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車新勢力:未來進入淘汰賽?丨聚焦新能源汽車(二)

中國造車新勢力:未來進入淘汰賽?丨聚焦新能源汽車(二)

近年來,隨著造車新勢力的不斷崛起和傳統車企的不斷湧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浪花被越卷越高。2018年9月,蔚來汽車正式登陸紐交所,成為中國電動車赴美上市第一股。2018年10-11月,法拉第及賈躍亭的融資鬧劇沸沸揚揚。2018年12月,奇點汽車被爆拖欠員工三個月工資。展望2019年,特斯拉的中國“表親們”將進入淘汰賽?誰會脫穎而出呢?

中國造車新勢力:快速崛起背後面臨著困境

2014-2015年,在新能源浪潮下,特斯拉對傳統車企的逆襲激勵了一大批新興的造車企業,也促進了互聯網造車企業形成的“造車新勢力”。截止目前我國造車新勢力品牌已超過49個,股東主要來自互聯網企業、傳統車企、零部件經銷商企業等。目前而言,在資本、資質(代工)、品牌和產品設計、量產準備等各方面積累較為深厚且進展較為順利的新勢力包括蔚來、威馬、小鵬等。

中國造車新勢力:未來進入淘汰賽?丨聚焦新能源汽車(二)

中國造車新勢力崛起的背後,也面臨著諸多的困境

  • 除了傳統車企發力新能源造車外,科技巨頭佈局智能汽車;
  • 對新能源車的補貼減少(預計2020年底前全面退出);
  • 製造短板制約規模生產以及現金流緊張等。

截至2018年9月,國內造車新勢力僅蔚來的累計融資額超過200億人民幣,但是大多新勢力面臨融資不足的問題。

美國新造車啟示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位期間,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美國興起了一波新能源造車浪潮。在這波浪潮中,最有影響力的車企是美國電動車三劍客“Fisker、Coda、Tesla”。至2013年底,Coda和Fisker相繼宣佈破產,僅剩特斯拉一枝獨秀。總結造車教訓和經驗,美國新造車給我們的啟示是核心技術研發、正確產品定位、創新營銷策略、融資順暢。

中國造車新勢力:未來進入淘汰賽?丨聚焦新能源汽車(二)

相比於傳統汽車供應鏈的配套相對固化,造車新勢力更容易帶來汽車供應鏈從封閉走向開放。在智能汽車領域,特斯拉的關鍵技術均採取自研,構建了與蘋果類似的封閉生態系統。

中國造車新勢力:未來進入淘汰賽?丨聚焦新能源汽車(二)

案例分析:小鵬汽車運用互聯網思維植入整車製造

當前看,造車新勢力與傳統新能源車企已經進入同一賽道,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蔚來ES8、小鵬G3等車型預計19年將會有更多品牌更多車型的交付。

小鵬汽車運用互聯網思維植入整車製造,快速迭代的商業模式助推產品升級與開拓渠道:

生產端,採用核心部件自產+其餘代工生產的模式,先後與海馬汽車進行代工合作;與肇慶市政府合作,自建生產基地。

銷售端,採用線下體驗店+線上訂購的模式,並建立“以租代購、低首付、分期供”等購買方式以加速產品的推廣。但是經銷商體系建設相對慢,線下短板較重,銷售能力可能會大打折扣。

中國造車新勢力:未來進入淘汰賽?丨聚焦新能源汽車(二)

此外,科技巨頭加速在智能汽車領域的佈局,方向主要集中在車載OS(操作系統)、車路協同、自動駕駛三個方向。預計未來國內車載OS競爭格局將出現巨大變化,國內阿里斑馬等基於Linux的獨立OS將異軍突起,優勢在於既充分考慮整車廠需求,又結合互聯網企業強大的產品能力。

中國造車新勢力:未來進入淘汰賽?丨聚焦新能源汽車(二)

展望未來,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有望迎來量產,但是大多數面臨著核心技術缺乏、融資不足的困境。對比造車歷史,每次造車潮都會出現幾十家甚至上百家的造車企業,但每次能成為勝者的總是幾家而已。在資本堆砌的造車泡沫中,誰會真正崛起?誰會被淘汰?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望潮科技微信號(ID:tech_be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