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資本市場,過去一年混得怎麼樣?

素材支持:牛家村讀者社群

這幾天,溫州的媒體連發多篇報道,描繪溫州資本市場的宏偉成就,又是新增境外上市企業全省第二,又是擬上市企業突破226家。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溫州已經是浙江資本市場的領頭羊。

這也在情理之中。

2016年如果不算財政補貼回來的仁智股份,溫州A股新增上市公司實際上為0!

2017年溫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為3家,在浙江僅比麗水、衢州和舟山高。

這都不妨礙有關部門和媒體每年在那裡載歌載舞,又是“溫州疾步”,又是“奏響上市最強音”。

誇自己,總是能找到角度的。就像一個差生,原本考了20分,這次考個30分,也可以誇自己增幅50%,增幅位列全班第一。

那麼過去一年,溫州企業在資本市場到底混得怎麼樣呢?溫州金融大叔帶著炯炯不有神的目光,陪讀者徹頭徹尾走一圈。

成就1:2018年溫州新增新三板企業9家。

新三板算上市嗎?理論上算,哪怕是上了上海股交所的Q板、E板,也叫上市。幾年前我剛註冊了一個公司,有個上海的朋友叫我給八萬元錢,他就可以幫我登陸上海的Q板。不要笑,據說也可以讓你敲下鍾。

所以拋開融資、拋開流動性,談上市毫無意義。全國的新三板高潮是在2016年,此後一些聰明的企業,發現新三板融資無望,轉板無望,還徒勞增加了財務運營成本,紛紛撤離。掛牌企業越來越少,摘牌企業越來越多。2018年全國新三板掛牌企業500多家,而同期的摘牌企業超過1500家,還有500多家企業在排隊申請撤離。

溫州資本市場,過去一年混得怎麼樣?

所以,新三板好不好,企業已經用腳和時間做出了投票。在全國新三板發展不佳的情況下,溫州有關部門逆流而上,仍舊用100萬元每戶的標準去補貼企業登陸新三板,還為新三板的企業數字沾沾自喜。

請問,溫州近百家的新三板公司,加起來融到了多少資金?每天有幾毛錢的交易量?

溫州一些只要錢不要臉的中介服務機構,一方面忽悠企業上新三板,一方面還拿著新三板公司的股權四處兜售給不成熟的溫州老百姓,讓他們當接盤俠。

成就2:2018年溫州新增境外上市企業3家。

這個成就在浙江排第二,所以溫州媒體著重宣傳。

我一向認為,除了互聯網等高科技企業,中國的企業在歐美的交易所是水土不服的,港股會好一些。所以飢不擇食的去搞境外上市,只會適得其反。

說到境外上市,媒體動不動拿溫州境外上市的始祖瑞立作為榜樣。瑞立與華峰,曾是瑞安的工業雙雄。2004年瑞立登陸納斯達克,2006年華峰登陸A股。到了2019年,瑞立在美股牛市裡仍然只有5000萬美金的市值,華峰氨綸市值在A股熊市裡仍然還有72億,是前者的20倍,這還不包括華峰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華峰超纖。

所以,瑞立就是個選錯上市地點的溫州企業典型,去歐美市場得不到認可,融不到資,耽誤了自己的發展前景。一起長大的華峰都鑽石級別了,它還在青銅逗留。

你以為瑞立不想回來?是回不起!從美股回到A股,耗資巨大,風險巨大,只有360、分眾這樣的大公司在大財團支持下才會去做。所以,瑞立十幾年在美股不死不活,還要接受美國嚴苛的監管,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那麼,為什麼還有很多溫州企業熱衷於海外上市呢?

有些是被忽悠。

比如文成縣賣兔肉的雙鳳食品,2018年簽訂協議,說要是到澳大利亞上市。以我的判斷,它能從澳大利亞交易所融到的資金,還不夠它支付上市費用的。這個損失,雙鳳的老闆,賣一輩子的兔肉也賺不回來。

這幾年國內流行忽悠企業去澳大利亞上市,澳大利也的資本市場在國際上根本排不上名。而且,中國企業去那邊上市的實際上還不是澳洲主流的ASX等交易所,而是當地華人在背後操盤的非主流交易所,專門忽悠華人企業的生意。

與雙鳳食品簽約的華斯達克金融集團,對,華斯達克,看名字就是典型的山寨忽悠類型。

還有些是為了忽悠人。

2011年樂清的東方造船,深陷債務危機也要到倫敦上市,就是為了給自己解套。結果老外不好忽悠,上市幾個月就破產了。

2018年席捲全國P2P的瑞安盧家幫,老闆就是搞了個澳大利亞的上市公司,然後以此為噱頭,大肆在國內跑馬圈錢。

龍灣做閥門的希伯倫美國上市後,官網簡介也變得像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一樣魔幻,被我當時的文章嚴厲批評之後,才做了修改。

所以我還是要給大叔的讀者提個醒,不要被“上市公司”這四個字忽悠了,尤其是新三板上市的和歐美上市的小公司。

成就3: 2018年溫州新增A股上市企業1家。

在我撕完新三板和境外上市之後, 就剩下A股了,這也是過去一年溫州資本市場的主要成績。

這1家企業為福達合金。福達合金算是一個小而美的老公司,做電觸頭,依託於正泰這樣的大公司生存。這樣傳統的公司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精耕細耘20多年不容易,但上個市也是耗盡元氣,如果沒有重大的創新突破,很可能像樂清的另一家同行上市公司溫州宏豐一樣,上市就是山頂。

在2017年到達新增A股上市87家的高潮之後,浙江省2018年新增A股上市企業大幅回落到了16家,反而給只有1家上市的溫州找到了吹牛的機會,說自己佔比提高了。

在總量上,溫州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市值仍然位於浙江倒數第四,僅高於衢州、麗水和舟山等欠發達地區。

溫州資本市場,過去一年混得怎麼樣?

如果溫州未來三年資本市場發展得好,有望超過湖州、金華,但是別說浙江鐵三角的杭州、寧波,即使距離隔壁的台州,已經是望塵莫及。上市公司的蓬勃壯大,也是這幾年台州經濟的一大亮點。

成就4:溫州擬上市企業突破226家。

什麼叫溫州擬上市企業呢?就是下面各個區縣向市裡上報名單,你幾個他幾個,哪怕幾乎沒企業達標的文成、泰順也要想盡辦法湊數。

2007年是溫州金融辦成立的第一年,當時媒體就說溫州有百家企業靜候上市。

溫州資本市場,過去一年混得怎麼樣?

然後就搞了個擬上市企業名單,過去十年來一批又一批。那些混吃混喝的專家學者在那裡評評,反正評了又不用擔什麼責任。

其中不少企業別說上不了市,諸如高邦集團、新澳啤酒等等都早已破產了。所以我也不知道這個“擬”字有什麼用,有多大概率。名單裡的企業上市率太低了,有關負責人和專家要被問責嗎?

所以我苦口婆心提醒溫州的企業主們,對待企業上市工作,既要積極主動,又要冷靜剋制,不然花了錢上不了市,上了市融不到資,對企業將可能是致命的打擊。

就在今天落筆寫完這篇文章之際,中央宣佈溫州蒼南人易會滿同志出任證監會主席,此前的副主席方星海也是溫州人,所以溫州民間歡呼雀躍。這是個好事,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證監會主席是個不討好的位置,不要指望易主席還花多少心思照顧老家。溫州資本市場能否配得上浙江鐵三角的地位,關鍵還看自己。

更多溫州資本市場分析,且待以後分解。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州金融大叔,加入讀者群請聯繫叔秘微信:shumi05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