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過敏,還寶寶一個健康成長環境

十幾年前,過敏還離我們很遙遠,但是,今天,過敏變得越來越普遍。入秋後,小寶斷斷續續咳嗽半月之久,醫生初步診斷為過敏性咳嗽。醫生簡要告訴我們過敏就是當人體免疫系統對來自空氣、水源、接觸物或事物中的無害物質出現過度反應時,寶寶就這麼遭遇了過敏。我們做父母當然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孩子過敏了自然要關注一番,這個過敏到底是什麼東東呢?


正確認識過敏,還寶寶一個健康成長環境


認識寶寶過敏,千萬別踏入誤區

人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一旦家裡寶寶過敏,父母都會通過各種渠道瞭解相關知識,但也因為一知半解而容易造成對過敏的誤區。

誤區一:寶寶小時候過敏,等長大了免疫系統發育完全了,就不會過敏了。

兒童在嬰幼兒早期所表現的皮膚溼疹和1歲以後所表現的過敏性鼻炎症狀往往是過敏體質的孩子有可能發生哮喘的前兆。凡具有過敏體質的兒童,幾乎都有皮膚溼疹或過敏性鼻炎的表現。皮膚溼疹可發生在面部、臀部、外耳道或軀幹。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兒童的皮膚溼疹可能會逐漸減輕,但不久就會出現經常鼻塞,並影響呼吸或吃奶;1-5歲期間,可出現一吹著冷風就連著打噴嚏,流清鼻涕,搓鼻子、揉眼睛等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持久的反覆的過敏性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甚至反覆的哮喘發作。

正確認識過敏,還寶寶一個健康成長環境


以過敏性鼻炎為例,據統計,中國有10%以上的過敏性鼻炎兒童長大後發展成了過敏性哮喘。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小時候經常打噴嚏流鼻涕,長大以後就會變好。雖然有過長大後變好的案例,但是大多數人長大後並沒有變好,反而加重了。更可怕的是,由於耽誤了治療,今後治癒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誤區二:寶寶過敏是因為免疫力太強,發作時用一下過敏藥物即可。

正常時免疫興奮與抑制功能是協調的,共同維持免疫功能平衡。過敏反應的實質是一種病理性免疫增強,是相對的過強,是免疫失衡所致,對寶寶身體本身是不利的。過敏發作時的確可用一些激素類藥膏或一些抗組胺藥物緩解,但是反覆使用之後產生的副作用嚴重危害了寶寶的健康。而且,如果長期大量使用外用糖皮質激素,可能通過肌膚吸收而引起寶寶全身的副作用。

誤區三:過敏是常見病,季節過了就好了,沒什麼可怕的。

很多家長認為過敏是一種兒童常見病,就是早上打幾個噴嚏,且季節性很強,秋冬季節易犯,這個季節過去,或者等孩子長大後就好了,就不會再發病了。

正確認識過敏,還寶寶一個健康成長環境


其實不然,如果對過敏性疾病不及時控制,會引發更嚴重的疾病,嚴重時會導致孩子記憶力減退,智力發育障礙,影響小孩的學習和生長髮育。

誤區四:只要避免過敏原就行了,過敏沒什麼可怕的。

首先,過敏原很難完全檢測出來,目前的醫學手段還達不到。當無法檢出過敏原的時候,再談避開過敏原就沒意義了。

其次,即使能檢測出來。但是像花粉、塵蟎、食物等絕大多數都是無毒害的,他們無處不在,可以直接與鼻腔、眼結膜、氣管及腸道接觸而誘發過敏,讓人防不勝防。

正確認識過敏,還寶寶一個健康成長環境


過敏無法“根治”,重點在於預防

我一直主張大家要做慢半拍的父母,孩子學語時慢半拍讓孩子學會表達,孩子小病時慢半拍讓孩子增強抵抗力。可在對待孩子過敏這件事時我卻希望大家能夠快半拍,因為任何治療過敏的藥物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無法“治癒”過敏,所以消除過敏的重點只能是快半拍進行預防,具體來說需要父母做到:

1、堅持母乳餵養

孩子出生後儘早吸吮吃到初乳,初乳與其後的母乳相比,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和糖的含量少,,最關鍵的是其中含有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可增強嬰兒呼吸道和腸道細胞的抵抗力。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還具有防止異種蛋白從腸道吸收的免疫作用,因而起到預防過敏的作用。

2、少吃易過敏食物

在給寶寶製作輔食時,最好選用當季的新鮮食材,避免海鮮、堅果類等比較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然後還要避免一些高油高熱量的食物,飲食儘量以清淡為主。還有些含有色素的糖果、零食也可能誘發過敏,所以,最好不要讓寶寶吃顏色太過鮮豔的糖果或蜜餞。寶寶最好不要喝涼水,並且也禁止一些涼性食物,以免因為刺激而引起過敏現象。

正確認識過敏,還寶寶一個健康成長環境


3、面對多變氣候要注意保暖

寶寶對身體的調節能力不及大人,所以,在秋冬季來臨之後,媽媽外出時別忘了隨時幫寶寶帶一件薄外套。另外,秋冬霧霾較重,帶帶寶寶出行時,媽媽們記得要幫寶寶戴上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