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老字號,不僅是一種商貿景觀,更是一種傳統文化現象。歷經歲月洗禮,這些存活至今的老品牌已然超越了本身的商業意義,它們承載的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獨特的文化記憶。

作為一個新興城市,長春歷史上耳熟能詳的老字號有:鼎豐真糕點、積德泉燒鍋、真不同醬菜、回寶珍餃子館、老韓頭豆腐串、福義德道口燒雞,還有已經消失的老茂生糖果、鄭髮菜刀、齊家旋木鋪等等。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鼎豐真的前世今生

提起長春的老字號,鼎豐真是最具標誌意義的存在。作為長春久負盛名的百年老字號,鼎豐真在長春的商業史上有著翔實的百年檔案。

在1894年前後,浙江紹興人王信瑞創辦了一家小小的作坊,起初並非專營糕點,而是同時經營南糖雜貨,所以叫做“南糖作坊”,這便是鼎豐真的前身。從南方運送的點心,成本相對昂貴。如此一來,它的經營方向就就逐漸向自產自銷傾斜。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長春市鼎豐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經理王放:

我們是1911年由王信瑞它創辦的。它是最剛開始的時候闖關東,他們跟老鄉來的。然後它就是在飯店做跑堂的時候,救了一個老的糕點師傅,這糕點師傅是貧病交加,有病了,然後這個王信瑞救了他,就給他病治好了以後,老糕點師傅把它畢生所學的東西都教給了他,就扶持它開了一個最原始的那個糕點店。這個原始的糕點店就在我們三道街三馬路那塊,現在已經拆遷了,三幾年的時候才換到我們現在四馬路那個樓。當時他有“蛋糕王”之稱,做的蛋糕特別有名。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在當時的長春,糕點鋪十分罕見,市面上的小吃大抵由一些飯館、炒菜、燒餅鋪填充。所謂的糕點鋪其實主要就是做蛋糕。東北地區盛產糧豆,原料充足,農家院裡的雞蛋也很廉價,再加上精通烤制技藝的師傅,王信瑞的蛋糕一上市,就在舊長春地界暢銷起來。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1907年,清政府在舊城北門至頭道溝之間開闢商埠。1911年,王信瑞在長春大馬路與四馬路十字路口處建起了大作坊,取名“鼎豐真”。鼎豐真一開業,就以一個全新的面貌雄霸長春市場。

那時,鼎豐真的大作坊亮堂堂的,裡邊靠中間有一排大面案子,東邊是烤爐,西邊是熬糖鍋,中間的道上可以推車、抬板……早上天一亮,王信瑞就親自領著小夥計們扒爐灰、點爐子、坐上鍋水、涮盤子、配料、熬糖……整日裡都熱火朝天。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鼎豐真的糕點十分齊全,京式、廣式、蘇式、浙式和南糖,統統上了鼎豐真的作坊。從前,糕點作坊不但要做點心,還要負責送果匣,不少大戶人家有了大事小情都會給鼎豐真“下帖”,記上某天某日、某某買賣要什麼果匣。果匣自然也很講究,分大、中、小三種,裡面糕點的擺放也很有說道——高檔的“八件”擺中間,一般的糕點墊底、插縫。裝完後,還要用紅繩在果匣中間繫好,上面別一張商標類的方彩紙,寫下“鼎豐真”三個大字。不管天多冷,漂亮又氣派的果匣都要及時給人家送到。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鼎豐真的月餅就在市場上佔據了主要位置。每當中秋佳節到來的時候,人們總是排著長隊,到鼎豐真來買月餅。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王放:等到後來的時候八幾年的時候就發展得挺快,尤其是糧食政策放開以後,我們可以說是飛速發展。那時候在長春市是最有名的時候,就是我們八月節的時候,屋裡的人啊把櫃檯擠破了完了最後剩那個月餅、糕點,月餅渣子上稱稱都買不到了,就是買月餅渣子,就曾經買這到那個時候都很火爆的。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到了今天,鼎豐真仍是長春人心中分量最重的老字號。當我們來到鼎豐真的食品車間考察時,發現這裡除了和麵等少數的強力工序外,大部分的食品製作過程都要靠工人們通過手工作業來完成。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王放:我們也是嘗試用機器來替代手工,就是包包月餅啊或包一些其他產品,但是就是口感不一樣,做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然後那個老百姓不接受這東西,不是我們原來那個味,所以我們還要回到原來的那個傳統手工藝去做,不管是糕點產品呢還是湯圓、元宵啦月餅啊都是這樣,四個真嘛,真料、真技、真品、真味。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鼎豐真製作的糕點講求質量為上,注重信譽與品牌效應。在選料這一關上尤其一絲不苟、嚴格把關,不放過每一道加工工序。同時,為了保證傳統的老味道,更不會輕易更換配方。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王放:他就現在做的就是那個燙皮子,這燙皮子是我們最傳統的東西,就是從剛開始有的就是就做它,只不過現在我們有點改良是啥呢,它不像以前做的時候加里那麼多大油和糖,大油就是那個豬油,因為現在人越來越吃不了那麼多的豬油了,所以它現在就是稍減了一點,剩下其他的工藝什麼都沒有變。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一百多年來,王信瑞開創的“鼎豐真”始終屹立不倒。如今,“鼎豐真”在長春擁有多家門店,營銷的各種糕點有100餘種。

尋找老長春的味覺記憶:鼎豐真

王放:我覺得讓更多的人知道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傳統食品,瞭解更多的傳統工藝,就能記得咱們中國的傳統,這些東西其實也可以說傳家的東西,我覺得挺有作用的,畢竟就是說咱們中國人嘛,吃咱們中國傳統的東西,過咱們中國傳統的節,我覺得意義就在這。

常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座城市裡,總會有一些歷經時間洗禮的老店,在歲月沉澱中成為幾代人共同的記憶。這是一種讓人迷戀的味道,它已然超出了功能的範疇,而成為一種文化的烙印。

長春印象

一座城,一段滄桑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