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物聯網可以自我意識

現在,物聯網可以自我意識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photo-3345948/


來源:物聯之家網(iothome.com)

到目前為止,物聯網(IOT)基本上是由傳感器和設備組成,它們將數據傳送到某個集中或半集中的環境中進行處理。使用霧計算,人們努力在設備本身附近或內部引入處理和分析能力,從而減少延遲。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些研究人員提議將“物”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也就是說,在整個物聯網網絡中增加一些智能,即人工智能。

麻省理工學院的Sarma和Siegel敦促將更多的人工智能注入物聯網配置中,並有辦法做到這一點。他們在IIC創新雜誌上寫道:物聯網和人工智能之間的“婚姻”將“對行業越來越有價值”,以提高安全性、無縫和普及實施以及基於結果的應用為形式。

Sarma和Siegel列舉了一些關於智能物聯網如何在一個全新水平上發揮作用的實際例子。他們表示:“智能物聯網會從可穿戴設備上讀取我們的情感,並在我們走過房子時改變燈光的顏色和亮度,以引起愉悅的反應。智能鬧鐘會查閱我們的病歷、工作電子郵件和日曆事件,以確保我們在正確的時間醒來,能夠盡我們所能,同時還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分配給我們的所有任務”。

坦率地說,“智能鬧鐘”在喚醒我們之前就在我們的個人數據周圍嗅來嗅去的想法聽起來令人討厭,而不是吸引人。但是,企業對產品和服務交付的影響可能會開闢令人興奮的新領域。

今天基於物聯網的系統和網絡本質上仍然是機械的-——超過閾值,就會啟動。Sarma和Siegel解釋道:舊的連網系統使用基於規則的邏輯來執行,系統功能可以簡化為一系列“如果”條件。這些陳述可能很複雜,就像決策樹一樣,或者很簡單——如果溫度超過設定的極限,就開燈。

他們補充說,如果發生這種開關配置範圍之外的事情,系統就會發生故障。人工智能以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人工智能培育了另一個物聯網:智能物聯網。物聯網的這種新變化將支持“自我學習模式”,能夠識別即將發生的故障,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優化流程效率,以限制正在進行的工作,甚至識別篡改。

自我意識意味著自我教育

隨著數據不斷流過這些更具自我意識的系統,它們將不斷學習並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其結果將是物聯網網絡能夠在出現中斷時自我修復,並能夠評估和解決客戶的產品問題。例如,自動軟件補丁將被推送到與產品線相關聯的所有連網設備,甚至可能在任何問題發生之前。例如,汽車發動機部件上的應力可能早在人類意識到之前就已經被系統識別出來了,並自動應用修復程序。

此外,Sarma和Siegel說:“人工智能通過將數據和場景感知應用來解決問題,給物聯網帶來了人為因素。這使機器可以採用人類的一些最佳特徵——面對意外情況時的彈性、數據通知的合理性,以及隨著新信息的出現制定(和打破)規則的能力。不像人類,人工智能總是在不斷學習,並且有著完美的記憶力。”

也許我們的物聯網網絡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完美的記憶。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