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有歸途

1、父母年輕的時候,我們年紀小,不懂得說謝謝

我的父母那一輩人,過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辛勤的汗水揮灑在田地裡,工地上,卻把深沉地愛和希望,全部傾注在我們兒女身上。

我5、6歲的時候,父親外出打工,沒有手藝就什麼粗活累活全乾,賺的錢卻不多,每年回一次家。每次回家,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因為我可以從他破舊的揹包裡,翻出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或是一雙漂亮的新鞋。那種喜悅,大概是最單純地滿足和快樂了。

記得有一年,父親沒有給我買新衣服,也沒有新鞋子,我很難過。但是父親拿出一袋水果,從裡面拿出一個放在我手上,笑著說:“姑娘,這是全世界最大最大的桃子。”“全世界最大的桃子?”我的眼睛亮了,這真的是我從沒見過的大桃子,有家門口的野毛桃好幾個那麼大呢。這難道是西遊記裡的蟠桃嗎?我立馬就變得開心起來了。

母親呢,那年頭村裡典型的農村婦女。要種菜種田餵豬養雞,要照顧相差2歲的哥哥和我。因為沒有人帶,母親幹活的時候,都把我帶在身邊,能揹著我就揹著我,不能揹著就將我安置在附近,囑咐我不要亂跑。母親插田的時候,我就坐在田埂上,遠遠地看著她。她彎著腰,低著頭,瘦瘦的身體彷彿要埋進水田裡。一排一排的稻秧漸漸地“長”在了地上,而母親的腿上,身上,手上也全是泥土。有一次我看得入神,不知怎地就栽進了水田裡。我嚇得大哭,母親抱起我,就往家裡跑。在母親的懷裡,我彷彿記得,我看見了她臉上掛著晶瑩的淚珠。

生活,讓我們一家人長久的分離,短暫的相聚;生活,讓我的父親母親駝了背,彎了腰;但父親母親的愛和照顧,讓我有了美好的童年和快樂的讀書時代。

父母在,人生有歸途

2、父母人到中年,我們求學,工作,離家越來越遠

轉眼我高中畢業了,我考上了離家1000多公里遠的北京的一所大學。我拉上行李,在母親的陪伴下,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離開家門。

到了學校,找到宿舍,母親滿臉的喜悅好像突然就消失了,她就默默地幫我鋪被子,收拾行李,一句話也不說。不說我也明白,“兒行千里母擔憂”,她是捨不得我,怕我不習慣城裡,不習慣一個人。看著她忙碌,我就假裝非常適應和合群,我和宿舍裡的其他成員挨個打招呼,我想讓她放心,我已經開始適應,我可以獨立生活、學習。

臨走,母親沒有千言萬語叮囑我,只說了一句話,這句我從小到大她說了千百遍的話:“好好學習,將來拼個好前程!”

父母在,人生有歸途

3、父母老了,我們有了自己小家庭,聚少離多

如今我也步入了中年人行列,父母的年紀也越來越大了。頭髮白了,眼睛花了,除了做些維持生計的事情,就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盼我們回家嘮嘮家常,可是這點盼頭也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他們總是會說:“你工作重要,先工作,先工作。你們小孩要緊,照顧好小孩。”

今年4月母親身體不適,半邊身體突然不受控制,發軟無力,去了醫院才知道是腦溢血,輕微出血不算很嚴重,但是如果不送醫院也十分危險了。母親住院半個月,一直是父親在身邊照顧,而我,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纏身,住院期間我竟然真的沒有回去。

“我的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所以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而她病了,我怎麼能不在她的身旁,哪怕是陪她說說話,聊聊天呢?生病時,該是她最脆弱的時候。我後悔不已,深切自責,我買了回家的車票。只是那時,母親已經出院了。

“你忙你的。我這不是什麼大毛病,在醫院,有醫生有護士,還有你爸呢。”這是母親生病期間,我倆通話她常說的話。她盼著我,卻怕連累我;她盼著我,卻攔著我。

自從母親生了這一場病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奔跑的速度,趕不上父親母親蒼老的速度,我必須加速奔跑,才能讓父母更好地安享晚年。

父母在,人生上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願天底下的父母平安、健康、幸福;願天底下的兒女孝順、體諒、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