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前幾天《北京青年週刊》做了一期關於我新書的走心訪問,有些問題是我在回答提問時,才找到了潛藏在心裡的答案。因為覺得很適合當下年末快節奏的大家花幾分鐘靜下心來讀一讀。所以將文字整理出來方便大家閱讀。

——《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Q: 是什麼緣由讓你寫下了《找回生活的儀式感》?儀式感對人有多重要?為什麼呢?

A: 為了喚醒被大家所遺忘的儀式感,於是寫了這本書。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最初的緣起是因為我在新浪微博有一個五億多的話題#侯老師小生活如是說#。在這個話題內,記錄了我生活中關於美妝,寵物,旅行,茶,香,和內心成長等各方面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歷經大半年的撰寫與溝通後,於2018年歲末的時候,實現心願,編撰成冊出版。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儀式感對我而言,就像喝茶,吃飯,呼吸和思考一樣重要。

她會讓你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中,找回內心平靜的力量。如果生活讓你如同身處於夏天一個悶熱的房間,那麼儀式感就像你推開窗呼吸到空山新雨後的清涼一樣幸福。

或許我們俗世紅塵中有諸多煩惱,卻會因為儀式感的關係,藉由一個想法,一個動作,一盞茶,一柱香,一次護膚品的塗抹讓你一念心清靜。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Q:

你覺得禮物或者送禮的行為是生活的儀式感麼?這裡面承載著什麼內容呢?

A: 送禮物,是我從小的習慣之一。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儀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成為美妝老師這些年,一直在堅持每年送1-2次禮物給身邊的朋友們。或許是因為平日裡大家忙於工作無法見面,於是精心準備一份禮物就成了我用來傳情達意,表達對大家惦念與感謝的方式之一。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不管是第一年我送的自制石榴蜜與石榴石香囊;第二年送的泡茶快客杯組合與花草茶;第三年送的茶燁“貓貓茶”;或是今年送的新書《找回生活的儀式感》與《心經》抄經組合,這都是來自我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

我藉由送禮物的這個機會,把我心內的美好,傳遞給大家。

而美妝與快消品行業是一個全年無休的行業,大家往往都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給了工作,我想借由我的禮物分享和傳遞給大家的是:“慢一點,才是快一點”;再忙碌,也請不要忘記留一些美好給自己。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Q: 你和故宮合作的工藝品也是一件禮物吧?這裡面又承載哪些內容呢?

A: 這枚“景 祥雲”胸針,是一件儀式感滿滿的禮物。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為何這麼說呢?或許是因為我平時在自媒體上發了比較多,關於中國茶,香,花等方面的生活細節,於是有了這樣一個與“故宮文創珠寶品牌宮喜禮”難得的合作機會。

胸針靈感來自於故宮博物院藏品:【藍地雲龍妝花紗夾女褂】。在這件衣服的兩肩、前胸後背織正龍五,下裳織行龍四,通身滿布雲紋。在我們古代觀念中,雲素來被視為有吉祥的意義。固有“祥雲瑞日”之說。所以在與工作室宥言老師商議後,決定提取了藏品上的雲紋,將其疊加、重複,重新組合成相生相長,生生不息的團簇雲朵。雲間鑲嵌一顆鋯石,代表了對佩戴者祥瑞環繞,福氣綿延不絕的祝願。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Q: 你的這本書是送給誰的禮物呢?

A: 我是獅子座,這個星座有一個特點就是心裡充滿了大愛。我曾開玩笑說:有的人心裡有兩個小本子來記錄那些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而我的心裡只有一個本子,記載了愛與歡樂。所以,這本書可以說是寫給我身邊朋友的,寫給我自己的,也可以說是寫給每一位可以藉由儀式感喚醒那蟄伏在心裡,從未丟失的美好與快樂。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Q: 你想傳遞的訊息是什麼樣的呢?有哪些實際的用途呢?列舉一個建立和找回生活儀式感的案例?

A: 想要傳遞的訊息是不管生活多麼忙碌,不要忘記愛自己。

因為只有不忘記對自己的愛,才會有能量去愛別人和創造美好;這和我們每次乘飛機看到的安全錄像內提到:要先給自己帶好氧氣罩,再幫助旁邊的人戴好是一個道理。

舉一個例子,在書的第三章第二節內寫到了關於新手媽媽的極簡式護膚法。因為在與我一位剛剛升級做媽媽的朋友無意間聊天時發現,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說原本特別在意護膚與造型的她一度放棄了這些。而放棄這些,卻讓她變的更加不快樂。之後在我們多次遠距離微信上的溝通,鼓勵與嘗試下,找到了適合她的護膚方法,也讓她找回了快樂。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Q: 我記得你習慣附送卡片,最近你在這張卡片上寫下什麼話讓你印象深刻呢?為什麼要用送卡片這種行為傳遞愛?

A: 親愛的好細心,竟然都記得。

卡片的正面往往只有三種元素:我看過的風景;我的貓;和我自己。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卡片的背面經常寫著兩句話:願你每一天都看到光,觸到愛;Every Day Is a Beautiful Day。 而在最新的卡片背面我寫到了這樣一段話:

用柔軟的筆觸,去感受描紅書寫的能量,

來《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畢竟慢一點才會快一點。

#侯老師小生活如是說#

選擇用卡片的形式來傳情達意,是一個多年的個人習慣。在古代,人們會有自己家專用的紙張,布料,甚至是徽章。現在的我們或許沒那麼講究,但印章卡片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用網絡軟件說十句,感覺還不如拿在手裡的卡片上的一句話來的有溫度。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Q: 你收到過最讓你驚訝的禮物是什麼樣的?您怎樣看互相贈送禮物這件事情呢?禮物它承載著什麼呢?

A: 收到過很多禮物。但讓我最驚訝的一件,則是去杭州表妹家做客時,她大兒子偷偷丟在我包裡的一塊石頭。記得我們很多人在客廳喝茶聊天,他一直在玩他的幾塊寶貝石頭。我開玩笑說:舅舅好喜歡,送我一塊好不好。他突然翻臉說:不行不行不行!然後跑開了。但是在我回到北京整理包的時候,卻發現了其中的一塊。我電話過去問他為什麼給我。他回答說:舅舅要再來玩額,我和妹妹都喜歡你。後來我一直把這塊石頭放在化妝包裡。因為在我心裡,這塊石頭在他心裡的寶貝程度,應該和我們手裡的一塊金子是一樣的。而我也希望通過這塊石頭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和那份赤子之心。

大概,這就是我理解的交換禮物所帶來的能量。純粹,簡單,無需贅言,卻一字抵萬“金”。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Q: 你自己會選擇什麼樣的禮物送給別人呢?有沒有送禮指南可以跟讀者分享?

A: 不知道大家和我有沒有一樣的習慣,那就是送禮物的時候不但考慮對方喜歡什麼,還會考慮自己喜歡什麼就送什麼。我覺得這樣沒有錯。為什麼?因為這是在把自己美好的東西分享出去的過程呀。

這兩年我送出去最多的禮物是書。在我幾個網絡購書的賬號內,存著很多位朋友的地址。每當我看到一本喜歡的書,就會分別為他們也下單一本。之後我們還會就這本書來交流,聊天。不但讓我們都體會到了開卷有益的快樂,也避免了讀到沒營養書籍的雷區;還增進了我們之間的友情。前陣子我頻頻送了松浦彌太郎的《給40歲的嶄新開始》給大家,而最近送的當然是我的新書《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Q: 從小到大,開啟你智慧的是什麼人和事?怎麼看這些開啟成就你的成長?你是否願意做一個開啟別人智慧的人?

A: 從小到大,我的生活經歷比較豐富。家裡做生意的原因,在初中高中時分別都轉了好幾個城市。很久一段時間裡,我覺得我是不愛交流的,自閉的。後來學了幾年畫,卻讓我變得愛講話了。因為老師和我說了一句受用至今的話:永遠要保持心裡那份美好。現在想起來,這份美好,就是我所理解的儀式感中的一種。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我很感恩生活中遇到很多給我啟發的朋友們;甚至是一些在當時我所不能理解的,在當時我認為是不好的,是壞的事情。但是就是這些生活中一件件的大事小事,讓你有了現在的生活方式,現在的性格。有人說:殺不死我們的會讓我們變的更強大。我想說這話沒錯,但換個角度想,過往的一切其實都是滋養我們的養料。但是,該忘記的就要學會忘記,不然為何喝茶的人經常說一句:要空杯以對,一空萬有呢?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而我特別清楚自己不是一個聰明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開啟旁人智慧的能量。但我希望能為每一位和我接觸的人,帶去一份快樂和美好的感受。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Q: 你怎麼看美?充滿儀式感的生活將是怎樣的呢?

A: 黑格爾那句: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幾乎是我的人生信條之一。或許我現在可以給我的貓買不同的玩具和貓爬架;有自己的茶室。但是在很多年前,我是一個連房租都交不起的人。而這並不影響我把不多的衣服搭配出不同的穿法;不影響我在花店丟棄的花材中撿回來點綴房間的色彩;不影響我在化妝品網站上學習傳奇故事。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美,是一個大課題。她就像儀式感,一定不會脫離我們的生活,而是應該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隙縫。

願你每一天都能看到光,

觸到愛!

#侯老師小生活如是說#

問侯|北京青年週刊專訪侯聰——《找回生活的儀式感》

撰文丨 侯聰

圖片丨 侯聰/宥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