華都貢獻給了萬科。無論你對萬科多麼有情感,請保持一個職業心態,隨時都可以離開。如果沒有這樣的心態,經理人的很多行為動作都會變形。尤其面臨紛爭的漩渦,在盡職盡責的同時,要有一種職業心態,讓組織離開誰都能正常運轉。日常工作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幹得很好的人,一旦離開了工作崗位,其他人很長時間接不上工作。這除了接替者專業能力和熟悉程度外,更重要的是交的人沒有建立一種組織系統,把事情交接明白。真正的交接,就是做到不用交接,接的人都能接明白,隨時都能接得上去,幹得起來。

作為萬科CEO鬱亮,日常工作都在他指揮下運轉,真正對企業負責,不是想著不離開,而是做到自己任何時候離開崗位,萬科照轉不誤,這才是真正的職業人。所以作為鬱亮,不僅有這樣的心態,還得一定這樣做。尤其在是非爭鬥激烈的時刻,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應該做日常的知識管理,讓系統自動運轉。

至於與團隊同事關係,更應該是職業化關係;而紛雜喧囂的公眾輿論,不用理會,隨風飄蕩。

經歷過風雨,才會見彩虹。鬱亮,在經歷過這樣的漩渦後,才會理解真正的職場,才能成長、成熟,人生才有故事。

“如果鬱亮和王石同時離去,是絕對不負責任的!即使新晉大股東有絕對的決定權,逼二位同時離開,但鬱亮一定明白,同時離開是沒有盡到職業責任的行為。 ”“職業經理人千萬注意,未來的新晉大股東,在進入前無論許諾你什麼,千萬別信。即使寫在紙上,也千萬別信。因為事情都是變化的。股東在進入一個企業的前後及過程中,心態每時每刻都是變化的。”

(本文作者系北京騰駒達獵頭公司董事長、中國獵頭協會秘書長。聯繫郵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號 jingsuq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