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1956年的美國空難 空中的“泰坦尼克號”


1956年10月16日,這架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377飛機從舊金山起飛飛往夏威夷。

可起飛不久之後飛機因為發動機故障,開始與地面溝通進行緊急迫降。圖為一張模糊的照片,拍攝於乘客已經知曉飛機問題的出現,一對父母Jane和Richard Gordon在漫長而緊張的時間裡抱著他們熟睡的雙胞胎女兒,此時飛機還在上空盤旋。

乘客站著穿著救生衣伸展雙腿。在過道中,泛美航空公司的副駕駛理查德·布朗在與乘客聊天時看起來很平靜。這些在巨大壓力下拍攝的圖片揭示了乘客和機組人員在大難來臨之前的平靜,而此時飛機的情況變得更糟了。

另一方面美國海岸警衛隊在海面上做了準備。他們使用消防隊員的泡沫為飛機鋪設“跑道” 。除了給飛機迫降提供標識之外,泡沫能夠在發生表面火災時提供幫助。

飛機瞄準水上準備著陸。襟翼向下,此時右舷螺旋槳的葉片已經不見。

飛機迫降猛擊海面,兩個動力螺旋槳的部分破碎飛出。

飛機機尾斷裂,即將下沉。在客艙內部,空姐和乘客正在預先指定的位置站好準備逃生。

飛機兩側的乘客爬上充氣救生筏。

飛機隨即向下傾斜並開始下沉。在逃生僅僅二十一分鐘之後它就沉沒了。

泛美航空公司這架波音377在20世紀50年代在舊金山奧克蘭灣大橋上空飛行。拍攝這張照片後不久,於1956年10月16日在夏威夷和舊金山之間的海中遇到了它“生命”的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