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态度会变,对钱却很难|理财思维篇

这是 星辰达海 的第 69 篇原创文章

对人的态度会变,对钱却很难|理财思维篇



(一)

在平时的理财咨询当中,会发现无论客户的身家是200万、2000万还是2个亿,大家对钱的态度都出奇地一致,也极度地单纯,那就是永远希望更多一些,并且往往只考虑更多一些。

这一点上,跟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并不相同。

拿人对美食的态度来说,还是孩子的时候,永远不嫌零食多,小小的胃似乎是一个仓库,能装下琳琅满目的美食。

但长大过后,可能因为吃过的美食足够多,不再有太多新鲜感,食物的核心变成充饥的功能。也可能是吃进去的食物需要身体去消化,而身体机能的下降会造成极大的负荷,便会收敛而少吃一些。

当然,大部分女士是因为要瘦。

再拿对人的态度来说。恋人之间,开始可能是深陷情海,倾其所有,但也许某一天就不再爱了,很难解释。曾经一起打拼的好兄弟,不知道为何,逐渐地便会分道扬镳,无法厘清。

顺应了那句话,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但对钱,真的没有变化,从来只会觉得不够。


(二)

我想了想,原因可能是,人的需要有千万种,如吃喝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朋友的社交需求,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需求的种类可能会变化,但这些需求的背后都需要金钱来支撑。

所以需求会变,但支撑需求的钱却不会变,希望钱越来越多便很正常。

但为什么一个拥有2个亿的人,还会只关注量呢,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他是一个企业家,可能是有社会责任的原因,企业必须不断往前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钱越来越多。

可能是因为随着人有钱,就会接触到更高圈层、更有钱的人,所以相对来说就变成钱少的人,需要不断地挣钱。

从生活上,也可能是人的欲望无限,赚钱不易,但花钱容易,把钱亏完就更容易,所以总是有

不安全感涌上心头

就是这样的焦虑,来自社会,来自他人,来自生活。

当焦虑无解,就把注意力放在数字上,指望越来越多的数字能够缓解焦虑,但数字本身只会让人更焦虑,因为并没有上限。

那如果定一个上限的数字,是否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目标是挣到一个亿就退休,能解决吗?

现实告诉我们并不会。

当锁打不开,盯着锁眼看并没有用,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找钥匙上。

(三)

盯着钱本身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去发现钱的周边,钱到底是什么?

钱是实现以上需求的手段,钱是工具,但钱不是目的,满足需求才是目的。

也就是说,只要足够满足需求,人便有了不再为钱而焦虑

的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是因为钱而迷茫,迷茫到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钱,面对钱。

焦虑更多是术,关注在如何完成;迷茫更多是道,关注在为何要完成

那多少需求足够呢?

在理财的角度,能够满足刚需的钱也就足够,也就有了安心之所。

这是在理财上需要秉持的价值观,那就是理财的本质是关于花钱的学问

如果能把一辈子要花钱的都准备出来,那理财也就达到了目的,也许就不再迷茫。

在此之后,再去挣钱那就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事情,比如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社会责任等等。

虽然你仍然可能焦虑,但不会再迷茫,这应该是理财的终极奥义。


(四)

理财规划的前提,首先是理财观念的转变,在此之后才是具体的实操方法,最后是看哪家公司、哪个人可以提供更满意和持续的服务。

而观念的转变是要围绕三个维度进行,基本的经济环境,家庭财力的发展,人生阶段的时间线。

缺少了这样的思考,理财只会执迷于产品的层面,如果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这个层面,就会忽视了生活这个目的。

(五)

你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

呵呵……我不会告诉你是因为没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