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大运河段大刘庄乡运河文化

1.大营村碧霞元君庙

邢台大运河段大刘庄乡运河文化

大营村老地图

《碧霞元君廟记》碑坐落在在临西县大营村,为明代在大营村始修“碧霞元君廟”前所树,大营村坐落在临西县东部卫运河畔,原属黎博寨乡辖属,后改属大刘乡辖区,大营渡口曾是卫运河边的一处重要渡口。

邢台大运河段大刘庄乡运河文化

明代临清卫指挥使王承恩率众人所立碧霞元君庙古碑

碧霞元君廟记

进士第礼部观政 郡人 汪承爵 撰文

庠生 吴邦彦 篆额

郡人 谭文焕 书丹

夫元君者东岱王女神也山川之神五嶽最巨而岱为其宗盖其位则东其德则仁其气则生膚寸之云泽及万国以故威灵烜赫祸福震耀於人作镇一方则四方士民莫不仰止於此祈嗣於此祈年於此祈安岁时登临虽荒犷悖傲咸知严禅居其方者可知已第意望无常祈求民所时有动举趾数百里外未能数数然也往往作庙其地求辄祈祈辄应盖神无弗在敬则存也临清州治之西二十里为陈官营其乡耆李仲仁等各捐资并建是庙为门为殿塗以丹缭以崇墉经岁而告成虽非宏构哉亦称壮丽也於棲神足矣因问记于余 维○帝王受命告代必于泰山功成道洽符出刻石记號昭姓考瑞必于泰山巡狩朝会紫望拹度必自泰山始載在詩書可考鏡焉總其歸指罔非爲民君爲民而禮允猶告虔不称劳也民之自须急於君矣奈何忘祀故自是庙作会见此一方人睹庙貌而奔走朝夕维便矣事者曰祷祷者曰福神之灵祐愈显矣以祐后焉将户庆 男无忧独乎以佑田焉五风十雨年谷顺成无暝暯乎以佑身焉将少者悦豫老者宁康无疹疠乎则是祀也非淫祀矣此固作庙者请记之意耶且也后之人倘亦洞乎作者之意绵其修葺时其享献庶几哉无匮神乏祀以受福无疆也或於斯记也者有籍乎余何敢以不文辞也於是乎记

临清卫指挥使司军政掌印指挥同知 王承恩

军政佐贰指挥佥事 刘尔安

军政佐贰指挥佥事 李承宗 經歴司經歴 林大宁

中佐所军政更番掌印千户 许定宇 孙继祖 倪舒

本屯掌印百户 陈旅

皇明万历二十三年岁序己未仲秋谷旦立 本庙住持徐静冬

(注:汪承爵 明万历乙未科(1595年)进士,郡人,历任两淮盐运使,四川兵备道、礼部观政等职。

吴邦彦 明万历贡生、麻城知县,郡人)

如今碧霞元君庙已不复存在,但古碑文仍然矗立在大营村遗址上。

2.隋唐运河永济渠古河道东 卫罗寺遗址

邢台大运河段大刘庄乡运河文化

大刘庄乡卫罗古寺遗址(始建于唐)

邢台大运河段大刘庄乡运河文化

大刘庄乡卫罗古寺遗址(始建于唐)

卫罗寺,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民国十六年(1927年)拆除。遗址位于大刘庄乡卫罗庵村东北500米处。

卫罗寺石经幢

卫罗寺石经幢为白色花岗岩质地,八棱柱体,今仅存一节,供奉于卫罗寺村一村民家中。此节经幢高约一米余,直径60cm,八棱体。在四个大面上浮雕佛像数十尊,四个小面阴刻施主姓名。经幢刻工精致,佛像人物栩栩如生。经鉴定,此经幢为明代早期之遗物。

卫罗寺石经幢为白色花岗岩质地,八棱柱体,供奉于今重修之卫罗寺中。此节经幢高约一米余,直径50cm左右,四棱体。在四个棱面上各深浮雕佛像一尊。经幢刻工精致,佛像造型人物生动。经鉴定,为明代早年遗物。是否与上一节经幢同为一座经幢上之一节,不得而知。

3.陈辛庄明代杜梨古树

邢台大运河段大刘庄乡运河文化

陈辛庄明代杜梨古树

陈辛庄,是一个由苏州吴县迁来的村庄,古树位于陈辛庄村东南耕地中,此树围八尺,高数丈,枝头如伞盖,垂荫数亩,生长旺盛,人们给予它许多美好的传说;此树系明末清初自然生长,虽然饱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为了维护古树,村委会为它划出了保护范围,并制定了相关措施,以保护古树的自然安全生长;目前,陈辛庄杜梨古树已入选河北最美古树;陈辛庄陈氏,系明清临清州河西岸九大名门望族之一。

陈辛庄陈氏家族简介

今临西大刘乡陈辛庄村的陈氏家族,是大明万历年间由江苏吴县陈家庄迁来,始建陈家新庄,后以创业艰辛之意,沿袭为陈辛庄。

在陈辛庄陈氏家族的历史上,明代后代和清早期数百年的时间里,集中出现了进士,举人及其文武官员20余人,其他贡生,庠生不可数计。

陈氏始迁祖光祖公,字献奇,明万历年间十六岁入州学,二十二岁中举,二十八岁中进士,选翰林庶进士,终年八十二岁。他致仕后“定居临清州”,奠陈辛庄陈氏百年文学兴盛之基业(此说与旧谱不合)。

陈氏二世祖锡,字文孙,生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年二十岁中举,清康熙甲子(1684年)岁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山西按察使,尚书侍郎封职(此说与旧谱不合)。

陈氏七世祖廷机,字斟宜,号省庵,生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卒于清道光十三年(1883年)。嘉庆庚申(1800年)恩科第十二名武举,候选守御千总,例授武德左骑尉。他天资颖悟,性量渊涵,体貌魁梧,举止儒雅,博经史而通释典,工诗词而娴韬略,事亲孝而友于笃,持己诚而与人谦,作文有奇气,诗有陶,白风味。他二十六岁弃文就武,“臂力过人,矢无虚发”。其子三,长曰诰,朝议大夫;次曰詠,县令;三日询,侯选教谕。

廷机之二子詠,字与堂,号东桥,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卒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廪贡生,道光乙未(1835年)恩科顺天一百四十七名举人。甲辰(1844年)科会后,大挑二等,即选东昌府堂邑县训导。蒙山东钦差团练大臣杜保举,以知县用,分发直隶,历永年,清丰,唐县,栾城,邢台等县知县,卓异候升,覃恩加二级,钦加运同衔,候补州同知。其人宅心忠正,带人宽和,学问,涵养俱造其极,遇有困难危难,辄慷慨相助。历官数任,公正廉明,口碑载道。

詠生五子,其中二子以翰,字海槎,号荷庚。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卒于光绪三十三年。“太学生,报捐县丞,保升知县,归河南候补,由赈捐案内议同知衔”,赏戴花翎。历暑涉县,鲁山,新安等县。代理汤阴,温县,新安任内拿获贼犯,特恩加二级。”

他幼年聪敏,屡试不售,后以异途保归知县,历官疲难,皆有政声,性刚直,不畏权贵,听断廉明,迭判奇案,悉令屈伸冤明。兼之慷慨热肠,遇有危难之事,无不极力拯救。居官数任,清正廉洁,或有愧遗,皆严词拒绝,及至暮年,仍是两袖清风。“

陈辛庄陈氏家族中,除了取得功名为官者,也不乏其他的专业人才。如著名画家,匠师,教师等。据传,其中还有状元的老师1人。他们都在自己的范围内,为社会做出贡献。

4.田氏家族

在本县,一提田庄,群众都称其为“文化村”,其原因在于田氏一族“习文尚武”,人才辈出,在当地有很高的声誉。田氏一族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五百年来,勤劳朴实,忠厚传家,现已发展到上千人,外延13个省,35个市县。自十四世希孟考中秀才,设私塾开学业,名声大震,被当地称为“一门三秀”,世人尊称其“田五先生”。十四世文庆,1944年参加抗日工作,曾任陈庚将军的警卫员,随军挺进大别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转业后,任临清市供销社政治部主任、中型加工厂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十五世泽涛、泽濡、泽村、九泽或从政,或从教,皆有名声。司武,1945年参加抗日工作,1948年随军南下,后任湖北天门县米面厂工会主席,行政十八级,副县职待遇。子章,本县乡政协联络组长退休。庆志,临漳县乡管委会主任退休。庆春,曾任邯郸矿务局王凤煤矿矿长职务;十六世耀庭,早年参加抗日工作,后任临清县水利局副局长。敏事,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聊城百货公司离休。玉荣,临清女子师范毕业,曾任连指导员,北京海关科长、经济师。树礼,天津造纸工业学校毕业,后任安徽芜湖东方纸板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厂长、工会主席等职。敏政(田野),1937年参加鲁西抗日游击队,历任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委员,进军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战役等战争。建国后,任广西军区政治部学校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军需学校政治部主任、后勤学校政治部主任、总后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西安办事处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总后技术装备政治部主任、顾问等职,上校军衔。敏惠,1945年参加抗日工作,曾任黑伯理的通信员,历任指导员,团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回国后任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树栋,历任东阿县人武部部长、县委常委等职。敏文,历任邱县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敏孝,在包头参加工作,现为著名企业家,有资产数亿元之多。树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全国青年读物研究会会长、湖南出版社副社长、著名作家;十七世作民,河北大学毕业,历任临清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监察局局长、市总工会主席等职。全胜,先后任邯郸市煤建公司办公室主任、石油部副经理等职。田君,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北京生物工程公司工程师,现任教育出版社编辑。德宝,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中校头衔,历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纪委书记等职。百禄,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中国气体协会理事、制氧专家,曾任新疆“八一钢厂”制氧厂厂长、党委书记。学忠,早年参加工作,历任河北省第一监狱分队长、第五劳改队财务科干事、第四劳改队分队长、政治干事;十九世祖光,历任新疆新源县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劳动局副局长、伊犁地区劳动就业保险管理局副局长等职。祖亮,乌鲁木齐建筑学校毕业,任新源县第四建筑公司副经理。祖荣,河北银行学校毕业,历任省税务局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地方税务局计划副处长、处长等职。目前,田氏一族在海外学习、工作的就有数十人之多。在县内流传的一出《祖茔借碗》的民间传说故事,就是以大刘乡田庄村为背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