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只管去做” 中國企業讓沃爾沃起死回生

英媒稱,十年前,許多人認為沃爾沃將遭受和薩博同樣的命運。沃爾沃當時虧損,每年銷售約35萬輛汽車,不少人認為這一銷售量太小,企業無法生存下來。擁有沃爾沃品牌的福特公司打算賣掉它。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6月24日報道,英國阿斯頓大學的汽車行業專家戴維·貝利說:“沃爾沃在被福特公司擁有所有權時迷失了方向。沃爾沃仍然有製造堅固、安全汽車的聲譽,但是它變得了無生氣。”

沃爾沃的拯救者是中國的億萬富翁李書福。當2010年敲定協議時,李書福花18億美元購買下沃爾沃品牌——這只是1999年福特公司花65億美元買下該品牌的一小部分資金。

報道稱,包括沃爾沃內部員工在內的許多人認為吉利對沃爾沃的所有權不過是最終破產前的短暫階段。

沃爾沃歐洲中東非洲總監萊克絲·克塞梅克斯說:“我們的狀況很糟糕。我們年產的汽車不足40萬輛,我們的車型正變得老舊。”

報道稱,沃爾沃的高管們承認對他們的新主人的動作感到緊張。

克塞梅克斯說:“那時我們對中國的所有權有一種有益的懷疑。”他回憶起擔心沃爾沃的遺產會被“破壞”。

相反,吉利的所有權帶來了自由。克塞梅克斯說:“我們可以做得出色的一件事就是製造汽車——吉利信任我們。他們帶來了企業家精神。我們設立了新工廠,在新平臺上生產新的汽車,並決定進軍電動汽車領域。”

報道稱,信息服務公司的分析人士斯蒂芬妮·布林利同意這是一筆明智的收購,“吉利得到了一個優質品牌,更容易打入國際市場,使用製造設備並獲取自動化技術。沃爾沃的成功將令吉利擴張其他品牌增加可信度”。

中國的所有權也讓公司清醒看到更廣大的世界。此前,沃爾沃的汽車、發動機和零件工廠都在本土瑞典,由比利時的一家工廠提供支持。很快,在中國設立了兩個新的汽車廠房和一個製造發動機的工廠。

克塞梅克斯說,這一擴張沒有遵從汽車行業的常規模式,汽車行業“往往”在做出決策前“一直計算”。

他補充道:“吉利帶來了‘只管去做,設立工廠,我們將填滿空缺’的風氣,而不是提出無窮無盡的商業理由。”

沃爾沃的研發負責人亨裡克·格林說,沃爾沃的招聘人員也不再限於瑞典。“我們從德國、英國、美國和其他汽車公司引進人才。在我們公司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這讓我們領先但我們仍保持著我們的瑞典品質。”

報道稱,把目光放長遠也是奏效的。沃爾沃的汽車贏得了許多設計獎——這個公司出產的汽車不再矮矮胖胖,而是流線型。

貝利說:“在吉利的管控下,沃爾沃重新確立了自己優質品牌的地位,近年來推出了一些最受歡迎的汽車。”

據參考消息網記者瞭解,沃爾沃創立於1927年,總部設在瑞典哥德堡,2010年被中國吉利集團收歸旗下。該公司目前在歐洲設有兩家整車製造工廠和一家發動機工廠,在中國設有三家整車製造工廠和一家發動機工廠,並在印度和馬來西亞設有組裝廠。首個位於北美的工廠也於6月20日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市落成。

英媒:“只管去做” 中國企業讓沃爾沃起死回生

3月5日,在瑞士日內瓦,沃爾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霍坎·薩穆埃爾松在一輛沃爾沃XC40前展示獎盃。沃爾沃XC40車型獲評2018年歐洲年度車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